貝先鳳
昭平縣人民醫院 廣西 賀州 546899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醫學模式逐漸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在此期間健康教育對改善患者預后越來越明顯[1]。為此,柯斯特(G.Cust)博士提出了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論,核心理論內容認為,人體行為改變分為不同連續過程,如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形成行為。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知識內容,可對教育對象信念與態度有效改變,以此能夠對其行為產生較大影響。在臨床護理中,該理論應用逐漸廣泛,現將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疾病預防保健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展綜述如下。
知信行模式中“知”是指信息、知識;“信”指態度、信念;“行“指舉止、行為。此模式是一種行為改變理論,可解釋個體信念對健康行為產生的影響。內涵:模式認為,人類行為改變主要分為知識學習、態度改變以及行為變化3個過程,其中,“知”主要是人類對某一知識的了解與認知,“信”是在對知識了解的基礎上有正確的態度與信念,“行”主要是在“知”與“信”基礎上的一種行為變化情況[2]。知信行理論認為,三者之間有密切的遞進關系,是因行為變化是建立在對知識認知的基礎上,態度與信念能夠有效改變行為[3]。知信行模式中行為改變主要通過認知行為方法完成,認知重組是其核心內容,包含以下幾個階段:①認知準備階段:此階段主要是對行為與認知之間的關系全面了解;②學習階段,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構架自身新的知識體系;③實施階段,學習新知識替代舊知識,更新知識體系。
由于糖尿病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治療,因此在治療時需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對減緩疾病進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期間,醫護人員應站在患者角度耐心講解,并解答患者遇到的相關問題;采用生動、直觀方法講解該疾病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方法以及達到的效果等;指導患者自我護理、家庭護理以及康復護理,以此提升護理的可操作性[4]。臨床研究發現[5],在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期間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后,護理結果顯示,該模式可顯著提升該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減輕負性情緒。臨床將該護理模式應用到了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干預中,同時講解該模式是目前臨床應用廣泛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健康行為,以此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目前,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呈現的逐年升高趨勢,若血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極易累及其他臟器,如腦、心、腎等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此,在對該患者治療時,需給予系統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該疾病知識的了解,使其認識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此提升患者改變生活方式的積極性,對減少負性情緒、正規治療以及有效預防發揮重要作用。高春紅[6]研究者對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進行了探究,將其應用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中,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探究各組自護能力、疾病認知水平。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護能力、疾病認知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
徐淑華[7]等研究者對60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知信行問卷調查發現,社區患者自身對疾病知識的認知不足,且行為與信念也較為缺乏,需對社區患者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強化。婁晶晶[8]等研究了冠心病患者采用該護理模式,分析對患者疾病認知度、遵醫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知信行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識認知度與遵醫行為,對改善預后發揮重要作用。
在對腫瘤患者護理期間,需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并將心理護理作為護理重點,同時采取何種健康教育模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至關重要。任一美[9]研究者對80例乳腺癌患者進行了探究,并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兩組飲水依從性。結果顯示,兩組相比,觀察組飲水依從性更高。劉婧婷[10]研究了晚期癌癥患者應用知信行教育模式的效果,研究發現,該模式能夠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曾玉婷[]等研究了喉癌患者在放療期間應用該模式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此模式可顯著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多數患者滿意度更高。
方映玲[11]等研究了對哮喘患兒家長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的護理效果,本研究納入對200例患兒家長,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與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知信行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兒疾病改善情況及家長護理情況。對比結果發現,觀察組家長疾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較護理前態度與行為明顯提高,且患兒疾病有顯著恢復。李慧玲[12]研究者分析了輪狀病毒患兒家長通過知信行健康教育后,對癥狀體征改善時間、依從性、舒適度的影響,結果顯示,對家長護理后,患兒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治療依從性、舒適度有顯著改善。
本研究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可為患者提供衛生保健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以此構建健康行為。研究結果證實,對該疾病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自我效能感評分。本教育模式可對患者疾病情況全面評估,并據此制定行之有效護理內容,如飲食、運動以及生活作息等,以此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該護理模式還可提高該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結果證實[13],將462例急性胰腺癌患者納入到研究中,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230例)與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232例),對比兩組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自我護理能力較對照組明顯升高,提示急性胰腺癌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達到預期的自我護理能力,主要是因該護理模式可全面掌握患者相關信息,如文化程度、身心狀態以及居住環境等,同時據此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此糾正對該疾病的錯誤認知,可使患者健康觀念有效改變,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從而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對外科患者進行護理期間,鄧尓倚[14]等研究者探討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該模式,本研究納入94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47例)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47例),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結果發現,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提示對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發揮重要作用。許美振[15]等研究者對艾滋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將納入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通過研究發現,患者采用此模式后可提升對護理內容的認知度,糾正錯誤護理方式,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所以,需通過此模式提高患者文化水平,同時使患者認識到定期進行具體鍛煉對機體恢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進行定期指標檢測重要性的認知度。
綜上所述,近年來,知信行健康教育在國內外臨床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目前在我國臨床中多個領域有廣泛應用,同時對患者疾病預防保健及護理工作中,此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我國臨床中,通過較多方式實施干預,如座談會、宣傳手冊、微信群以及問卷調查等,可顯著達到預期的護理效果。國外在研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時,采用的大量樣本,同時使用的量表具有較高的客觀性,深入、綜合地對相關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我國臨床在應用期間,未能夠與國外方法相結合對相關案例深入分析與總結,同時國內外將此模式在流行病中的應用相對較多,如慢性病、流行病等,隨著此模式的不斷完善,在其他疾病護理中的推廣應用力度逐漸增強。所以,在應用此模式時,醫護人員需增加自身護理知識儲備,并了解現代護理理念,在積累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國外研究結果,并在我國現實應用的基礎上,使用大樣本研究方法,確保定位的合理性,以此擴展知信行健康教育知識面,同時通過相關護理工具研究護理方法,以此確保健康教育護理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擴大受用人群,從而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