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莉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園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審美情操的培養有獨特價值。
學前期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5歲以后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才開始萌芽。怎樣解決幼兒的抽象思維、生活經驗缺乏和情感藝術教育之間的問題呢?信息技術搭建了很好的橋梁,它通過與音樂教育的有機融合,借助視頻、音頻、電子白板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將抽象的音樂活動變得可視、可感、可互動,為幼兒營造身臨其境的音樂氛圍。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靈活、合理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手段,能夠有效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幫助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動機與條件。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軟件中特有的聚光燈、拉幕、拍照、錄音、放大鏡的功能,將各種抽象的音樂情感轉化為鮮明的視聽形象,不僅使音樂活動實操性、游戲性、可感性增強,而且讓原本呆板的歌唱、音樂欣賞等活動一下子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激發幼兒學習的內在動力與熱情。
例如大班歌唱活動《十二生肖歌》,歌詞煩瑣、冗長,十二生肖按順序循環往復,如果沒有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很難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讓音樂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十二生肖的局部特征。“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動物?”我慢慢移動聚光燈,讓幼兒繼續猜測。隨著聚光燈的移動,幼兒觀察的畫面逐步擴大,直到小動物的形象完整地呈現。我再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標記功能,為十二生肖做標記。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動力與熱情,而且提高了幼兒觀察力、靈活思維力和專注力。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由于受年齡特點與生活經歷的影響,歌詞記憶,掌握切分音,附點節奏,區分樂句、樂段和音樂整體結構等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會制作圖譜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分清節奏型和區分音樂結構。雖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對簡單的歌詞記憶、節奏型等表達也很有效,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音樂活動,向幼兒傳遞的音樂信息就很局限。因為傳統的教學圖片不能很好地與音頻、視頻有機結合,做不到音頻、視頻的同步。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電子圖譜和計算機操作狀態之間可以隨意切換,加上計算機軟件的標記、突出、擦除功能,讓音樂活動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幼兒觀察、理解和想象。
例如大班歌唱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中“留一片草地給小兔,留一片天空給小鳥,留一片溪水給小魚,留一片森林給熊貓”,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與創編歌詞成了活動中的重難點。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師借助多媒體軟件獨特的功能,將草地、小兔、天空、小鳥、溪水、小魚、森林、熊貓等制作成動態圖譜,以“一一對應”翻圖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不僅記住了歌詞,熟悉了音樂旋律,又理解了歌曲中一對對“好朋友”之間的內在聯系,創編歌詞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又如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單簧管波爾卡》,這是一首ABABA結構的樂曲,引導幼兒區分樂句、樂段和音樂結構,體驗樂段不同音樂風格是活動的重難點。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將不同風格的樂段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表現:A段音樂總共有四個樂句,風格比較舒緩柔美,教師可以運用四根柳條來表現四個樂句。音樂開始,一只小鳥在柳條上隨A段音樂緩慢飛翔,小鳥沿著四根柳條飛完,第一樂段結束。幼兒通過音、畫同步,并結合教師的肢體語言,很容易明白A段音樂有四個樂句,音樂性質比較輕柔緩慢;B段音樂有四個樂句,音樂比較活潑歡快,教師通過四朵旋轉的花朵來呈現,一只小鳥在每一朵花上隨一個樂句旋轉跳舞,小鳥沿著四朵花跳完,第二樂段結束。結合教師的肢體語言,幼兒很容易明白B段音樂結構和音樂性質。
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與發展,不僅讓音樂活動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而且使幼兒在活動中直接與電腦對話,實現人機互動,讓音樂活動的操作性、互動性更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例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無論站在活動場地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利用電子筆簡單控制圖形、音樂、動畫等的播放與暫停。時間和精力上的節省,讓教師有更多余力組織教學活動,與幼兒進行交流與互動。
例如大班音樂游戲活動《請一個朋友站起來》,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游戲玩法與規則以視頻講解的形式,讓幼兒對游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游戲示范時,教師可以扮演幼兒的好朋友,站在雙圈上與幼兒一起游戲。教師操作課件的同時,可以根據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及時做出反饋與調整,隨時播放和暫停音樂,糾正歌詞、節奏、游戲玩法與規則等。同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幼兒在活動中還可以實現人機互動,當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精彩時,白板上就會及時出現掌聲和笑臉,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孩子對活動的熱情與期待,也讓音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自由和豐富多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尤為重要,它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是比較特殊的聲音藝術,受個人生活閱歷、環境等影響,不同的人對音樂所傳達的形象、情節、情感等感受都會不一樣,人們對音樂的感受非常微妙。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幼兒如斯,他們聆聽不同的音樂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是無法用語言傳達的。信息技術借助音頻、視頻、圖像等手段,并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為幼兒構建藝術想象的空間。
例如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森林狂想曲》,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采用視聽結合的形式,通過畫面、音樂的融合與切換,向幼兒呈現出勃勃生機的森林畫面,引導幼兒進入生動形象的音樂活動氛圍,給幼兒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音樂中的童趣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溫暖畫面。
總之,信息技術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將抽象的、微觀的、不易捕捉到的音樂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感、易體會,讓幼兒興趣盎然地主動接受音樂傳遞的信息,提升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幫助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徜徉于音樂的天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