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 爽
2022 年第7 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戰略開啟新征程。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擘畫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是激蕩在廣袤鄉土大地上最為嘹亮的樂章,也是回旋在億萬農民心中最為動人的夢想。我們要牢記囑托,不辱使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比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頭重頭在“三農”,基礎和潛力也在“三農”。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深刻把握“三農”的歷史方位和戰略定位,守好這個戰略后院。從把握歷史主動深刻理解“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歷史告訴我們,“三農”問題是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一條重要主線。我們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做好“三農”工作的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做好“三農”工作的主動權。從胸懷“兩個大局”深刻理解“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鞭r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只有鄉村全面振興,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才能從容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與挑戰。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實踐探索深刻理解“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在陜北梁家河,他與村民們一起戰天斗地,稱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在河北正定,他探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的新路子,總結出裕民富民的“二十字經”;在福建,他組織推動山海協作、閩寧對口幫扶,強調扶貧先扶志,提出“滴水穿石”“弱鳥先飛”,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扶貧搬遷“造福工程”;在浙江,他親自部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重要工程,探索推進“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農業農村重大改革,推動浙江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走在全國前列;在上海這個農業比重不到1%的超大城市,他的足跡遍布郊區鄉村,強調只要有農業農村農民,就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絕不能出現這邊宣布全面脫貧,那邊又出現規模性返貧。”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上下功夫。要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全部納入監測范圍。要及時發現苗頭問題,抓緊落實幫扶措施,將返貧致貧風險解決在萌芽狀態。要打通各部門監測平臺數據壁壘,縮短認定時間,提高監測幫扶效率。二是在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上下功夫。把產業就業幫扶作為著力點,千方百計穩住就業,通過組織勞務輸出、優化公益崗位等方式,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三是在強化重點區域幫扶上下功夫。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編制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讓脫貧基礎更加牢固、更可持續。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持續加大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后續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四是在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上下功夫。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不能掉頭就走。要保持5 年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相關政策將在延續中調整,在調整中延續,確保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筑牢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防護堤”。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糧食生產必須年年抓緊。”我們要時刻上牢糧食穩農這個“安全鎖”。保障糧食安全,一是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守住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的面積紅線和產量紅線兩條“底線”,把黨中央部署的一系列“藏糧于地”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良田配良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奔Z食安全的核心是種子安全,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硬核堅守。二是建立“輔之以利、輔之以義”機制保障。“輔之以利”就是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政策手段上要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輔之以義”就是要壓實地方黨委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義務和責任,明確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三是農產品要保多樣、保質量。進一步推動“三品一標”即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種類更多、質量更優、銷路更暢、效益更好,多向度提升食物保障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币e全黨全國之力深入抓、具體抓、有效抓,緊緊圍繞七個方面主線,奏響“共鳴曲”。一是夯實鄉村振興產業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拓展鄉村多種功能,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新產業新業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要求,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二是鑄就鄉村振興精神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彰顯鄉村振興生態之美。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加強長江、黃河流域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以及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等工作。四是激發農村資源要素之活。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就要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五是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之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币裱青l發展建設規律,合理布局村莊,分類指導。六是健全城鄉融合發展之制。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縣鄉村統籌,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七是創新鄉村治理有效之法。要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鞏固農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面對新階段新任務,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須臾不可放松,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確定鄉村全面振興的“路線圖”,念好“真”經,當好“定盤星”。各級黨委、政府要“真抓實干”。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政策,把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壓下去,把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硬杠杠”立起來,樹立“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政績觀,真正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干在實處、取得實效。公共財政要“真金白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惫藏斦Y金的投入方式要不斷進行創新,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源用于鄉村振興,形成多元投入的新格局?;鶎痈刹恳罢媲橥度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把優秀本土人才、返鄉創業能人、大學生村官等吸收到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中來,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農民群眾要“真正參與”。通過教育、培訓、宣傳、典型引導、邊干邊學等方式,幫助農民了解、熟悉參與村級事務決策、協商和監督的權利、規則和途徑,提升農民作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主體和受益主體的能力,逐步培養農民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