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通
(單縣人民政府園藝街道辦事處,274000,山東菏澤)
盡管隨著“三農”政策等的出臺,我國的農業問題有所改善,但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仍然存在,且客觀上制約著我國農業的轉型與發展。通過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高傳統農業生產種植效率,從而不斷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對完善我國經濟結構、促進我國現代化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技術對于農業種植而言,主要有三方面的效用。一是可視化技術,通過計算機等設備實現對植物的密切監控,動態監管作物生長狀況,達到對農場的全面監管,從而有助于及時調整種植策略,提高種植的有效性;同時可視化技術還可以取代傳統人工,提高對植物的監管效率,從而有助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二是數據技術,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數據庫管理技術,通過對數據的錄入與整合,可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種植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種植信息的開放性,不斷提高種植的專業化水平,同時數據庫技術還可以實現對種植環境的模擬,從而有助于提前預知種植狀況,確保種植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數據分析技術,通過AI(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對種植技術的深度化遷移,協助農業生產種植,提高種植的可控程度,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遠程操控機器人,實現對農場的無人化管理,進而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實現農業現代化。三是傳感技術,應用此技術有助于檢測外界環境變化,能夠及時預防旱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從而有助于管理者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提高生產種植的防災能力。
眾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因而光技術對于農業種植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應用光技術可以實現對太陽光的模擬,能夠根據作物生長狀況實行對輻射量的控制,從而真實還原作物實際生長場景,有助于在天氣不利的時候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從而達到高效種植的目的。
(1)有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對于農業而言,先進的生產技術有助于縮減農民規模,優化產能結構,進而有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同時,現代化生產技術具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夠取代人工生產,從而可以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有助于拓展農業生產的方式與手段,從而可以不斷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2)有助于延長作物生長周期。通過對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密切監管作物生長狀況,從而根據作物實際生長狀況實現對其生長發育的調節,進而有助于提高作物成長的合理性,有助于生長周期的延長。同時,可以通過對光技術的應用,模仿自然光照,彌補植物生長時天氣條件的不足,進而可以促進其生長發育,延長生長周期,最終達到提高生產與供應水平的目的。
(3)能夠加強對現場種植的管理。傳統種植模式下,農民缺乏對作物生長的監控手段,這樣不僅會降低惡劣天氣來臨時的應對能力,同時也不利于根據植物生長狀況及時進行必要的生產調整,而通過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系統則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農場監測系統,通過傳感器等硬件的布置與處理,達到全方位監視農業生產與經營的目的,從而有助于加強對現場種植的管理,不斷提高農業種植生產效率與管理水平。
(1)環境污染。現代化技術倘若使用不善,也會給農業生產帶來新的問題。例如除草劑及一些有害的阻絕類化學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土壤營養物質流失嚴重,從而導致土壤結構被嚴重破壞等,而大量電子設備的鋪設也不利于農業生產的正常實施等,因而協調好現代化技術應用與農業生產的實際聯系也尤為重要。
(2)成本較高。雖然現代化技術能夠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的種植效率,但不可否認的是,引入先進設備及生產技術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就注定了其大規模推廣的難度。況且,我國農村人口知識水平有限,即便是國家相關政策給予一定支持,在相關技術使用層面上也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1)完善技術使用規范。盡管現代化技術對農業發展而言具有積極作用,但倘若使用中不注重技術應用規范,那么會產生諸多問題。要想徹底改變農業發展現狀,逐步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應該注重各種現代化技術應用的標準化、規范化。化學技術的應用應避免對土壤產生毒害;信息技術應用中相關設備的設置與安裝應該與農業生產相協調,避免出現漏電等問題;光技術的應用也應注重合理性,避免出現光污染等。類似問題數不勝數。總而言之,盡管現代化技術確實改變了世界發展模式,但是相應的,其操作難度也更大,就更容易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因而嚴格技術使用規范,不斷加大技術監督力度與完善法律制度規定至關重要。
(2)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現代化技術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所以農業種植中應用現代化技術成本很高。對于農業而言,大部分農民用不起也不會用這種“新鮮事物”,因而過高的操作門檻也給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挑戰。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首先,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技術開發與研發流程,并注重提高農業科研與現代化水平,從而不斷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其次,政府也應該注重對農民生產的支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等不斷提升農民對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的熱情,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最后,農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也是限制現代化技術應用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政府應該注重對人才的引入,通過提高待遇、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逐步為農業建設吸引大量人才,打造高質量農業建設團隊;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注重對農民教育培訓的引導,通過大力扶持、積極改革等手段不斷完善農民的教育培訓機制,進而不斷提升我國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
(1)建立無人化農場。傳統人工種植模式下,生產效率低下且人力投入較大,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總體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化設備及無人操控系統已經逐漸成熟,將其應用于農業種植,有助于實現農場經營的無人化管理,進而可以減少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例如引入無人機,事先對其進行農業生產種植的算法優化,并制定好固定的路線流程及操作程序,可以實現植保乃至澆灌、除草等無人作業;通過無人機、傳感器等先進裝置,可以實現對農場的360°監控,密切監測作物生長狀況,有助于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狀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通過計算機系統、智能芯片及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把智能化帶入農場現代化管理中,實現對農場經營的智能化管理,生產人員足不出戶便可下達澆灌、噴灑藥劑等指令,在室內便可以對環境變化做到全面掌控。
(2)建立“互聯網+農業”生產基地。“互聯網+”是指互聯網+任意行業,通過網絡信息共享化與電子數據處理化的方式不斷完善行業業態和促進行業發展的經營模式。“互聯網+”的發展形態同樣適用于農業,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的建立可以拓展農業發展形態,有助于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對于傳統農業而言,互聯網+的銷售模式既可以為其提供新的發展平臺,能夠讓其生產經營得到更多的支持與資金投入,同時也能夠提高其生產經營效益,從而有助于不斷提升經營理念,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對于我國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化技術的使用,可以不斷完善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優化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從而不斷促進我國農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對于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優化產業結構等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