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遠,王琪,王浩然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禮服亦是禮儀服裝之意,具有禮儀性、莊重性、浪漫性等特點,一般在特定的社交場合才會穿著,強調著穿著者的禮節和儀表。現代禮服的經典款式強調女性曲線美,在女性臀部、胯部部位使用裙撐來箍住身體以形成挺括圓潤的造型,從而增加臀胯以下的體積感和重量感;或是進行下身的開衩設計來凸顯女性腿部線條,上身通過抽褶、抽繩等手法使腰身貼體形成“蜂腰”效果,目的也是突出女性豐滿肥臀和纖細腰身的特點。現代女性禮服在肩膀、胸口、腰身和手臂處會做以尺度合理裸露設計,根據社交場合的不同裸露程度也不同。這不僅為突出女性婀娜柔美的視覺效果,還可以為華麗繁多的首飾配件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間,現代女性禮服包括小禮服、晚禮服、便裝禮服、演出禮服、婚紗禮服等類型。現代男士禮服造型多為西式禮服款型,上裝基本形制與傳統西服類似,按造型特點主要分為小晚禮服和大燕尾服兩種。下裝多為黑色長褲且以黑色綢緞絲帶裝飾。男士小禮服為半正規著裝,上裝為無尾駁頭絲質外套;穿戴黑領結和腰封;上身內搭多為翼領白襯衫。男士大禮服為最正式著裝,外套為絲質燕尾服,上裝內搭百葉式或白色挺括翼領襯衫,并佩戴白色領結。
從中、西方禮服總體造型上來看,中式禮服造型上更加注重圖案雕琢、喜慶色彩等“服飾美”,整體風格較為寫實、端莊、保守。西方現代禮服在造型上更加追求廓形曲線的“人體美”,常運用視錯審美原理來進行夸張設計,從而達到加強人體優點、遮蔽缺陷的效果,整體風格較為活潑且性別特征強烈。現今中、西方元素融合的現代禮服造型設計中,根據穿著者的體態不同,造型風格也有較大差別。身材嬌小者的禮服強調中高腰或腰部V字設計,避免下身裙擺體量感和蓬松感過大,肩袖處的設計多為貼身簡約。此外,身段豐滿者的禮服造型設計多為直線型造型;頸部多為圓形、V字等低領結構;花邊點綴和裝飾物多以輕薄、平面結構為主;避免腰部的夸張的裝飾和造型設計來較少腰身的體積感。因此,視錯的設計手法在現代禮服造型的視覺效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顏色上來看,我國傳統禮服擅用紅色。中式新娘裝和中國紅旗袍等款式最具代表性;除了中國紅以外,其他諸多蘊含中國古老文化的色彩元素也常用于傳統禮服的配色,如水墨的黑與白、青花瓷器的藍藍白、玄黃的黑與黃,宮殿的金與紫等。西方禮服中男裝多以黑、灰的低調紳士色系為主;西方女性禮服顏色較為多元化,既有淺白色亮色,也有繽紛多彩的花色搭配。
現代禮服的常見制作工藝一般有刺繡、鏤花、釘珠和彩羽等。我國傳統中式禮服主要包括刺繡、珠繡、手繪、印花等蘊含東方審美韻味的技法,此外還有抽褶、雕刻、拼接、編結、貼布、勾針、燙貼、鑲邊、嵌花等傳統工藝。
我國民族傳統圖案在禮服上的運用多以傳達圖案本身蘊含的吉祥安康等美好寓意為原則。在設計手法上不能照搬挪用,而是經過將原本圖案結構進行有序地、協調地削弱或重組來呈現現代設計思維下的全新圖案樣式[1]。這套Gucci在2017米蘭時裝周上發布的春夏系列作品,中國紅元素、民族傳統刺繡工藝等古典元素與現代禮服碰撞出了全新的美感,在禮帽、皮手套、扇子、珠串和吊穗的點綴之下,中西方元素的完美契合使服裝煥發更加迷人的氣息。
民族傳統服飾款式結構的運用應當融入現代設計審美理念進行大膽提煉和突破,將傳統固有的款式賦予現代設計理念。Louis Vuitton 2011春夏系列的旗袍款設計作品中,設計師將傳統旗袍腿部高開衩設計延伸至腰跡,這正是在現代服飾審美加持下對傳統服裝結構的創新與顛覆,由此凸顯女性妖嬈陰柔的線條美;肩部袖山上夸張的面料層疊設計加強了對衣身廓形的塑造,使服裝具有挺拔、干練的西式風格;其材質上也選用了傳統光滑絲質面料;圖案上以單一元素重復的形式布局衣身,即排列一簇簇亮片流蘇,既有古風氣質又散發嫵媚氣息。
歷久而彌新的傳統涼山彝族服飾風格與現代禮服風格在某些特征上既有不謀而合的一致之處,也有相輔相成的互補之處。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的在衣身廓型上與現代禮服設計上都有方形、長方形、H型等特點;在穿戴模式上皆有披掛式、右衽式、纏繞式、開衣式等[2]。不同的是現代禮服設計上更追求人體線條美感和布局的整體感,這與結構繁雜的傳統彝族服飾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彝族傳統服飾和現代禮服都具有較強的功能性,而功能性主要體現在三個要素上,即時間、場合和穿著者。
根據上文所述,不同氣候條件的情況下,彝族服飾的整體結構稍有變化,其服裝穿著方式會有明顯區別,這正是由于彝族服飾結構部件繁多,具有功能性的服裝結構眾多且極具多元化,一衣多用、一物多戴、交替組合穿戴的特點十分顯著。現代禮服在時間、季節的影響之下,服飾在造型和材質上頗有講究。日間穿著的禮服多為清新淡雅風格,晚間則多為造型裝飾感強烈的晚禮服風格。從場合環境角度來看,彝族最盛大的火把節等祭祀活動上,彝族人民都會盛裝出席,這正是因為傳統服飾需要在特定蘊意的環境背景之下才會充分展現其價值意義。而各種場合環境的設定與彝族的傳統習俗、傳說等民族文化背景有關。同樣的,現代禮服在場合的影響之下禮服中類的應用更加多樣化,如小型慶典等場合適用辦正式小禮服;大型社交晚會適用較為正式的晚禮服;非公開聚會上適用隨性自然的便裝禮服等。只有將服裝與環境氛圍相契合、呼應,服裝的魅力才會被推向最高潮。除了傳統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以外,從服裝市場調研方面來看,民族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愈加盛行,國風服飾的受眾群越來越大,近年來,無論是國際四大時裝周上的品牌新款發布,還是各大國際電影節及頒獎禮上的紅毯禮服,都可以從中見到民族風設計的身影。從服裝結構上來看,傳統涼山彝族服飾藝術中的高開衩、褶結構、“擦爾瓦”、披氈、“英雄結”等經典結構設計和低調且華貴的配飾設計等特征都具有一種獨特的禮服氣質。從服裝色彩上來看,涼山彝族服飾的“五色觀”,即涼山彝族偏愛的五種顏色——黑、紅、黃、青、白。其中代表著高貴與莊重的黑色,是涼山彝族最崇尚的顏色,這也是現代禮服設計中運用廣泛的主要色調之一[3]。從禮服風格與彝族風格差異與互補的角度上來看,傳統彝族服飾風格略顯陳舊與古樸,精致感與設計感欠佳;現代常見的禮服大多過于高調繁華,外表華麗厚重但文化內涵略顯不足,光彩奪目卻缺乏一種沉穩、莊重之感。
涼山彝族服飾表達了彝族人民崇尚自然并敢于對抗大自然的個性,也蘊藏著人們對自然事物的感激和祈盼美好未來的情感。著裝的場合、著裝者身份等級的區分、獨特的服飾色彩傾向和宗教信仰的物化表達都是彝族服飾極具民族個性的體現[3]。若使彝族元素更加全面且有深度地運用于現代禮服設計當中,一定要強調服飾所展現出的上述民族個性。
清華美院的設計師們于2018年9月22日在由北京時裝周承辦的“時尚北京非遺盛典”上展示了一場名為“走出大涼山”的時裝動態展。這場將彝族服飾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審美相融合的大秀,完美呈現了古樸雅致的彝族服飾風格經進行現代化審美設計后的獨特美感,同時印證了古今融合的民族化時裝的設計空間。
如圖1,在這套設計中作者把彝族經典的擦爾瓦結構進行夸張廓形處理以包裹全身直抵腳踝處,擦爾瓦的主體面料部分是由肌理感強烈的毛絨材質和粗花紋面料交錯構成,正是彝族傳統羊毛披氈和經典蕨岌紋元素的創新設計,再加以彝族蕨岌紋、漩渦紋樣的裝點,使其民族特色鮮明又不失前衛設計感。
如圖2,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外套的大領左衽的不對稱設計,外套內部是黑底紅色蕨岌紋裝飾的內搭,兩側長短不一套袖和披袖的不對稱結構具有極強的現代設計感。此外,這兩套設計的細節之處亦可圈可點,前者的印花紋樣部分與后者的內搭衣身及袖口部位都進行了鏤空設計;局部配飾上選擇了大紅色的吊墜流蘇等裝飾物件,這些細節元素使服裝感覺更加輕盈松散,這也與彝族傳統吊穗、流蘇等配飾元素異曲同工,為服飾風格增添靈動和飄逸的氣息。
如圖3,上衣中央是由剪、貼繡等工藝制作出的兒童虎頭帽形象圖案,這通體藍、黑色調中的一抹紅格外搶眼,驚艷而不突兀,為原本素雅的藍色上裝部分增添了活潑的協調感,下裝部分不難發現其靈感來源于彝族傳統女性下裝百褶裙結構,由大小不一、層次分割清晰的六部分面料拼接而成,這正是傳統彝族百褶裙的主要特色之一,將其與藍白十字交叉網格條紋相結合,盡顯古樸典雅且時尚前衛的服裝個性。這些承載著彝族傳統服飾內涵的現代服飾設計在當今設計界彌足珍貴,設計師將打破固有的傳統審美束縛,將現代世俗化的服飾審美設計回爐再造,把我國少數民族元素推到設計前沿,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服飾文化的傳承、推廣與應用意義重大。
彝族服飾元素在現代禮服設計中應更加注重其民族文化內涵,所謂內涵即蘊藏在外表之下的歷史源流、民俗習慣、傳說信仰等元素。這就需要在民族元素的設計過程中進行符號拆解、解構重組地去追溯某個民族符號的本源,從中發掘靈感,由此試圖領悟其獨有的審美情趣進行現代審美語境下的再創作,從而將其合理地運用于禮服的設計中[4]。
綜上所述,若要將涼山彝族服飾元素有意義且有美感地融入與現代禮服設計中,應把握以下幾點方向,深究彝族服飾傳統工藝精髓;深入思考涼山彝族服飾文化的精神內涵;提煉當代服裝設計與涼山傳統服飾設計間的契合點進而精準定位二者創新融合的著手點。賦予傳統彝族服飾在當代設計美學視角下更多的人文關懷,凸顯服飾獨特的民族個性。作者希望本文能為現代服裝設計師就涼山彝族元素的延展設計給予靈感并對涼山彝族服飾文化的繼承獻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