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信博
即便是漫漫長夜,也會有人在為追尋光亮而砥礪前行。持燭夜行者,自身便是光亮。流淌在中華兒女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指引中華兒女奮勇向前。薪火代代相傳,綿綿不息,因此我們新一代青少年要將紅色基因傳承發揚。
紅色基因是根植于華夏深厚土壤中的心靈原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的這句話至今仍是震耳欲聾。但也引起了我們的一個思考?難道紅色基因真的是近代歷史才有的產物嗎?其實不然,回看歷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歷史長河中的中國古代文人,他們懷有一腔熱切的愛國情懷,創作出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這一聲聲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吶喊,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對當時乃至后世的文化、思想、政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紅色基因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孫中山有言:“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生尚存,此心不死。”這話到今天仍可以適用。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紅色基因具有延續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超越了時間的精神動力在社會建設,國家統一,展現民族凝聚力方面仍舊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使民族認知共同體朝著更加積極,正面良性的方向發展。因而,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揚便是助力中華民族浮舟滄海,立足于世界之東的力量源泉。
我們如今所走的路是先輩們用血肉鋪墊出來的,熱血灑滿了路面。這鮮紅的道路!先輩們的痛,不會忘記;先輩們的血,不會白流;先輩們的愿,永遠銘記!
我們總是在說:“這盛世如您所愿”。可是這樣的世界真的如他們、如我們所愿了嗎?看看吧!如今的世界,霸權當道,戰亂四起,病毒肆虐,又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世界正處于巨變之中。舊的體系正在瓦解,新的格局還未形成。這是一個機會,歷史需要我們。
紅色基因不是從書本中竊來的名號,而是歷史實踐的產物。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努力學習,去翻閱他們留下的每一句珍重,去走他們未走完的路。我們要用行動去告訴先輩們:“即便這盛世并未如您所愿,但吾輩仍愿砥礪前行。”我也知道他們從未離去,一直在注視著我們。
繼承紅色基因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理論名詞,它是具體的,實在的。他需要我們自身去實踐,發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發揚“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發揚“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的獨立精神。紅色基因將因此薪火相傳。
雖然,現在的我還做不了什么,但在未來,我希望在任何陣線上為之奮斗。無論是在邊塞,還是廟堂;無論拿筆,還是拿槍,在任何可能的陣線,在任何可能的時間,以任何可能的形式。低潮總將過去,赤色的旗幟將迎風飄揚!
余火不熄,傳承不止。紅色精神為我們指引了方向,提供了信心與勇氣。試看。未來的環宇必將是赤旗的世界,而未來的我們,擁有的,將會是整個世界!
(指導教師:阮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