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凡 昭東 趙覺珵 范安琪 王逸 柳直
(上接第一版)“歐洲公司在這里(中國)做得非常好,長期前景非常積極。”
“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對歐關系,致力于深化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國際經貿規則和秩序。”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1日提到中歐投資協定時強調,“這是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協定,有利于中國,有利于歐盟,有利于世界。中歐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協定簽署生效,早日惠及雙方企業和民眾。”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晨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看出,布魯塞爾的實際決策或者執行部門仍有較強的意愿去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批準進程。但由于意識形態和歐洲議會的阻撓,以及俄烏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期內該協定的批準并不樂觀。不過,從長遠來看,中歐投資協定有望恢復。
趙晨認為,在經貿問題上,習近平主席強調了經濟全球化和中歐經貿關系的互利性,鼓勵更多的歐洲企業來華投資,同時也提出了中方的關切,即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希望歐盟排除干擾,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歐盟堅持戰略自主”
在1日的會談中,米歇爾特別強調,歐盟堅持戰略自主,致力于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推進歐洲一體化。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干涉中國內政。歐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預期的合作伙伴。歐方愿意同中方辦好下階段高層交往,通過加強直接對話合作,減少誤解誤判,加強溝通協作,更好共同應對能源危機、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
一些西方媒體注意到,在米歇爾到訪中國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就,《通脹削減法案》問題向對方攤牌。而歐盟第二號外交政策官員——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桑尼諾將在華盛頓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就中國問題舉行一年兩次的對話。德國智庫專家斯特克認為,這可能更加會給人留下跨大西洋關系出現裂痕的印象。
最近幾周,一些歐洲國家政府正在抨擊美國的經濟和對華政策。《南華早報》引述一名外交官的話評論稱,大多數歐盟國家“不希望被迫作出選擇”,“不希望世界分裂為兩個陣營”。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忻華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以來,拜登政府頻頻向歐洲發出各柿各樣的示好信號,希望拉攏歐洲共同對中國實施某種戰略協作,把歐洲綁上美國與中國開展戰略競爭的“戰車”。但當前歐洲持續與中國接觸,說明歐洲雖然在安全上對美國和北約的依賴無可避免,但在其他領域,尤其在經濟上想要實現戰略自主的決心正在增強。
有消息稱,在米歇爾之后,歐洲還有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多名領導人計劃或正在制定計劃訪華。▲
環球時報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