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承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海棠路幼兒園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3—6歲階段的幼兒,體能、意識、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均處在初級階段,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也處在早期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十分依賴老師和父母?;诖耍處熢诮虒W中,一定要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
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和品質。在幼兒犯錯后,我們不要簡單地指責幼兒,而是要讓幼兒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敢于承認錯誤。比如某些小朋友總是在游樂場與同伴打鬧,還總是私自離開座位等。另外,在幼兒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有助于幼兒養成獨立意識、提高自控力。
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日常生活中,幼兒會受到挫折、委屈,導致心里壓抑,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合適的方式宣泄、調整自己的情緒。
提升幼兒抗壓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心態,讓幼兒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在未來的生活中,這種抗壓能力能讓幼兒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主動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解決問題。
促進心理健康的形成。3—6歲這一時期,是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黃金階段。但這一時期幼兒的知識水平和自主能力都不高,非常依賴家長和老師,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幼兒懂得怎樣管理自己的言行和情感,養成積極開朗的性格,為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做準備。
在幼兒心理教學過程中,氛圍是教學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上,要主動構建融洽的教學氛圍,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首先,教師要和幼兒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烘托課堂氣氛。如教師和幼兒開展有效的溝通,使師幼雙方的情感變得親密。在交流中,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認可,體會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從而讓幼兒敞開心扉。
另外,教師也可適度指導幼兒進行一些輕松的體育鍛煉,幫助幼兒保持積極快樂、健康向上的情緒,讓幼兒通過體育訓練得到身心上的滿足,精神和心靈上的快樂。適當的體育鍛煉,也使幼兒的課外生活變得充實,在提高幼兒身心健康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不同的課程中,能使幼兒隨時隨地都體會到生命中的真善美,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心理教育。
在教學中開展心理教育是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環節。在課程設置前,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實際需要,創設正能量的實踐內容。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安排、合理分組,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參與活動。在語言課上,教師讓幼兒即興表現,可以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也增加了幼兒的勇氣與膽量;用童話故事引導學習,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還能讓幼兒產生共情。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讓幼兒進行DIY游戲,可以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增加情感感受,使幼兒在內心深處產生共鳴,最后達到心理教化。
幼兒園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學經驗共享與互動活動,分享教師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的觀察和記錄,形成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其次,幼兒園定期舉辦各類專家講座、幼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等活動,提高教師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從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水平。
總之,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幼兒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園和家長要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恰當舉措,逐步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