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梁戈玉,張 婷,金 輝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高校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立德樹人。教師承擔著塑造學生思想的工作,擔負著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教師首先應該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深刻認識,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做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言傳身教,以自身高尚的情操與品質感染和教育學生,以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思政教育應該符合學生個人發展需求,課程思政元素應該針對性強、親和力高,各門課程都要擔負起應盡的責任,使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目前,許多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專業化和課程的體系化建設開展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程密不可分,若將兩者割裂開來,僅靠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現價值引領,不僅會削弱教育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思政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經之路[1]。
課程思政是以專業課程為載體、思想教育為靈魂,將思政元素滲透到所有課程教學工作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育學生,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完美結合。課程思政的本質即立德樹人,強調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2-3]。教育部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從戰略層面制定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闡明了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目標和內容,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應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完善教學體系設計,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公共衛生工作以預防為主,從群體角度探索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與疾病、健康的關系,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促進身心健康。公共衛生工作的重點在于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改善人群的健康狀況,包括疾病預防、疾病篩查、疾病治療,以及通過監測和改變生態、社會、經濟、政治環境來改善公眾的健康狀況,從而提高群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還要注重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責任感、使命感。公共衛生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對于培養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是確保高校思政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對于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教師教學能力、課程思政元素、課程核心標準、課程考核機制4個方面總結了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以期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及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參考依據。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性的課程體系建設工作,專業課教師是關鍵角色,要完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如果專業課教師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那么課程思政建設和后續的課堂教學就會形同虛設,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就會被淡化甚至缺失。課程思政的真正內涵是價值觀培養和塑造,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課程的價值導向,實現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另外,課程思政絕不是簡單地增開幾門思政課程,在課堂上開展填鴨式教學;也不是機械性地照本宣科,毫無新意地重復著老生常談的大道理;更不是照搬照套某些成功的教學案例,形式局限且效果較差。課程思政需要結合課程實際,在內容上做到生動有趣,拒絕形式主義地生搬硬套,讓學生體會思政的魅力,而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
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主體是專業課教師,如果主體責任意識缺乏,就會給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的障礙。增強專業課教師思政育人意識,首先應消除專業課教師的認知誤區。專業課教師應當強化自身的責任擔當意識,主動踐行思政育人這一重要任務。以公共衛生專業“生活中的毒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為例,通過系統設計結合教師自學,強化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精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包括文化自信、道德修養、法治意識、家國情懷等),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公共衛生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
提升專業課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思想水平是開展課程思政的基礎。課程思政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具備何種能力的專業課教師才能勝任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是極為關鍵的問題。公共衛生專業課教師應聚焦專業前沿,深刻理解和把握專業內涵及其社會價值,自覺提升思想政治及道德修養水平。同時,引導專業課教師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政治信念,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才能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充分的人才資源保障和強有力的支撐。以“生活中的毒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為例,我們首先要求專業課教師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做到思想認識到位、政治站位準確、思政素材豐富、思政案例合適,提升將思政元素隱性融入專業知識講授中的能力。同時,結合課程思政的目標導向和要求,真正達到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機結合的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社會對公共衛生人才的專業能力、業務水平、思想素養、道德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公共衛生專業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系統挖掘,注重思政元素豐富意蘊的深度解析,關注思政元素學科分類和素材建庫,推進公共衛生專業課程建設與人才培育的協同發展。
各類專業課程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依托,教學過程中必須認真分析專業知識要點,準確把握專業課程教學特點,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恰當融入專業知識教學中,從而達到“水滴石穿”“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一方面,專業課教師要充分了解公共衛生教育的特點和發展歷史,提取相關的優秀素材,充分挖掘具有學科特色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充分挖掘專業知識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礎上,追溯其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做到融會貫通。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的前提是必須明確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價值導向,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歸納和整理,發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點,使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
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在教學方法上需要注意選擇合理的切入點,對思政元素意蘊的解析要把握分寸、拿捏尺度,明確引入的思政元素是否符合課程教學目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專業課程思政要以課堂為中心、以專業知識講授為主要形式,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融入專業課教學全過程。專業課教師要從課程體系建設出發,探索公共衛生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和具體原則,根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標準精確定位育人目標,使思政元素精準融入專業教學。
目前,專業課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法治意識、科學觀等方面[4]。以學科為主題,分類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優秀案例庫,可以實現課程思政載體的創新。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科分類及特點從案例庫抽選優秀案例,合理引入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典型案例作為支撐,將課程思政更多地轉移至常規基礎課堂,更加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同時,開展課程思政需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不斷探求實現創新驅動和價值引領的路徑,強化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思政元素,豐富不同學科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內容,使得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案例庫建設相互促進。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將以學科為主題的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進行歸納、整理與集成,形成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的創新載體,對于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巨。而隨著防控工作的不斷開展,不少問題逐漸凸顯,其中我國缺乏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的高層次綜合型公共衛生人才這一問題尤為嚴重[5]。針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公共衛生專業要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為目的,為實現人群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健康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培養有責任感、國際化、高層次的創新型、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是每一名公共衛生專業教師面臨的嚴峻考驗和努力的方向。
將價值引領融入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能力培養中,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目標和重點內容。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合理規劃建設體系和推進節奏,制定課程核心標準,以標準為依據選擇課程內容和有效的思政元素,做到以課施教、自然高效。在課程教學中,把科學精神培養與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真正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確定以課程核心標準為依據。挖掘思政元素,以思政視角設計教學模塊,使思政元素與課程核心標準、專業內容相融合,有效推進教學內容改革。以“生活中的毒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為例,針對學生核心能力培養,以課程核心標準為依據設計案例,充分融入與主題相關的思政素材,使思政教育隱形化,在培養專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政教育,實現專業能力和思政水平的同步提升。
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設計考核模塊、考核形式、實施方案。一方面,可以敦促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掌握思政元素的關鍵論點,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對當前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真正觸及學生內心,使課程思政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考核還可以使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加以重視,及時獲取課程教學的反饋,更加清晰地了解課程思政的開展效果以及學生的認可度,從而在教學中能夠結合學生興趣選擇思政元素與案例。教師不斷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法、途徑和原則,把價值引導與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有效整合,真正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隱性對接,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實現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思政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運行體系,應以公共衛生專業培養目標和工作特點為背景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以教師能力提升為重點開展持續的、多層次的、有深度的培訓工作,以思政元素為載體豐富專業課教學內容,以課程核心標準為依據合理選擇思政教學內容,以考核為驅動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常抓不懈,大力推進思政教育在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教學中落地生根,高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