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寧, 彭久合, 柴占永,郭婷婷,高愛美
(天津市敬業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天津 300270)
精細化管理, 是一種當前最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強調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降低管理工作產生的資源消耗和成本消耗[1]。 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到化工生產質量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化工生產對于生產過程的精密性與生產技術的先進性有著苛刻的要求,應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現管理不及時、不規范等問題。 而應用精細化管理,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為化工生產質量提供保證[2]。 其次,化工企業在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之后,其生產規模必然會擴大,經濟效益必然會有所提高。 與之相應的質量控制內容也必然會有所增加,除了常規的產品檢測之外,還需要進行綜合性管理指標的評定。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借助精細化管理加強對各化工生產細節、生產部門以及生產業務的管理。 最后,傳統的管理模式非常粗放,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難免會出現一些質量有問題的產品。 如果這些產品流向市場,必然會對化工企業的市場形象與發展產生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借助精細化管理手段,加強每一個生產環節的監管與控制,做好每一道生產工序的質量檢驗與分析。
首先,生產人員沒有樹立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缺乏較強的產品品質把控意識[3]。 在操作生產設備的時候,不僅操作行為不夠規范,還沒有嚴格遵守相應的操作流程。 質量控制工作停留在表面形式,生產出來的化工產品質量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其次,整個化工生產過程對于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的要求比較苛刻。 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會釋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如果生產人員的工作態度不夠端正,不對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行規范、謹慎、妥善的處理,就可能對化工產品產生二次污染,影響化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質量監督人員是對化工產品質量進行把關的關鍵。 如果質量監督人員在對化工產品質量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時候,態度過于隨意,或者為了獲取不當利益而放松把關標準。一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化工企業的市場信譽與未來發展都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另外, 如果管理人員也沒有對質量監督管理予以重視,沒有做好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那么化工產品也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4]。
3.1.1 提高化工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意識
首先,將精細化管理內容融入到生產人員培訓體系當中,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生產人員的精細化管理意識[4]。 其次,將精細化管理內容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并為生產人員營造一個濃厚的精細化管理氛圍,通過環境來對生產人員產生影響,使其樹立標準化生產意識,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實施每一個生產步驟,加強生產細節的控制。 最后,在實際的化工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要自覺遵守化工行業的生產標準與生產規范,準確把握生產重點和難點,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質量控制[5]。
3.1.2 構建質量控制管理系統
利用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借助線性結構和矩陣結構,構建三級信息化管理系統[6]。 其中,一級信息化管理結構主要負責從整體上控制化工產品質量控制的統籌管理,由計算機管理人員和管理經理負責。 二級結構由生產專家負責,主要是針對生產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并及時發現生產人員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并通過網絡平臺與其溝通,做好糾偏工作。 三級管理由一線生產人員負責,主要進行化工生產檢測和產品質量檢測。
3.1.3 加強生產人員的專業培訓
首先,對生產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培訓,端正生產人員的工作態度,增強生產人員的責任意識,激發生產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使其自覺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展開標準化操作[7]。 其次,對生產人員進行職業素質培訓,確保每一位生產人員都可以充分了解規范化的生產流程,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約束自己的工作行為。
首先,嚴格按照化工行業的生產標準,做好生產設備尺寸等信息參數的檢測,并對設備中的每一個零部件質量進行精細化管理[8]。 其次,在應用生產技術的時候,要進行標準化檔案制度的制定, 做好每一個化工生產環節和步驟的記錄,從數據層面為后期質量檢測與質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化工生產過程的驗收與考評工作,為表格單據記錄的統一性打好基礎。 最后,加強生產設備的日常維護與管理,提升生產設備的運行性能,為化工生產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證。
另外,在操作生產設備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生產人員需要全方位的掌握生產設備的操作技巧與操作要點。 尤其是最新引進的生產設備,可以對生產人員進行專門的操作培訓,避免因為操作失誤而對設備性能及化工生產過程產生影響。 其次,在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的時候,不僅要對故障部位進行重點維修,還要做好生產設備的定期檢查與分批次檢查,及時發現生產設備的運行故障隱患,并及時采取養護措施。 最后,針對生產設備中磨損較為嚴重的零部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換處理,借此延長生產設備的使用周期。
首先,對三級文件進行完善,使質量控制精細化管理人員展開標準化作業,保證質量檢測手法與質量控制措施的規范性與合理性[9]。 其次,構建相應的精細化管理規章制度,加快化工企業的化工生產改革進程,提高質量控制的精細化管理質量。 此外,制定企業管理審核制度,安排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審核人員,參與到化工企業質量控制體系建設評審工作當中,加強化工產品的質量控制。 最后,企業需針對設施設備、人員、材料、環境以及產品等制定質量管理和制度,確定質量管理細則,選定質量管理方法,為化工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在化工生產期間,企業管理層與作業層加深交流,定期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會議,對作業現場存在的各項質量隱患、質量問題做深入分析與探討,上下共同促進質量問題解決。 在作業期間可每周以例會形式對上一階段工作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總結,組織相關人員共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提出建議等,全面提升化工生產質量管理水平。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要樹立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與全方位管理理念,調動所有人員對化工生產車間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與管控,為化工產品生產質量提供保障。 生產期間根據具體的生產內容、生產環境等制定物料質量管控標準、生產過程管理標準以及生產設備監管標準、取樣化驗質檢標準等, 并組織專業人員運用PDCA 循環管理理論與模式,按照制定的標準對上述幾項內容進行監督管理,通過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檢查監督及時發現質量隱患并做出處理,防止發生真正的質量問題。
在源頭物料質量管理方面,要確定蒸汽冷凝水、石灰、氯酸鈉精液以及碳堿等重要物料的質量檢驗標準,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對各物料進行檢查,沒有通過檢查或經檢查判斷質量不合格的物料不能進入生產車間并用于產品生產。 企業要針對不合格物料制定專門的轉移流程與處理規范, 防止不合格物料污染車間與產品。在化工生產過程控制方面,主要是根據具體生產內容, 根據產品質量合格標準等設定好生產時間、溫度、濕度、濃度、顏色以及先后順序、純度等關系到產品質量的指標,然后工作人員按照指標檢查與控制生產過程, 確保化工生產規范有序,化工產品質量合格達標。 對化工生產車間的各項機械設備,要制定設備運行標準與管理規范。 如生產車間的各機械設備不能出現滴漏、跑油現象,設備的磨損程度要在合理范圍內, 設備運行工況要良好,不會對生產環境以及產品造成污染[10]。
綜上所述,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到化工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精細化管理在其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將精細化管理的應用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不僅要制定并完善精細化管理監督體系, 還要對化工企業的生產人員、 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