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吳玉梅
在節能環保和智慧物流新要求的雙重背景下,新能源物流車相較于燃油物流車具備更顯著的優勢。電商物流快速發展帶給新能源物流車巨大的市場潛量,但目前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偏低,市場滲透不足。本文綜合采用文案調查法和市場問卷調查法,從行業宏觀環境、市場銷量情況和用戶購買行為等方面對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現狀進行分析,以期為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鑒。
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銷量看漲,如圖1所示。在疫情影響和補貼退坡沖擊下,2021年新能源物流車仍能實現銷量131 229輛,較之去年的5.8萬輛增長了126%,漲勢迅猛。從每月銷量來看,1月和2月處于低迷期,月銷量不到4 000輛,6月~11月呈現穩步增長趨勢,12月份迎來了年度的旺銷期,銷量沖刺到23 201輛。
在車型方面,市場上暢銷的新能源物流車型為微型車和輕型車,主流車型有四種:電動微面、電動微卡、電動輕卡和電動凌特。從電車資源提供的2021年1月~8月新能源物流車型銷量數據來看,銷量排名前10的車型中有9款屬于微面(占比48.24%),1款屬于輕卡(占比3.51%),可見電動微面處于絕對主導地位。
在利好政策推動和巨大市場潛量的吸引下,諸多車企加入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競爭。從電車資源提供的2021年銷量數據來看(圖2),國內產生新能源物流車銷量的車企共115家,其中瑞馳、吉利和東風三家頭部企業銷量超過萬輛,三家合計占比達35%;銷量排前10名的車企市場占有率高達72%。可見,新能源物流車銷量較高的車企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新能源物流車企業呈現“寡頭化”趨勢。隨著合資股比限制放開,國際主流商用車企諸如戴姆勒、沃爾沃等不僅具有強勢的品牌影響力和成功的全球化管理經驗,而且具備全產業鏈運營能力,將深度滲透中國中高端物流車市場,在中國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產生“鯰魚效應”,激起更激烈的競爭。
課題研究組通過問卷星平臺滾雪球式發放關于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25份。同時,采用專家訪談法,對快遞物流人員、汽車行業人員進行面談,分析新能源物流車目標用戶購買行為。根據問卷統計數據,采用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的5W1H分析法勾勒出新能源物流車目標用戶畫像并推出其購買行為特點。
從職業來看,新能源物流車購買主體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物流服務企業,一類是個體老板。物流服務企業諸如快遞、城市配送、貨運公司等用車規模大,可通過自營與租賃兩種方式運營車輛。購買新能源物流車的個體老板以建筑裝修、搬家服務、批發零售貿易等行業居多。從性別來看,男性占比85.33%,可見男性在物流車領域占主導地位。從年齡上看,18歲~30歲占90.67%,可見新能源物流車的用戶呈年輕化。從教育程度看,大專占77.33%,可見學歷為高等專科教育的占比高。
用戶對新能源物流車的要求和期望,從能源類型來看,純電動物流車目前最受用戶青睞,插電式混合動力物流車次之,而仍有部分用戶堅持擁護燃油物流車。
從購買車型來看(圖3),微面最受市場歡迎,其中有40.89%的受訪用戶表示更傾向于購買微面;只有受訪用戶中只有3.56%表示傾向于購買重卡。由于電池技術還不成熟,續航能力不足,用戶對重卡等大功率車型還心懷疑慮。
從價位上看(圖4),考慮價位在10萬以下的占56.89%,超出半數,可見用戶對購車成本比較敏感。
用戶購買新能源物流車的動機主要集中在節能環保、車輛性能好、用車成本低、價格補貼、優先上牌、路權開放、稅金優惠等方面,占比分別為58.67%、16.89%、14.67%、5.33%、2.22%、1.33%、0.89%。可見,新能源物流車本身節能環保和運營成本低的優勢極大地激發用戶購買愿望,政府利好政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用戶在購車之前,通常會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車訊,在充分了解車輛信息之后才做出購買決定。在新能源物流車的信息渠道中(圖5),網絡占67.56%,熟人介紹占12.44%。可見網絡是用戶收集車輛信息的最重要途徑,而熟人介紹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集團用戶諸如互聯網物流平臺和租車公司等主要通過廠家直接定制個性化車輛。個體用戶在購買渠道的選擇中,79.56%的受訪用戶表示傾向于在品牌專賣店購買,4.44%的受訪用戶表示傾向于在網上商城。由此可見,線下實體品牌專賣店仍是主流的購買渠道,網上商城購車也有小部分嘗鮮者。
在使用地域方面(圖6),目前大部分新能源物流車用于城市內,鄉鎮的使用場景比重也較大,農村的細分市場比例也不容忽視。
新能源物流車在市場中的滲透率還較低,技術未成熟,大多數用戶在購買時因心存顧慮而采取慎重態度,購買決策時間較長。用戶購買新能源物流車存在多方面的顧慮,其中“充電不方便,充電慢”成為最大痛點,“電池續航能力差”次之。
隨著網上支付平臺的普及,其便捷性和可靠性深得人心,微信和支付寶平臺成為購車用戶的主要支付方式。受訪用戶最喜歡的促銷方式(圖7),價格折扣最受歡迎,占47.11%,售后維修保養優惠次之。
結合上述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1)短期內,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容量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具備整車制造技術和三電技術的車企可加速布局新能源物流車,搶占市場先機。目前微面市場競爭激烈,頭部企業基本形成,而重卡細分領域還存在較大空白,車企可采取空白市場定位策略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
(2)新能源物流車作為一種生產資料,不同于私家乘用車,用戶更關注其可產生的效益,即購車與用車成本的經濟性。因此,新能源物流車的產品設計應注重經濟實用性。目前動力電池的造價較高,抬升了新能源物流車整車價格,企業應致力于降低動力電池成本,以提升整車的經濟性。
(3)隨著科技的升級,用戶對車輛配置和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化是必然趨勢,車企應著力提升三電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優化新能源物流車的動力性、續航能力、裝載能力、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適性。
(4)在宣傳和推廣渠道的設計方面,鑒于年輕化用戶群的閱讀方式,車企應著力于網絡宣傳,打造立體式銷售渠道,為用戶線上看車線下試車提供良好的立體體驗。
(5)現階段城市物流車大量涌現,未來隨著農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鄉鎮和農村的細分市場潛量非常可觀,車企可發力于鄉鎮與農村市場,設計和推廣農村新能源物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