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華

摘 要:新時代的主題出版如同大江大河奔涌向前,不斷帶來新的發展變化。本文立足主題出版工作實踐,提出要重視主題出版選題策劃中五個方面的統一關系,即主題聚焦與內容拓展的統一、重大性與獨特性的統一、時代性與經典性的統一、通俗性與學術性的統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并在對“五個統一”關系的辯證思考中,提出了主題出版的工作相關建議。
關鍵詞:主題出版 選題策劃 “五個統一”
主題出版早已有之,但作為一個概念被正式提出,作為一個出版類別被關注,是新世紀之后的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更是蓬勃發展,欣欣向榮,成為新時代出版最顯著的特征。應該看到,從實踐到理論,主題出版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要做好主題出版,需要辯證理解主題出版的特點,在矛盾統一中把握主題出版內涵,從而更好服務主題出版實踐。
一、注意主題聚焦與內容擴展的統一
把主題出版理解為政治類讀物,從來就是一種誤讀。“主題出版中的‘主題’是指特定的題材、主旋律的意思。從政策制訂層面,這里出版的‘特定的題材’早期是指圍繞一些重大事件紀念日、重要會議貫徹落實、重大事件的宣傳等的題材,后來對題材逐步擴展,擴展到所有弘揚主旋律、直接為黨所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重大主題服務的出版題材。”[1]過于狹隘理解主題出版概念,會在實踐中造成主題出版展現領域不夠廣泛,出版形式不夠靈活,作品體裁不夠豐富,也不利于相關題材的深度挖掘。
把主題出版的概念過于泛化,是對主題出版的另一種誤讀。近年來,主題出版的品種數量迅速增加,主題出版范圍、領域在不斷擴展,主題出版的呈現體裁也多種多樣,但不能據此認為只要是跟上熱點、傳播了正能量的出版物都屬于主題出版。比如主題出版固然要關注優秀傳統文化,但不能認為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作品都屬于主題出版。過度泛化主題出版的概念,相當于消解主題出版概念,這尤其需要警惕。
雖然對主題出版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但筆者不認為主題出版的概念和范圍領域可以無限擴大,不認同隨意粘貼主題出版標簽的做法,就如同不認同狹隘的主題出版觀念一樣。筆者認為應該從主題出版的發展脈絡出發,從主題出版的使命與擔當出發,從時間和內容兩個維度出發,準確把握主題出版的概念范疇,既要緊扣主線脈絡,又要在內容拓展上實現創新,做到主題聚焦與內容擴展的統一,做到主題鮮明和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統一。
圍繞主題出版,每年國家都會下發通知,提出指導意見,明確工作重心,劃定主線領域。比如2011年的主題聚焦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2012年的主題聚焦是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2013年的主題聚焦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2015年,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做好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同時又印發了《關于做好2015年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從此之后,每年國家都會下發關于做好年度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文件,并對未來的重點工作進行提前部署,主題出版的方向、內容更加清晰明確。最近兩年主題出版重點工作詳見表1。
在國家新聞出版署2022年的“十四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增補文件中,也明確了未來主題出版的一些方向,2023年是毛澤東誕辰130周年,2024年是鄧小平誕辰12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這些重要時間節點,是未來一段時間主題出版應該重點關注的。[2]
什么是主題?這些重點工作要求就是主題,就是主題出版當年和未來一段時間需要關注的重點工作。而產品內容、涉及的領域、形式和體裁的擴展等都是圍繞這些主題展開的。
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準確把握主題出版的重點,理解主題出版的目的要求,提高主題出版的產出效率;一方面要推進主題出版領域的拓展,圍繞主題不斷創新出版形式,不斷策劃出新的品種。只有深入分析,聚焦重點,準確預判,提前布局,才能在合適的時機推出優秀的主題出版產品。
二、注意選題重大性與獨特性的統一
重大性是主題出版的本質特征,主題出版的重大性源于主題出版的功能定位,體現在主題出版的價值導向。我們正處于兩個百年的交匯點,正在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主題出版最大的主題。“主題出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所謂‘一高舉、兩鞏固、三建設’的任務要求,正是編輯出版人肩負的神圣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3]主題出版正是要通過“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通過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體現出自身的使命與擔當。
一部優秀的主題出版作品,在反映重大題材的同時,必須深挖選題的獨特性。尤其在面對同一重大題材進行選題策劃時,如同命題作文的考場競爭,選題的獨特性就顯得格外重要,能夠使選題與眾不同脫穎而出。選題的獨特性表現在策劃創意的獨特性、作者選擇和內容組織的獨特性、產品表現形式的獨特性等方方面面。
選題的獨特性集中體現在選題立意上,體現在選題的時效性和稀缺性上。如果策劃的選題在主題出版細分領域的某一個方面,甚至在細分領域的某一個點上面實現突破,起到某種意義上填補空白的作用,人無我有,品質精良,產品自然就會受到關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隨之而來。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國家公園叢書”,是國內第一套國家公園題材的兒童小說,也是中國國家公園成立后第一套系統講述國家公園故事的叢書,叢書為青少年種下了生態文明的種子,反映的是美麗中國、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大主題。正是因為選題既具備重大性又具備獨特性,“我的國家公園叢書”入選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叢書中的《秘境回聲》入選“中國好書”6月榜單和中宣部出版局“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好書推薦活動7月書單。
選題的獨特性還體現在表現形式和表現體裁的多樣化。對同一題材,面對不同的讀者對象,不同體裁作品、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各具優勢和特點,共同豐富了題材的廣度和深度。比如2021年圍繞建黨100周年這條主線,既有《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樣的專業重磅讀物,也有以繪本形式呈現的“童心向黨 百年輝煌”書系,還有面向青少年讀者的《紅色圣地百年路——青少年學黨史》等讀物,而報告文學、長篇小說、兒童文學等文學作品也都大放異彩。在中宣部印發的關于做好2022年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文件中,不僅明確了6個方面的選題重點,而且對不同類別選題的表現形式,也提出了明確建議。針對不同領域,文件提出了“推出一批內容鮮活、創意獨特的分眾化、對象化讀物”“推出一批理論力作、長篇小說、紀實文學、畫冊、連環畫、音樂集等”等具體要求。[4]
主題出版選題的重大性與獨特性是互為一體不可分割的。主題出版的每部作品,都是圍繞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大題材、重大理論問題展開創作、編寫,這種重大性,或隱或顯都會體現在具體作品的具體內容中,沒有重大性,主題出版選題策劃就沒有高度,作品內容呈現就不鮮明,甚至就稱不上是主題出版。而主題出版選題的獨特性決定了產品的具體表現形態,集中體現出選題策劃的水準,展現出了主題出版選題策劃的主觀能動性,正是有了選題的獨特性,有了產品鮮活生動的個性面孔,主題出版才能夠百花齊放,深入人心,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三、注意選題時代性與經典性的統一
時代性是主題出版的天然屬性,主題出版就是要吹響時代的號角,奏出時代的最強音;就是要反映時代、謳歌時代,甚至一定程度地引領時代。做好主題出版,必須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立足于時代的新變化新發展新訴求,為時代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選題的時代性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關注國計民生重大關切,關注時代楷模人物,關注理論前沿,關注科技發展,等等。主題出版策劃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時代發展的主線,書寫時代的偉大實踐和時代的進步要求。當前主題出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展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展現各行各業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積極作為”,要圍繞黨的二十大,推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實踐和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發展的出版物。[5]2022年,中宣部出版局啟動了“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好書推薦活動,每月向社會推薦重點主題出版圖書。這些入選品種就集中體現了當下主題出版的工作主線。
經典性是主題出版的內在要求。目前主題出版從數量上已經非常豐富,缺的一直是口碑載道影響深遠的精品力作。根植于偉大時代、展現奮發進取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塑造可信可愛可敬時代形象的作品,必然是經典作品。“三紅一創”“青山保林”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主題出版,正是由于其經典性才能膾炙人口代代相傳。而追求經典性,提高圖書的品質,是我們每一個出版者不懈的追求。每一本好書的誕生都極為不易,這就要求我們以熱情、嚴謹的態度做好每一個主題出版產品,從選題策劃、作者遴選、編輯加工、插圖插畫、質檢、排版、印制,各個環節都認真把控質量,追求經典,精益求精。這就要求我們把主題出版的內容質量放到第一位,做到主題鮮明,書出精品,用心、用情、用豐富的手法表現大時代大主題。
主題出版的經典性與時代性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扎根時代,才會有經典作品;也只有經典作品,才能更好地展現出時代風貌。優秀的主題出版作品,必然是融時代性與經典性為一體的作品。只有深入時代、了解時代,用時代的語言和時代的傳播方式去塑造、豐富、完善作品,作品才可能具備經典性。比如反映中國脫貧攻堅題材的《鄉村國是》,作者深入到最艱苦的地方走訪,調查了202個村莊的脫貧情況,用令人信服的文字展現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揭示出了扶貧工作的復雜性,為歷史留下了時代的記錄和聲音。
四、注意選題通俗性與學術性的統一
通俗性是主題出版非常重要的特性,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特性。我們平常提到的主題出版要接地氣,要“飛入尋常百姓家”,要用融合的方式、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主題出版內容,其實強調的都是主題出版的通俗性。通俗性是由主題出版自身承擔的宣傳功能、自身內在的推廣傳播需求決定的,缺乏通俗性,主題出版就很難起到聚民心、展形象的作用。
主題出版的通俗性要求涵蓋主題出版的所有品種和所有領域。青少年主題出版讀物當然要求生動有趣,其實大眾讀物、黨政讀物也可以異彩紛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等領域的選題,只有通俗易懂才能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而一些偏學術的主題出版物,如果換個角度、換種形式,用大眾熟悉的方式和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述,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象出版社“帶青少年讀馬哲經典”叢書,邀請名家對馬哲經典著作進行解讀領學,圖書語言生動,版式設計活潑,配上具有哲理意味的漫畫,深入淺出地把一些學術性較強的知識講給廣大青少年。該叢書入選了“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主題出版的通俗性,也恰恰是主題出版策劃的難點所在。做好主題出版,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的方式就是通俗易懂的方式,就是要潛移默化、深入人心。這其中體現的是文化的軟實力。應該看到,與新時代的發展成就相比,主題出版講故事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在一些領域比如外宣領域,我們的話語權還比較弱勢。主題出版任重道遠,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還需要我們不斷迎接挑戰,不斷創新出版方式和傳播方式。
主題出版不是學術出版,但主題出版并不排斥學術出版,相反,主題出版具有很高的學術含量。這表現在,第一,所有優秀的主題出版物,都是建立在嚴謹的學術基礎之上的:要么建立在對主題出版的學術思考之上,要么建立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之上。筆者曾經策劃過“給青少年講紅色紀念館里的故事”叢書,里面很多小故事,都要依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核對細節,做到準確、新穎、生動。從這個角度講,很多優秀的主題出版作品,就是將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科研成就進行大眾化傳播。這就要求我們時刻關注前沿學術領域,以更加嚴謹認真科學的態度來從事主題出版。第二,一些特定領域重量級的主題出版物,其學術性是非常強的,比如入選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的《文獻中的百年黨史》《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理論與實踐》等圖書,學術性都較強,但都不是純粹的學術讀物。
應該看到,通俗性與學術性的統一,是內在的統一,而不是形式的統一。不是要求一本書既要學術又要通俗,二者是互為表里的關系。
五、注意選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主題出版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與其他出版類別相比,主題出版尤其看重社會效益指標,可以說主題出版就是為社會效益而生的。近年來,隨著主題出版市場的發展繁榮,主題出版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顯著,涌現出了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據開卷全國零售市場數據報告,主題出版的市場碼洋2020年為30.07億元;2021年銷量在百萬以上的圖書有28種,其中主題出版相關圖書占到了17種。事實上,一部優秀的主題出版作品,在這樣一個時代是不愁市場需求的,這一方面得益于讀者對主題出版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一方面得益于各種媒體對主題出版作品的宣傳推介,另一方面還得益于國家各種政策的扶持。
在主題出版已經不是一種稀缺出版的前提下,在主題出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顯著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主題出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的問題。事實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出版物像主題出版這樣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度捆綁在一起:沒有社會效益而只有經濟效益的主題出版物是不存在的;而如前所述,社會效益顯著而經濟效益虧損的主題出版物也難覓蹤影。所以,從主題出版策劃的角度看,如果一本主題出版物沒有實現“雙效”目標,那么一般情況下,它也沒有實現單效目標;或者說,它的社會效益成績是不夠的,這個項目的策劃和落實可能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對主題出版社會效益的考核存在一系列衡量指標。主題出版繁榮也意味著主題出版競爭的激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的角度來看待主題出版策劃,最大程度實現主題出版的社會效益,并以顯著的社會效益帶動顯著的經濟效益。這就要求我們大膽取舍,摒棄主題出版領域的平庸書和一般書,向著主題出版的高原和高峰進發,而不能以泛泛的社會效益優先為理由,掩蓋項目的缺陷和不足。也只有這樣,主題出版才能千帆競逐,被廣大讀者更加推崇認可。
(作者單位系大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