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根


摘 要:作為勞動課程的主要載體,勞動教材在落實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改變不容樂觀的勞動教育現狀、營造良好的教材出版生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研發價值。本文嘗試在勞動課程標準的視閾下,從堅持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構建系統化的教材育人體系、科學編排教材主題內容、拓展多樣化的形式載體等維度出發,探究中小學勞動教材的出版路徑。
關鍵詞:勞動課程標準 勞動教材 研發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勞動教育,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論斷,并強調要構建“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我國加強勞動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激發了勞動教材出版需求。
一、中小學勞動教材的研發價值
1.緊跟政策風向標,落實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
2020年,國家出臺了兩項關于勞動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1];二是教育部緊接著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規定要在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2]北京、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多地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紛紛出臺了省級勞動教育政策。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脫離了出來,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并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也意味著勞動教育在整個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又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以上這些無疑為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和我國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指引。各地中小學校如何根據有關政策及課標要求具體實施勞動教育?解決這一難題,勞動教材便是重要抓手,優質的勞動教材不僅有助于學校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還可以推進勞動課程常態化,促進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早日實現。
2.立足教育實際,改變不容樂觀的勞動教育現狀
根據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的相關研究成果可知,雖然現在整個社會對青少年加強勞動教育的呼聲很高,但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經常被弱化、軟化、淡化,勞動課程也時常被邊緣化,缺乏應有的課程地位,“有教育無勞動”“有勞動無教育”等現象普遍存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互相缺位、未形成合力,廣大中小學生勞動意志薄弱、勞動技能缺失,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勞動課程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而教材又是實施勞動課程的重要載體,在新課標背景下挖掘勞動教材的出版價值,潛心研發出版系統、科學、專業的勞動教材,有利于改變當前不良的勞動教育現狀。
3.抓牢出版機遇,營造良好的教材出版生態
隨著勞動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勞動教育學科地位的進一步落實,勞動教材的市場需求愈發迫切。雖然各大出版單位已經認識到了勞動教材的出版價值,但是由于當前社會大眾對勞動教育政策的解讀和研究不到位、不深入,相關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不及時、不同步,有的出版單位急于搶占市場先機等,導致勞動教材出版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不齊、使用效率低下,勞動教材內容窄化,走進等同于勞動技術教材的誤區,省級、縣(市、區)級、校級教材“各自為陣”、難以推廣……勞動教材呈現出繁雜無序的出版生態。[3]國家出于立足地方教育實際、滿足區域性發展需求,彰顯勞動教育的自主性、創新性、多元性等方面的考慮,并未組織編寫全國統一的中小學勞動教材,這對各大出版單位而言是一次重大機遇。然而實踐證明,只有高質量的勞動教材才有可能經受住市場的檢驗,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營造良好的教材出版生態助力。
二、中小學勞動教材的出版路徑
無論是勞動教育相關政策,還是勞動課程標準,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是一致的,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是一脈相承的?;诙嗄杲滩某霭婀ぷ鹘涷?,筆者接下來將重點圍繞中小學勞動教材研發出版這一課題,以國家有關政策和勞動課程標準為藍本,從以下四個方面作具體闡述,總體思路是走專業化、系統化、多元化、數字化的出版路徑。
1.堅持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
勞動課程標準從《意見》《綱要》等國家文件出發,將勞動教育的各項要求更加具體化、細致化,其中明確指出勞動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堅持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教材在研發過程中應結合以下三點。
首先,我們要重點厘清勞動教育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的關系,即頂層設計統攬全局,是主體;因地制宜凸顯地方特色,是有效補充,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找準雙方有效融合的切入點、發力點,才能構成新時代完整意義上的勞動教育。
其次,我們深知作者的層次高低直接影響教材質量的好壞,所以研發教材可以從組建多層次的編寫團隊入手,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比如邀請參與國家勞動教育文件擬制的知名專家學者加入,站在全國的高度,深入解讀政策、課標,有了他們的指導,教材的專業性、權威性就有了保障;團隊中還要有熟知地方情況的各個學段的教研人員、一線教師的廣泛參與,他們在地方特色、學段目標、學段內容、學生學情等方面更有發言權,這樣教材的適宜性、有效性、可行性才能有保障。
最后,勞動教材地域性較強,與地方教育行政關聯大,因而還需依靠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推動。
2.構建系統化的教材育人體系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勞動素養要求、課程實施等六個方面作了具體說明,為構建系統化的勞動教材育人體系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理論指導。[4]
研發教材時,我們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凸顯勞動課程的主體地位。新課標下,勞動課程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研發教材時,我們要凸顯勞動課程的主體地位,不能再將其作為綜合實踐等課程的附屬,也不能與其他實施途徑相互替代。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編寫時,要注意整個義務教育教材體系上下貫通、前后連貫。
設定多元化的勞動教育目標。課程標準確定了勞動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為總目標,具體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方面,也可以將其概括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研發中小學勞動教材時,我們要堅持育人導向,注重發揮勞動教育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立足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一定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設定相應學段的教育目標(詳見表1)。
3.科學編排勞動教材內容
《綱要》將勞動劃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而勞動課程標準又以任務群為基本單元,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細分為10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包含若干個勞動項目,對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更為明確、細致的劃分。
根據勞動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設計,勞動教材整個體系主要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為單元主題,再根據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的課程安排和不同學段一般需要開展的任務群數量,安排相應的課時內容。其中,1~2年級側重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3~9年級可涵蓋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需要注意的是,編排不同學段的內容時,因為主題勞動類別一致,所以要根據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進行進階設計,各有側重,既要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要遵循勞動教育的育人規律,兼顧地域性差異、城鄉差異,等等。[5]
在設計教材每分冊課時內容的欄目時,要凸顯勞動課程實踐性的課程性質,注重創設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情境,加強活動過程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每天的親身實踐中,培養勞動素養。與此同時,勞動教育評價是檢驗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也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對通用勞動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各學??筛鶕虒W實際具體安排落實(附中小學勞動教材內容基本框架,見表2)。
4.拓展多樣化的形式載體
近年來,雖然整個社會對勞動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鑒于勞動課程標準剛剛頒布,相關的宣傳、師資培訓工作還不夠深入,學校在具體開展勞動教育時,難免無從下手。因此,我們在編制勞動教材時,要有立體化的研發思路,要有填補勞動教育出版市場空白的決心,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做好配套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強化數字化內容建設,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為廣大師生搭建學習、交流、探究、測評的數字化平臺,延伸勞動教材的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勞動教材體系,真正為中小學勞動教育賦能。
三、結語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勞動課程標準的發布,更是將勞動教育的地位提升至新的高度。各勞動教材出版單位,在抓住這一市場機遇的同時,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解讀政策文件,匯聚多方力量,做好教材的研發出版工作,為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系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