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瓶頸;解決策略
初中化學是一門靈活且實用性較強的學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理性思維。在教學內容上,化學與其他學科有著較大的差異。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化學也著重考察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操作技巧的掌握。這就決定了初中化學教學所面臨瓶頸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而在探索相應解決策略時更需要格外注重結合化學的學科特點。
目前,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活動時,其最主要的任務是提升學生化學素養,培養自主型人才以及創新型人才,同時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但是客觀事實上,因為家長的高分期盼和唯分數論的“一考定終身”的選拔機制,促使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教育心態上較為功利化,往往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以提升學校的升學率。雖說作為一名教師,具有這種思想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能以此過于片面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果教師不能轉變這種功利化思想,擺脫傳統教學桎梏,打破初中化學的這一教學瓶頸,那么就無法使國家的教學改革目的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如果說失去化學實踐的支撐會讓化學理論知識變得更加晦澀難懂,同樣如果沒有生活化案例融入教學,則會讓化學教學變得空洞而豪無實際意義。因此教師需要把化學教學中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幫助學生從生活化角度去理解,進而幫助學生尋找化學現象背后的本質,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驗、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方向更加明確。
例如,在《溶液》這一章節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日常對于化學專業用語“溶液”“乳化”“結晶”等詞語接觸較少,需要教師從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為學生進行案例導入教學。比如教師可以以抗疫醫生喝的鹽汽水標簽成分導入,建立溶液的概念。在水中加入食鹽得到食鹽水,幫助學生了解溶解現象,在食鹽水中加入細沙,幫助學生理解不溶物的概念。再讓學生討論:如何除去食鹽水中的細沙?如何得到食鹽水中的食鹽?合理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化學原理,從而拉長思維的鏈條,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思維的品質。
實驗是化學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化學的靈魂。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認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還應豐富實驗形式,大力開展實驗,使學生通過參與化學實驗獲取較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進入實驗室進行學習。教師首先自己邊講解邊做演示實驗,讓學生邊觀看實驗操作邊聽講解,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讓學生按照小組自主動手實驗。一般每個小組由3到4人組成,逐個操作實驗,其余人則認真觀看,并回顧老師的正確操作,思考自己動手會如何操作,對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記錄下來。最后,每個學習小組通過對組內同學的操作進行討論,對錯誤操作進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逐一改正,最終共同完成一次成功的化學實驗。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理論教學同化學實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只有根據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豐富,才可以解決化學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枯燥的問題。因此,老師要具有豐富教學方式的意識,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化學課堂,便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其優勢十分突出,老師要注重對其合理運用。一方面,老師在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后,將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深度融合,以課件的形式進行有效展示,讓學生在直觀觀看中對知識進行理解。另一方面,老師要根據學生對課件內容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設問,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促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實現智慧課堂、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開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教師積極進行改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情出發,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對教學問題進行改革,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郭榮.淺析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環球慈善,2021(1):1.
[2]李佳佳.探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21).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雅禮外國語學校 羅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