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認識不足,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將情感教育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既能構建和諧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基于此,本文對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與實施的必要性展開分析,并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以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具備知識性特征,還具有非常多的情感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語文情感教育的內涵、表現與實施策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始末,凸顯語文學科的感性特征,從而真正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重視對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向。情感教育注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聯系學生生活,采用適當的方法撥動、震撼學生的情感之弦,增進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領悟。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是相對的兩個概念,情感教育側重于學生的主觀體驗,力求在教學活動中打破傳統“灌輸”“宣教”式教育思想,避免只將教材視為教學的核心,而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育。具體來講,情感教育注重課堂氛圍,實施情感教育先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情境,正視情感與認知之間的關系,并在教學實踐中使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對小學生的情感認知需求調查分析后發現,我校所在地區部分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的教學完全處于隔閡狀態,雖然教師認真講、學生認真聽,但學生學習效率依然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情感為載體,積極地建立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橋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課堂進度。教師要建立起與學生的良好情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學習態度方面進行轉變才是突出情感教育的關鍵一環,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處于義務教育起步階段,情感教育的實施既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符合學生學科學習需要。在語文學科方面,情感教育包括品德教育、理性教育、審美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并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特點。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重知輕情的現象仍普通存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意義重大。
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品德的發展。品德教育是我國的教育傳統,語文本就是一門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品德的重任。而品德培養與知識教育存在差異,品德培養并非任務式驅動,而應立足于學生的主觀意識,引起其情感共鳴,才可有效實現品德培養。情感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在教學活動實踐中,情感教育可以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迅速,在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維的狀態下,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相對更強,而這一主觀學習意識正是學生品德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情感與認知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學生的認知能力可以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獲得對語言文化、民族傳統的充分而理性的認識。而且,語文知識靈活性較強,并不像理科一樣具有標準且唯一的答案,大部分情況下以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體悟為主,這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意識很有價值。
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學科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對于語文學科而言,滲透情感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徑。如果教師在知識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主觀情感的尊重,僅以傳統的講授法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降低,負面壓力越來越大,會導致心理問題。而情感教育有助于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三、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從當前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來看,學生往往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意愿。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情感教育的主要載體,一旦缺少興趣的支撐,情感教育只會浮于淺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教師的教學手段及其體現的教育理念并未順應時代而及時更新,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很難展示自己,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消退。二是由于語文知識需要學生理解與記憶,加之靈活度較高,部分學生表面上對教材知識掌握較好,但卻不會運用,導致在考試中難以發揮理想的水平,逐漸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課堂缺乏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與學生加大互動力度,避免單向宣教,從而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現階段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未與學生建立良性互動,多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為主,學生在課堂中地位被動,這樣的教學既違背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原則,又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相悖。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育開展的基礎條件,因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匱乏,將導致學生對于課堂的響應度不高,而學生響應的不積極又會反過來降低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如此一來,情感教育只是紙上談兵。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的策略
1.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從和諧的教學氛圍、新穎的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教師在備課、授課等一系列環節中,通過提問或組織活動的方式,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這樣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課堂上,借助多種教學手段讓他們對語文課堂充滿熱情,課堂氛圍自然會變好。
具體到教學環節中,首先,教師可以提問的形式將學生帶入文章,如在我們的學校中的哪些植物令同學們印象深刻或有獨特的情感?在問題中給予學生思考空間,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其次,小組合作閱讀,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討論文章內容,整合意見之后發表觀點。再次,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設備與課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同時開闊學生視野,助力情感教育步入深處。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抱有教學相長的態度,如針對文章中涉及的作者觀點發表意見,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此,既能實現情感教育目標,又能培養學生的善于思考品質。
2.引發師生情感共鳴
新形勢下教師的教學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只有積極擔當起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與學生積極互動,建立良性師生關系,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實施情感教育。在實施情感教育時,教師需重視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傳達的精神產生情感共鳴。教師應在師生互動中引導學生感受教育的力量,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滲透。
以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為例,從題材分析,這是一篇文言文,不少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較濃,主要是因為這些課文篇幅短小而又寓意有趣。但是,大部分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翻譯、中心思想、內涵哲理等層面的學習卻并不主動。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時,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展開:第一,創設聊天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討論一些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案例。接著,教師詢問學生如何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事件寫出來,并適當提點。第二,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成果給予指導,鼓勵學生寫一篇矛與盾的文章,體裁不限,詩歌、古文、散文、記敘文均可。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并嘗試以語言為載體促使學生感受情感教育的存在。第三,在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回文章中,嘗試以故事性情節展示文章內容,并給予學生自主翻譯的機會。從文外到文中這一循環中加深學生的理解,掌握生字詞。在這幾個環節中,師生、生生之間保持互動,學生在學習時會更加投入,進而順利感知文章的情感。
3.角色表演加強情感體驗
角色表演最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設計表演方案,給予學生充分的角色表演機會,在表演中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感知。
以五年級上冊第6課《將相和》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表演文章中涉及的三個故事情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在情節表演中引起學生與文章的情感共鳴。這篇文章的情感和哲理教育價值較高,從藺相如、廉頗等人物形象的刻畫中表達了做人應海納百川,應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明確將相和則國強,只有同仇敵愾,才能確保國家昌盛。這些內容教師若只是采用說教的教學方式,則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更會很快遺忘。而引導學生表演其中情節,在角色的語言、心理變化中,可以加深學生的情感認知,促使學生在自主表演中深刻領悟其中哲理。又如,五年級下冊第6課《景陽岡》。這篇文章內容較長,且語言與現代文有稍許差異,學生在閱讀中可能存在語言上的壓力。此時,教師可以采用表演法來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視頻中播放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模仿中激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分析原文中武松是如何打死猛虎的。在表演的作用下,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致將會更濃,理解也會更深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優勢。
4.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認知
情感教育重要的一個層面是培養學生的共情心。而共情心的培養僅依靠教材文章遠遠不夠,課外閱讀必不可少。課外閱讀是彌補教材教育短板的關鍵一環,教師應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或是鼓勵學生小組合作自主閱讀,輔助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共情,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將自己帶入文章并深入體會其中哲理。具體到實施中,教師可以結合校內閱讀資源設置不同的閱讀區域,學生則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選擇,如散文區、古詩詞區、文言文區、小說區等,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區域,在自己感興趣的區域中自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后,教師安排學生講述自己的閱讀心得,在講述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二次釋放,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正視課外閱讀的積極作用,明確閱讀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品德發展、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深刻認識情感教育的內涵,把握活動開展的多樣性,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優勢,彰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多秀.情感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7,38
(01):52-61.
[2]劉次林,趙冰倩.以情感之眼看教育——論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獨特性[J].中小學班主任,2020(01):17-19.
[3]肖莉.以情感人 用情育人——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08):91-92.
[4]霍敏,袁正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中的實施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8):183-186.
[5]賈春梅.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理念與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1(5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