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摘要]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面臨著價值認知偏差、活動形式單調、課程建設缺失等問題。基于此,吳江區八坼中學以“園藝”勞動教育為載體,從構建目標體系,強化隊伍建設;豐富活動形式,鍛煉實踐能力;優化課程設置,探索學科融合等方面落地實踐,以促進人才培養。
[關鍵詞] 校本課程;勞動教育;“園藝”勞動
近年來,有關部門明確提出了要全面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貫通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積極探索“知行合一”的中國特色勞動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學校德育工作者來說,要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于學生未來成長的作用與價值,把握好“勞動”這一教育載體,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實際,把勞動教育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效結合起來,努力培養時代新人。
一、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
中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各中小學都把勞動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對勞動教育依然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和薄弱環節。
1.價值認知上存在偏差
部分學校對勞動教育表現為“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的情況。同樣,部分家長也對勞動教育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把勞動教育跟文化學習對立起來,片面地認為勞動教育是浪費考試科目學習時間,既擔心孩子學習時間被勞動所占用因而影響他們的成績,又舍不得讓孩子參加體力勞動,生怕他們累著、傷著。這必然導致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應付的心理。
2.活動形式上呈現單調
當前,盡管各部門對勞動教育都十分重視,各校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但是,當我們反思這些勞動教育時發現其理論學習和說教明顯多于實踐,而在實踐層面也大多是打掃衛生、家庭烹飪、勞技小制作等千篇一律的活動,學生基本上無法體驗到個性勞動的樂趣,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抗拒心理,把勞動教育當成了被迫的學習任務。
3.課程建設上出現缺失
在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課程標準頒布之前,大多數學校的勞動課程都是和綜合實踐活動或勞技教育合并進行的,單獨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的學校寥寥無幾,有的學校勞動課甚至被其他科目所占用,而且這種情況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加劇。由于課程目標的缺失,大多數課程資源也僅局限于教室和教材,資源的開發也都是教師獨攬。此外,部分學校忽略了國家勞動課程這一主渠道,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校本課程上。
二、勞動教育的價值指向
勞動教育的價值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育人是其不變的核心。新時代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價值,與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緊密聯系。
1.勞動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
我國始終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和追求,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價值導向。加強勞動教育,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回歸教育本質的重要體現,能夠幫助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運用各種知識,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勞動教育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手段
勞動教育是學校進行育德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五育并舉”培養目標的重要措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能僅限于體力勞動,更要讓學生進行腦力勞動和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學生在勞動實踐的經歷中進一步了解社會,為今后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3.勞動教育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勞動教育關乎著學生的未來,它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動力。在當今新時代的征程中,學校要積極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得到鍛煉,并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三、勞動教育的育人探尋
勞動教育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水平,學校需要把勞動教育與學校特色教育相結合,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讓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020年以來,蘇州市吳江區八坼中學以“園藝”為有效載體,探索“園藝”勞動對育人的積極價值。
1.構建目標體系,強化隊伍建設
勞動教育是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嶺,為全面落實勞動教育要求,八坼中學基于鄉鎮學校特點,從師生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整體規劃、學段推進、自主實踐”工作思路,在原有的學校勞動教育基礎上完善了相關實施細則及指導綱要,出臺了《蘇州市吳江區八坼中學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試行)》,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初步構建起了“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新格局,創編了日常生活勞動、園藝特色勞動和社會服務勞動三大類勞動技能清單。園藝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又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制盆、種花、育苗、護花、插花、采花籽等勞動技能,構建起了科學合理的勞動主題序列。
為促進學生勞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推進學校“園藝”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八坼中學多措并舉,建立了一支熱衷園藝勞動教育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學校專門組建了勞動教育教研組,以校內勞技教師、綜合實踐教師為主,其他學科輔助開展勞動教育系類活動,通過組織課例研討活動、讀書分享、課題研究等解決勞動教育中面臨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同時,學校還積極探索建立勞動教育教師特聘常態化機制,利用社區和家長資源,聘請各行各業的社區人員和學生家長作為學校園藝勞動教育指導教師,有效緩解了勞動教育專業教師短缺的問題。
2.豐富活動形式,鍛煉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良好的品質。為激發學生熱愛園藝勞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構建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勞動教育體系,八坼中學立足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開展“園藝”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勞動體驗中開闊視野、砥礪品質。在校園內,學校因地制宜,把課堂搬到校園各角落,除了打掃教室、清除雜草等日常勞動外,學校還讓學生認領綠植和責任田。學校后勤處結合工作實際,從專業實踐角度出發,每周帶領學生開展校園綠地整理與美化勞動體驗,精心準備花盆、花卉植株、鐵鍬、鏟子等,現場指導學生正確種植花卉的方法。同時,他們還向學生配套講解綠植養護的理論知識。在學校“XIN”園藝坊,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繡球培育,讓他們觀察繡球生長過程,親自體驗栽培勞動的快樂,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美。
學校要鼓勵學生自覺參與、親力親為、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家長也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在校外,八坼中學積極開展“共育一盆花”活動,讓孩子與父母在家共同養護一棵綠植。學生在種植綠植的過程中不僅釋放了學業上的壓力,增長了勞動智慧,也增進了與父母間的情感。除了做好家校“園藝”勞動教育以外,八坼中學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將勞動教育小課堂同生活大課堂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我們走進吳江勝地生態公園德育實踐基地開展海棠花種植體驗;到八坼苗圃親身體驗采摘草莓;到八坼街道黑龍村體驗農耕生活,感受播種的快樂……學生在獲得勞動技能的同時,也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培養了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3.優化課程設置,探索學科融合
新時代中小學勞動課程體系的構建是當前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課程的實施路徑來看,需要不同路徑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有機整合來達成。從課程的內容安排來看,中小學勞動課程應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其勞動教育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作為吳江區首批德育特色(勞動)項目學校,八坼中學圍繞園藝進行了系列勞動教育課程的探索,將勞動教育與美育、智育、德育充分融合。2020年至今,學校教師和學生一起先后開發了三個層次的校本課程。初一年級開發了“XIN花藝”課程,主要讓學生對當季校園內的花卉有一個全面認識;初二年級“我是小小園藝師”課程,主要以花為媒介,讓學生進行研花、插花,提高他們的花藝賞析能力;初三年級則開發了實踐課程“一畝花田”,讓學生通過種植花卉來培育勞動技能等核心素養。
勞動課程雖然是獨立開設的課程,但卻與綜合實踐、美術等其他國家課程緊密聯系。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八坼中學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把“園藝”勞動課程內容與語文、生物、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將園藝活動與語文學科的古詩詞文化、美術學科的繪畫、生物學科的植物習性等學科知識融合到一起,為學生搭建起多學科發展的平臺。
[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區域推進德善品格課程建設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B-b/
2018/02/124)和2022年吳江區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園藝+:新時代勞動育人校本課程的新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孟國忠.新時代扎實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著力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45-47.
[2]倪閩景.最好的勞動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去勞動[J].教育家,2021(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