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國際貿易糾紛事件也呈現多發態勢。近期,中國皮革協會陸續接到部分企業反映的國際貿易糾紛事件,主要問題集中表現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延遲發貨問題。如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一家企業反映,該企業于2019 年經介紹與加拿大Ledergo 公司簽訂了一份牛尾毛采購合同,并支付了定金。但Ledergo 公司遲遲不發貨,并以各種理由推脫,直到2021 年4 月在海外催收公司施壓的情況下,Ledergo 公司才發出一批價值遠遠低于預定金價格的不同類貨物。而因貨物與合同不符,買方無法辦理清關手續,最后賣方更是杳無音信。該案例從簽訂合同到現在,歷時近4 年時間,不但給中方企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也使企業老板身心俱疲。
另一種是質量問題。如東莞一家皮革貿易公司反映,今年4月份,該公司與孟加拉國的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購買皮革的合同,全款支付后收到的皮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供貨方仍以皮革交易價格遠低于同期市場水平、買方已收貨等各種理由推諉,不予解決。截至目前,中方企業已有近4 個月無法聯系到孟方這家企業。
收到企業反饋情況后,中國皮革協會均在第一時間同相關方進行了積極的聯系與協調,妥善解決了部分企業反映的國際貿易糾紛問題,有效地維護了企業的合理利益。同時,由于某些國外供貨企業不講誠信,部分貿易糾紛至今難以得到妥善解決。
Ledergo 便是一家具有貿易欺詐嫌疑的企業。經核實,Ledergo 曾經是美國原皮皮革委員會的會員單位,但因誠信和信譽問題,被美國原皮皮革委員會除名。據了解,該公司已到其它國家重新注冊了公司,請各會員單位針對Ledergo 公司有足夠的防范,在貿易中引以為戒。
由于地域因素,作為購貨方的我國企業對國外供應商的運行情況及誠信度并不十分了解,極容易出現貿易糾紛并造成巨大損失。針對皮革行業進出口貿易,尤其是進口貨物,中國皮革協會特別提醒行業企業,需格外提高警惕。
中國皮革協會建議企業:
關注國內外新聞輿情,了解國內外產業發展情況,掌握第一手新聞資訊;謹慎選擇客戶,對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有效劃分,建立完善的客戶資料檔案;對國內外產品價格要有清晰定位,慎重采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
在簽訂貿易合同之前,要對我國和交易對象國家有關進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國際商業慣例進行研究與掌握,密切關注進出口貿易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在生牛皮的進出口貿易方面,我國已正式發布實施團體標準《原料皮進出口貿易規范生牛皮》(T/CLIAS 001-2020),企業應主動采用該標準作為進口或出口生牛皮的貿易規范依據,維護自身合理合法利益,提高中國皮革企業在生牛皮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
一旦發生貿易糾紛,應及時向中國皮革協會反映,以便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