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銘汕
(廣東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廣東潮安 515021)
耕地的污染問題絕非短時期內形成的,而是日復一日累積的結果,日常生產中我們應該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對于已經出現的污染要正確對待,積極解決。應該做好受污染輕微地區的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管理和控制耕地土質的污染風險,使耕地資源得到最大的有效利用,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進一步改變經濟發展形式,使農業發展為可持續的生態形式,應該切實履行各方職責,早準備、早部署、早規劃,按時保質地完成輕微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同時,對重點污染的地區應該及早地退耕還林還草,切斷耕地污染嚴重之路。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時間里,我國的農業發展迅速,農業產量大大提高,這主要歸功于農藥化肥的使用技術和種植技術的進步、反季節農作物的種植技術的普及,這一成果的背后是農業用地污染嚴重。調查發現我國是使用農藥和化肥最多的幾個國家,過多的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農作物水源受污染,整個生產系統受到破壞。另一方面,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污染水、氣體等對附近土地的污染也比較嚴重,同時,人民生活形成的垃圾和污水對土地也不容忽視。
我國耕地污染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有機、無機、復合,其中以無機型最為突出,無機型的污染成分主要包括汞、鉛、銅、鎳等。耕地的污染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它不但使土壤對作物的適應性大大降低,引起農作物種植產量降低,而且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會帶來很大的環境問題。目前,整個世界都高度重視農業污染問題,從政治和經濟科技層面都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方法來面對耕地污染帶來的損害。
實現生產種植環境的安全,就要治理土地、治理水源,從生產地的根源上使農產品得到凈化;要使土地污染的防和治從各方各面、全國范圍內得到落實;政府要起到領導和指導的帶頭作用,強化耕地受污的管理,把耕地污染放在主要的工作位置。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在污染程度低的地區做到安全利用4000 萬畝耕地,從根本上治理并復原1000 萬畝的耕地;在污染程度較嚴重的地區對作物的種植進行結構性調整,爭取退耕還林還草的實施,總體上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現率達到9成以上,整體的耕地有一個平穩的環境現狀,農業農村用地有根本的保障,提高糧食作物的生產能力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應該注意到農民是農業用地的主力軍,讓農民認識到受污染耕地治理、利用問題的迫切和必要性是開展此項工作的關鍵所在。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水稻中重金屬物質的污染現狀是稻谷中Cd 的污染比重最高,已經超出標準11.11%,另外,Pb 和Cr 的含量分別超出標準7.41%和3.70%,而As 和Hg 超出標準率是0%。這5 種重金屬Cd、Pb、Cr、As、Hg的含量范圍分別是0.01~0.22mg/kg、0.01~0.22mg/kg、0.08~1.04mg/kg、0.04~0.15mg/kg、0.002~0.0008mg/kg。廣東省水稻中鎘和鉛超出標準的比率較高,這些重金屬物質大多數是工業生產的污染、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造成的[1]。
廣東省應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應用全省耕地污染情況的詳細的成果數據庫,針對各市縣的耕地污染種植情況開展逐一的檢查工作。嚴格管理控制耕地區換休土地、作物品種替換區土地以及結構調整區的耕地情況。以現場實地考察,針對性地到訪詢問農戶,對受污染耕地進行了解,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并詳細地錄入數據庫內。在縣市范圍內進行水稻重金屬的含量取樣調查,形成完整的、可利用的檢測分析報告。以分析結果為前提,對稻田產量的標準進行區分,規劃哪些是標注產量耕地,哪些是超出標準產量的耕地,并計量出這些土地的面積。以此為基礎,完成縣市范圍內受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的調查取樣,劃分出需要治理污染、需要安全利用的區域,這是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前提條件。
(1)政府單位牽頭,整理和發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詳細開展措施。在前述調查取樣結果的前提下,根據不同耕地的地形、受污染程度及地塊大小的不同,進行有差異的調整和措施利用。
(2)組織專業人員開展培訓。政府部門組織人員進行有目的的專項培訓,貫徹落實調查取樣工作的有關政府政策、措施和方案,對重要和疑難問題進行重點解答,調查單位應時刻保持和有關技術實施人員的密切聯系,互通有無。及早地在學校教材中加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教學內容,讓民眾更早地了解相關政策和措施,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工作貢獻力量。
相關政府機關應該不定期對本縣市的受污染土地的調查工作進行調查、監督、核實工作。使下層機構對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工作重視起來,促使受污染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安全利用受污染土地主要是指農藝調控的措施,具體是低量吸收類型作物的取代、改變土壤的酸性成分、進行水分和肥料的調節和控制等。恢復治理類方法是在農藝調控的前提下,從更高層次上開展調理土壤性質、選擇作物自身的復原能力等。必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耕地針對受污染程度較重的、為農業長期可用耕地的,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核定減少這部分的土地面積,并記錄在案,在國家土地使用規劃時實施調整。
最近幾年,國內外農學家致力于研究可以吸收和積累重金屬的農作物種類和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在糧食和油料作物上面,針對稻谷、麥子、大麥、玉米、油菜、大豆以及馬鈴薯選取出富含Cd、Pb、As、Hg 低積累品種[2-4]。在蔬菜作物上面,針對青菜、菜心、芹菜、油麥菜、大白菜、甘藍、空心菜、胡蘿卜、茄子、豇豆、辣椒等選取出了富含Cd、Pb、As、Hg 低積累蔬菜品種[5-6]。前述低積累作物品種的選取使我國受污染耕地安全生產、利用有了可靠的保證。農作物各品種始終有一個發展、更新的狀態,所處的區域不同,品種也會有所差異,因此說低積累作物的選取要充分考慮所處的地域環境,并且隨環境氣候的變化要做出調整。同時要根據當地的需要成立一個低積累作物品種數據庫,這是我國中輕度污染地區耕地污染邊恢復邊生產實現的關鍵所在。
各省份農村政府機構應該對本區內的受污染耕地進行系統管理和控制,成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驗區開展試點工作,集中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并對試點成功的區域進行技術的推廣、總結適合本區發展的合理措施、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推動全省乃至整個國家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開展。
各鄉鎮部門之間的相互促進和配合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基層干部隊伍要多去了解和熟悉本區的基本耕地狀況,對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的區域,基層干部應該做好帶頭領路的工作,在保證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按時按質地完成工作任務。對于耕地質量層次的劃分和環境質量的劃分應相互結合,這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水平,同時能保證提取數字的正確。在以水稻生產為主的地區,應該綜合當地基本的地情特征和政府資金到位情況,開展試點實驗區域,不斷的實驗、論證、推廣適應當地土地情況和作物的治理方式,還應該做到較低成本、較優效率并且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效做到調整后的機構穩定、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改善。
政府部門應該重點打擊工業企業的排污現象,促進排污企業轉型,從源頭上阻止重金屬污染源流入耕地,防止這邊治理那邊污染的情況,在全國范圍內推進污染企業的整治和轉型工作。在一些很難制止污染源、土地重金屬含量較高導致農作物重金屬含量高的地區要切實進行作物的機構性調整,或者通過退耕還林還草的措施改善土地質量,減少農作物重金屬含量高的狀況。號召農戶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鼓勵農家肥的應用,從根本上實現養殖和農業的優化發展。
建設對農村農業的政府補助措施,注重綠色化和生態化,引導各地區歸攏籌劃涉及農業發展的資金,使受污染耕地納入安全利用的政府管理和調控機制內,加大對此機制的資金注入,鼓勵各方投資者投資和發展相關工作的開展。政府土地治理優化的專門資金,有結余的和沒有利用完的專門資金,應該首先利用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中,保障資金到位的充足,這也指農村周圍重金屬企業的治理和轉型、從根本上制止污染源入侵土地的現狀。
各省要提高對耕地污染的政府資金傾注力度,成立省級耕地污染治理資金庫,主要進行農業土地污染、周邊土壤污染的管理和復原工作,使財政資金應用到位,集中各方力量,通過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團體和企業為輔力,農民大眾為主導的集體力量,促進耕地治理和防護步入健康發展機制。
負責生態環境改善和管理的政府機構和農村政府機構要能夠認識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有利性,將此項工作定位為政府行動力和指導力判定的依據,革新工作方法,調節各方可用資源,調節工作力度,對各方工作進行明確的責任劃分并開展定期的工作總結的匯報會議,對于問題能夠及早發現及早解決。
合理有效的應用現代新媒體技術,加強媒體的宣傳推廣力度,對于好的經驗和方法進行總結宣傳和推廣。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指引的過量排污行為以及破壞耕地的其他行為進行發布,用大眾的力量促使其改正。進行受污染耕地防護和治理的教學培訓工作,使校園力量也起到應有的推動力量。
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事關我國的國計民生問題,事關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因此,每個國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我們應該立足中國國情,以黨的領導思想為指導,堅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切實履行好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指導路線,以經濟和社會為全局,力爭使農業土地污染問題得到改善,使人民生活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和改善。形成以政府為主力、各有擔當的企業履行主要職責、全體民眾共同參與、社會各界人士一起督促的整體力量,為形成真正意義的小康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