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婉月,宋映蓮,吳瑞霞,張敬文,梁 艷,王 張
(1.成都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醫藥大學 民族醫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DC.) Gillet]屬于側耳科、側耳屬[1]。醫學百科中稱杏鮑菇為“平菇王”[2],另外在《中華本草》中平菇正名為“側耳”[3]。杏鮑菇營養價值極高,富含多糖、蛋白質、甾醇類、萜類及核苷類等多種活性成分[4]。目前未見杏鮑菇的急性毒性公開報道,故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5-6]開展相關研究,確定無毒性反應的食用量、安全食用量范圍、中毒食用量等安全性參數[7-10],不僅有利于了解杏鮑菇的急性毒性強度,為日常生活中的毒副反應監測及解救提供參考依據,還可為后續開展量效關系、有效性、作用機制等研究提供安全劑量范圍參考[11-12]。
杏鮑菇,自購于成都市溫江區某超市,經王張教授鑒定為Pleurotus eryngii(DC.) Gillet。
SPF級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50只,體重18~24 g,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川)2020-030,《實驗動物質量合格證》:№ 51203500022497。
血常規測試用試劑:溶血劑(批號V-28CFL)、稀釋劑(批號M-3D)、清洗劑(批號V-28R),均來自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血液生化指標測試盒,均來自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血常規檢測儀(型號BC-2800Vet,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獸用生化分析儀(型號BS-240VET,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電子稱(LQ-A6002,瑞安市安特稱重設備有限公司,量程為600 g,精確度為0.01 g);旋轉蒸發儀(型號RE-2000A,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生產);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13×100普通管(批號20201222,上海奧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13×100肝素管(批號20210102,上海奧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等。
優鮮湯骨:5.402 kg,購買于成都市溫江區某超市,生產和包裝日期均為2021年6月30日。
1.6.1 藥液的配制
取杏鮑菇1.8 kg及豬骨頭5.4 kg,加適量水和鹽(液料比為3∶1)煮3次,每次1 h,分別收集濾液,合并后濃縮至適當濃度,約為450 mL;取煮湯后烘干(100 ℃,4 h)的杏鮑菇,打粉,過100目藥典篩,再轉移至濃縮濾液中,配制成杏鮑菇供試混合液,藥液的最大濃度為 1.527 9 g·mL-1。
1.6.2 預實驗
取SD小鼠10只,雌雄各半,給藥前禁食不禁水12 h,每只小鼠均按40 mL·kg-1的量一次性分別給予杏鮑菇供試混合液最大濃度(1.527 9 g·mL-1),最大食用量為61.116 0 g·kg-1,且該食用量為臨床日食用量(0.833 3 g·kg-1)的73倍,臨床日藥用劑量(0.150 0 g·kg-1)的407倍。連續觀察2 d,結果未見動物死亡和明顯的不良反應,無法計算杏鮑菇的LD50,故以最大給藥量進行杏鮑菇急性毒性實驗的正式實驗[7,13-14]。
1.6.3 正式實驗
取SD小鼠40只,雌雄各半,體重18~24 g,按體重分層后隨機分為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20只(雌雄各半),給藥前12 h禁食不禁水。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小鼠一次性灌胃杏鮑菇最大濃度供試混合液(1.527 9 g食材·mL-1),給予體積均為小鼠能接受的最大容積(40 mL·kg-1)[8],空白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連續觀察14 d,并記錄各組動物的外觀體征、精神狀況、行為活動、分泌物、自主活動、中毒癥狀及死亡情況[15],同時觀察動物中毒反應的出現、維持時間,是否可逆以及嚴重程度,此外分析可能的靶器官、系統或組織,若出現動物死亡則對其進行組織病理學觀察[9,16]。分別在給藥前1 d、給藥當天、給藥后第7 d和第14 d時,觀察并記錄各組動物的體重(g)變化及進食[飼料消耗量,g·(kg·d)-1]情況。第14 d時,觀察未死亡動物的一般情況及天然孔道情況,而后動物經腹主動脈取血,其中每組的10只小鼠取0.5~1.0 mL抗凝處理,另外10只小鼠取凝固后分離血清0.3~0.5 mL,立即送檢,測試血常規和血液生化指標[17]。
經灌胃后0.5~1.0 h內,各小鼠均未出現異常。經灌胃后第2~14 d,各實驗動物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在觀察期內均無動物死亡,其被毛、眼、口腔、鼻分泌物、運動功能、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反射及痛覺均未見異常;各實驗動物經解剖后體內的臟器以及排列均無肉眼可見的異常。
2.2.1 體重變化情況
杏鮑菇一次性灌胃給予雌雄小鼠后14 d內,與給藥前1 d比較,給藥后第2 d時,空白對照組雌雄小鼠體重均明顯增加(P<0.05),給藥后第7 d空白對照組雄性小鼠和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體重均明顯增加(P<0.05或P<0.01),給藥后第14 d時,空白對照組和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體重均明顯增加(P<0.05或P<0.01);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給藥后第2 d、7 d、14 d時,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體重均無明顯差異(P>0.05)。總體而言,空白對照組和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體重均自然增長,且最大給藥劑量61.116 0 g·kg-1的杏鮑菇供試混合液對小鼠體重沒有明顯影響。見表1。
表1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14 d內小鼠體重的變化情況表(g,)

表1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14 d內小鼠體重的變化情況表(g,)
注:與給藥前1 d對比,#意為P<0.05,##意為P<0.01;與空白對照組比,*意為P<0.05,**意為P<0.01。
組別 劑量/g·kg-1 性別 只數/只 給藥前1 d 給藥后第2 d 給藥后第7 d 給藥后第14 d空白對照組 — 雌 10 23.65±0.87 24.33±1.39# 25.38±3.52 26.85±4.19#雄 10 24.56±1.48 25.42±2.34# 28.77±3.10## 31.30±2.71##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 61.116 0 雌 10 24.30±0.69 24.25±1.09 25.93±1.31# 27.54±1.05##雄 10 23.89±1.95 24.33±2.11 28.12±3.10## 29.25±3.90##
2.2.2 飼料消耗量情況
杏鮑菇一次性灌胃給予雌雄小鼠后14 d內,與給藥前1 d比較,給藥后第14 d時,空白對照組雄性小鼠飼料消耗量明顯降低(P<0.05);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給藥后第2 d、7 d、14 d時,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飼料消耗量均無明顯差異(P>0.05)。總體而言,空白對照組和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雄小鼠飼料消耗量均呈降低趨勢,且最大給藥劑量61.116 0 g·kg-1的杏鮑菇供試混合液對小鼠飼料消耗量沒有明顯影響。見表2。
表2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14 d內小鼠飼料消耗量的情況表[g·(kg·d)-1,]

表2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14 d內小鼠飼料消耗量的情況表[g·(kg·d)-1,]
注:與給藥前1 d對比,#意為P<0.05,##意為P<0.01;與空白對照組比,*意為P<0.05,**意為P<0.01。
組別 劑量/g·kg-1 性別 籠數/籠 給藥前1 d 給藥后第2 d 給藥后第7 d 給藥后第14 d空白對照組 — 雌 2 350.03±132.68 316.37±24.87 284.02±61.94 318.23±277.04雄2 276.88±1.95 320.65±86.06 253.42±9.40 213.95±7.88#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 61.116 0 雌 2 337.53±47.09 238.90±14.84 337.76±190.79 238.11±175.20雄2 303.99±42.59 255.15±13.33 249.50±16.59 191.41±0.79
杏鮑菇經口一次性灌胃給予雌雄小鼠后14 d,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雄性小鼠的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明顯增加(P<0.05),但仍在正常范圍之內;其余雌雄小鼠各項血液學指標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3和表4。
表3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常規測定結果表Ⅰ()

表3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常規測定結果表Ⅰ()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意為P<0.05,**意為P<0.01。
組別 劑量/g·kg-1性別只數/只紅細胞數目/(1012 L-1)血紅蛋白/g·L-1紅細胞壓積/%平均紅細胞體積/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g·L-1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白細胞數目/(109 L-1)淋巴細胞數目/(109 L-1)空白對照組 —雌 5 7.60±1.00 128.60±15.45 1.48±1.25雄 5 8.36±0.33 141.80±5.31 38.60±5.13 50.84±1.38 16.88±0.36 333.20±10.26 13.84±0.97 1.94±1.45 43.88±2.02 52.52±1.39 16.90±0.39 323.00±7.81 14.08±0.90 3.02±1.64 2.48±1.40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61.116 0雌 5 8.72±0.33 146.40±7.70 44.02±2.16 50.52±2.14 16.72±0.73 332.00±1.58 13.42±0.91 2.26±1.311.56±0.90雄 5 8.62±0.68 144.40±6.02 42.96±1.86 50.02±2.31 16.74±0.77 335.60±5.59*13.26±0.76 4.34±2.933.46±2.33
表4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常規測定結果表Ⅱ()

表4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常規測定結果表Ⅱ()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意為P<0.05,**意為P<0.01。
組別 劑量/g·kg-1 性別 只數/只單核細胞數目/(109 L-1)中性粒細胞數目/(109 L-1)淋巴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血小板數目/(109 L-1)平均血小板體積/Fl血小板壓積/%血小板分布寬度/%空白對照組 —雌 5 0.06±0.13 0.40±0.10 17.34±0.40雄 5 0.06±0.05 0.48±0.23 71.38±6.11 4.08±1.84 24.54±7.49 399.20±350.75 5.40±0.28 0.21±0.18 81.34±3.78 1.90±0.66 16.76±3.46 618.60±324.95 5.32±0.33 0.32±0.16 17.40±0.57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18.00±0.62 61.116 0雌 5 0.04±0.05 0.66±0.39 17.28±0.22雄 5 0.12±0.16 0.76±0.63 68.56±8.18 2.20±0.47 29.24±7.78 496.00±213.27 5.44±0.21 0.27±0.12 80.54±7.86 2.16±1.49 17.30±7.09 635.80±462.77 6.08±0.68 0.37±0.25
杏鮑菇經口一次性灌胃給予雌雄小鼠后14 d,與空白對照組雄性小鼠比較,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雄性小鼠的白球比(A/G)明顯上升(P<0.05),但此變化的毒理學價值有限。與空白對照組雌性小鼠比較,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雌性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活性十分明顯地降低(P<0.01),但仍在正常范圍內。其余雌雄小鼠各項血液生化學指標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5。
表5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液生化測定結果表()

表5 一次性給予杏鮑菇后小鼠的血液生化測定結果表()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意為P<0.05,**意為P<0.01。
組別 劑量/g·kg-1性別只數/只總蛋白/g·L-1白蛋白/g·L-1球蛋白/g·L-1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轉移酶/U·L-1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U·L-1葡萄糖/mmol·L-1總膽紅素/umol·L-1總膽固醇/mmol·L-1甘油三酯/mmol·L-1空白對照組 —雌 5 49.98±3.16 1.39±0.38雄 5 49.50±4.09 27.82±2.52 22.16±1.43 1.26±0.13 69.56±13.86 118.06±15.03 15.73±2.32 8.22±2.57 2.23±0.32 25.88±1.66 23.62±2.53 1.10±0.06 49.28±17.82 88.52±16.14 16.38±2.07 8.04±2.14 2.99±0.17 1.50±0.29杏鮑菇供試混合液組1.41±0.08 61.116 0雌 5 46.44±2.49 1.47±0.34雄 5 46.34±0.82 25.76±1.19 20.68±1.65 1.25±0.08 38.34±5.70**78.42±11.37**14.51±2.01 5.30±1.70 2.08±0.15 25.26±0.59 21.08±0.74 1.20±0.06*42.38±4.07 81.22±16.42 17.29±4.85 8.49±4.94 2.86±0.42
杏鮑菇菌肉肥厚,口感獨特,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等活性,是一種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極高的珍貴食用菌[18]。谷延澤[19]測定出杏鮑菇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分別占氨基酸總量的40.06%、19.39%和24.64%。YAOITA等[20]從杏鮑菇中分離到5α,9α-表雙氧-8α,14α-環氧-(22E)-麥角甾-6,22-雙烯-3β-醇和3β,5α-雙羥麥角甾-7-烯-6-酮兩種新的甾醇,同時分離到6β-乙酰-(22E)-麥角甾-7,22-雙烯-3β,5α-二醇、3β,5α-雙羥基-(22E)-麥角甾-7,22-雙烯-6-酮、麥角甾醇過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5α,9α-表雙氧-(22E)-麥角甾-7,22-雙烯-3β,6β-二醇、5α,9α-表雙氧-3β-羥基-(22E)-麥角甾-7,22-雙烯-6-酮和 3β,5α-9α-三羥基-(22E)-麥角甾-7,22-雙烯-6-酮6種已知的甾醇。杏鮑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癌、保護肝臟、降血脂、抗疲勞、抗損傷和抗菌作用[21-24],故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本文中杏鮑菇的最大給藥量為61.116 0 g·kg-1,該劑量下均未見動物的死亡、中毒等癥狀,未發現肉眼可見的臟器異常,體重及飼料消耗量均無明顯變化。杏鮑菇的最大給予劑量61.116 0 g·kg-1,為臨床日食用量 0.833 3 g·kg-1的 73 倍,臨床日藥用劑量 0.150 0 g·kg-1的407倍,顯示杏鮑菇為無毒性的受試物。結果表明,杏鮑菇毒性低,服用安全。此外,小鼠急性毒性實驗中的血液測試結果表明,與空白組相比較,杏鮑菇可明顯升高血液中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降低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活性,但仍在正常范圍之內且毒理學價值有限。該變化的機制及毒效物質基礎尚不明確,可能與杏鮑菇所含某些化學成分有關,但也可能是單次試驗的偶然現象,故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杏鮑菇的急性毒性實驗可為其合理使用以及今后的長期毒性和有效性實驗提供劑量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