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翰
(寧夏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銀川 750001)
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是指在拌和廠將瀝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進行破碎、篩分,摻入一定比例的新礦料,與再生結合料(如水、乳化瀝青和水泥)在室溫下混合成混合物,然后鋪筑在路面結構的基層或下面層再次形成瀝青路面。其主要目的是使舊料材料得以重復利用,顯著特點是節省資源、經濟環保、施工過程易控等。本文依托西部某國道改建工程,從材料要求、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效益分析等方面系統地介紹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
某國道改建設計項目,其舊路于2002年建成,技術標準為山區重丘二級公路,設計時速40 km,地形限制路段設計時速30 km,路基寬度8.5 m。擬采用二級公路標準進行改造,設計速度60 km/h,路基寬10.0 m。改建過程中,對舊路的瀝青混凝土面層全部銑刨后,采用乳化瀝青冷再生加以利用,作為新建路面的上基層[1-2]。
乳化瀝青的基質瀝青要根據公路等級、交通狀況、氣候條件、路面類型、受力特點、施工方法、當地的使用經驗等綜合考慮確定。此項目采用慢裂型陽離子乳化瀝青,經檢測,各項指標滿足技術要求。
為加快乳化瀝青破乳和顆粒間的凝結速度、減小混合料孔隙率、增加強度和抗水能力、改善和易性,在混合料拌和時宜加入水泥,水泥應疏松、干燥、無結塊,其強度、安定性、初凝時間達到技術要求[3]。
本項目工程用水采用自來水。加水用于調整混合料的和易性和均勻性,避免過早破乳,延長工作時間。
將原路面回收料分別用9.5 mm、4.75 mm方孔篩分成10~20 mm、5~10 mm、0~5 mm三檔。篩分后三檔料所占比例分別為32.6%、29.7%、37.7%。根據RAP料的篩分結果,結合工程需要,確定采用粗粒式級配。由于原路面瀝青面層回收料粒徑較小,缺少粗骨料,RAP料中也缺少細集料。因此,本次設計在原有RAP料中添加20~30 mm及0~5 mm兩檔料。冷再生摻 配 比 例:20~30 mm新 料∶10~20 mm RAP料∶5~10 mm RAP料∶0~5 mm RAP料∶0~5 mm新料=18%∶20%∶20%∶27%∶15%。乳化瀝青冷再生中水泥用量不宜大于1.5%,本次水泥用量采用1.0%。為滿足篩分需求及提高混合料的黏結,應加入4.0%的礦粉。篩分結果及合成級配見表1。

表1 冷再生混合料篩分結果及合成級配
將RAP料、新集料、礦粉、水泥等按以上比例混合進行擊實試驗,通過擊實試驗確定液體用量。按規范要求采用乳化瀝青用量為3.5%,進行重型擊實試驗,確定最佳含水量。本工程通過擊實試驗,確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為5.8%。
按照合成級配中RAP料、新集料、礦粉、水泥等的摻配比例,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再以重型擊實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率5.8%為基準,然后分別按照3.5%、4.0%、4.5%、5.0%、5.5%這5個乳化瀝青用量制作試件。養生后進行15℃劈裂強度試驗、24 h浸水劈裂試驗、凍融劈裂試驗和車轍試驗。試驗數據見表2。

表2 冷再生乳化瀝青混合料性能檢測
通過試驗得出,乳化瀝青最佳用量為4.5%。確定集料設計配合 比為:20~30 mm新料∶10~20 mm RAP料∶5~10 mm RAP料∶0~5 mm RAP料∶0~5 mm新料=18%∶20%∶20%∶27%∶15%。水泥摻量為1.0%,最佳乳化瀝青用量為4.5%,礦粉摻量4.0%,外摻加水3.8%。按照該配合比進行車轍試驗,最終檢測指標為6 382次/mm。
冷再生瀝青混合料應攪拌均勻,無花白色材料,無液流現象,無結塊,和易性好。
拌和后冷再生混合料應及時送到施工現場。為防止混合料在運輸中途見光破乳、污染或雨淋,在運輸和等待鋪筑過程中,混合料應嚴密覆蓋。為避免運輸時混合料黏結車輛面板,宜在車輛側板和底板上噴涂一些隔離劑。
攤鋪前,熨平板需涂少量防黏劑(柴油∶水=1∶3),其他小型工具可用水潔凈;為提高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的初始壓實度,推薦采用夯錘振動頻率大于熨平板振幅的方式;冷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由試驗段測得,后續施工中可進行必要的校正(本項目松鋪系數為1.3)。攤鋪機起步速度要慢,前進時要盡量平穩,攤鋪速度根據拌和站產能進行控制,一般宜為2~4 m/min。
至少應配備2臺13 t雙鋼輪振動式壓路機、2臺20 t單鋼輪振動式壓路機、2臺30 t以上輪胎式壓路機。碾壓過程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初壓采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靜壓1次,振動壓1次,壓路機速度1.5~3 km/h;復壓采用單鋼輪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各碾壓4次,壓路機速度2~4 km/h;終壓采用雙鋼輪振動式壓路機靜壓1次,壓路機速度3~4 km/h。大型機具無法壓實的部位,應選用小型振動壓路機或振動夯板配合碾壓[4]。
乳化瀝青冷再生層壓實結束后應及時進行養生。養生時宜封閉交通,養生期一般為4~7 d。當再生層含水率小于2%或能取出完整芯樣時,可以鋪上上層結構層。
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材料來源或性能發生變化時,應按規范要求檢查材料質量、數量等。施工過程中,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混合料的質量控制項目、檢查頻率和質量標準應符合規范的相關規定。
施工完成后,應對乳化瀝青冷再生層的外觀、厚度、壓實度、空隙率、平整度等按規范的相關要求進行檢測評定。
本項目施工完成后,經現場質量檢測,乳化瀝青冷再生層壓實度不小于理論最大相對密度的90%,較規范要求的指標提高了3%;其他指標也均滿足設計要求,表明本項目乳化瀝青冷再生層施工質量良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本項目上基層采用的12 cm厚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結構,其單價為65.613元/m2;同等厚度的瀝青穩定碎石,其單價為106.323元/m2。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混合料單價僅為傳統瀝青穩定碎石的62%。以本項目為例,可節約投資386 745元/km。
冷再生技術充分利用了銑刨出的舊瀝青混合料,解決了廢料隨意棄放的問題,減少了對地面的永久占有和對地下水的污染;減少了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率,節約資源的同時也減少了因開采石料等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等;由于冷再生技術采用的是就地取材,冷拌施工的工藝,不僅節省了加熱能源,同時也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體量。綜上所述,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社會效益是非常顯著的,值得大力推廣。
在舊路改建項目中采用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通過對舊路瀝青混合料的循環利用,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尤其在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今天,冷再生技術本身具有的節能、節地、節材、環保的特點,使之更加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