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在初中教學科目中,地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地理知識相對較為抽象,如果僅僅以講授途徑來開展教學工作,所獲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學生記憶起來也十分困難。通過應用以圖導學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地理教學效果,教師應利用更加形象直觀的地形圖或者地位圖來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有效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以圖導學模式的概念闡述
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地圖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地理這門課程中的重要“骨架”。以圖導學模式,就是通過各類的地圖來將地理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地理空間感和讀圖能力,獲得更好的教學質量。以圖導學利用圖形來呈現知識,并對知識的難度進行簡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以圖導學模式的特點
第一,以圖導學模式具備更快的信息獲取速度,且信息的呈現更加直觀和形象。當人們通過圖片來獲取信息時,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信息,相比于通過文字來呈現信息,圖片的信息傳達速度更快,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效率。例如,在學習“洋流”的相關內容時,利用以圖導學的方式來讓學生通過圖片了解洋流分布狀況和規律以及使用的名稱,并且利用大氣環流分布圖來分析洋流分布的原因,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洋流知識。
第二,以圖導學模式更加簡單易懂。學生通過圖片來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經過相互溝通探討的過程來達到更好的知識掌握效果。以圖導學模式利用圖圖轉換和文圖轉換的方式來實現難度的降低,并讓教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特別是在學習某些重難點部分的知識時,以圖導學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迅速簡單地掌握和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以圖導學模式中的內容更加豐富。通常來看,優質的圖片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如果利用文字來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描述,可能需要大量的篇幅,利用以圖導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直接將圖片和問題結合在一起,可能僅僅需要幾幅圖片以及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點,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并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第四,以圖導學模式對學生有著更強的吸引力。當人們同時看到文字和圖片時,一定會選擇先看圖片,因為圖片對人們的吸引力更大。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結合圖片來進行講解,則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
第五,以圖導學模式具備更強的開放性。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所有題目的問答過程都具備了很強的開放性,當前的教學工作主要以完成教學內容為目標,教師提出問題后,由學生帶著任務去進行學習,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發展的限制,沒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必然會對學生的潛力發展帶來限制。而以圖導學模式則具備更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在這種模式中自主地進行探究思考和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圖片,并讓學生自由發揮,去探索圖片中的內容,除了挖掘其中的信息之外,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幫助。
第六,以圖導學模式有著很強的高效性,因為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由學生進行主導,從而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上述的以圖導學模式的特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該模式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
三、以圖導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第一,通過以圖導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論和實踐等多個方面獲得良好的發展。應用以圖導學來幫助學生將圖片場景與理論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分析地圖來掌握相關知識,使學生在理解、信息解讀以及邏輯思維等方面都能夠獲得能力上的提升。
第二,通過以圖導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地理中的一些內容較為抽象,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所能達到的效果十分有限,甚至可能會發生知識點混淆的問題。通過應用以圖導學模式,能夠以地圖為載體來增強學生的視覺記憶,更直觀地展現地理空間分布以及變化特征,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并能對學生的地理技巧進行有效的強化。
第三,通過以圖導學模式能夠對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行拓寬。因為初中生的閱歷有限,所以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會受到局限。而以圖導學模式則可幫助學生了解各個地區的文化和風俗,從而達到拓寬視野的效果,為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通過以圖導學模式能夠滿足德育方面的需求。以圖導學能使學生更充分地了解我國的疆域和資源,同時也包括世界各國的風俗文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能夠通過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多元文化。也就是說,利用以圖導學模式能夠有效增強德育工作的導向性和直觀性。
四、初中地理教學中以圖導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以圖導學就是通過圖片和問題等要素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學習模式,所應用的圖片通常具備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所設計的問題來體現教學的任務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更有利于發揮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在以圖導學模式中,首先應該由學生來對圖片進行觀察,且不應對學生進行指引,而是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說什么,然后由教師來進行最后的點評,通過點評來引出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圖片中的信息,同時也對學生的看圖和分析能力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該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所經歷的程序主要包括了以圖導課、圖題結合以及以圖總結這樣幾個步驟,下面來對各個步驟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首先是以圖導課,這一環節主要由教師來為學生提供圖片和問題,學生負責看圖,并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此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其次是圖題結合,完成探究過程后學生會更加了解所學知識,并對其中的內容進行逐步領悟,在交流思考后更好地掌握知識。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圖題結合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做題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學以致用習慣的培養過程。最后是以圖總結,完成上述兩個環節后,需要學生去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教師則可結合圖來對學生的展示內容進行總結和點撥,幫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五、以圖導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運用拼圖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活動,這樣有利于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實際,如對填圖游戲的設計和開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熟悉了經緯線、赤道以及本初子午線等知識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地圖碎片,來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地圖的組合,對速度最快且準確度最高的小組給予獎勵。可以說,拼圖游戲屬于以圖導學模式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能夠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興趣的驅動來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從而提升地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運用圖文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圖片可有效地減少地理知識的學習難度,但同時也不要完全忽視對文字內容的講解,而是要將文字和圖片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獲,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以圖導學模式的應用,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讓學生更全面地去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在學習“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這部分內容時,如果將知識點的教學與地圖觀察相互配合,則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為學生展示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圖片,讓學生一邊觀察圖片,一邊思考教師講解的內容,從而逐步形成地理思維,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能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結合圖片來分析教學內容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以圖導學模式,在對圖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確保所選擇的圖片能夠與地理教學的內容具備足夠的關聯性,這樣才能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地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注意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從網絡中選擇所需要的圖片。與此同時,在對圖片進行使用時,要確保所應用的圖片具備足夠的代表性,能夠有效地凸顯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另外,在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分析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使用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從而有效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讓以圖導學模式的作用得到切實的發揮,達到更好的地理教學效果。
(四)通過讀圖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實際上,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圖片,這也充分說明了圖片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的重要作用。那么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該能夠靈活運用地理教材中的圖片,使地理教學的效率獲得提升。例如,在學習“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這部分內容時,可首先引導學生對教材中提供的圖片進行觀察分析,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包括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特點等問題,學生可通過對圖片的分析觀察來回答這些問題.這樣的方式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五)利用以圖導學來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的授課方式不利于帶領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美,而圖片本身有著很強的生動性,應用以圖導學這種新型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資源來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去了解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地理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例如,在進行“經緯線”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圖片或者地球儀來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經緯線的概念,并了解經緯線的特點,幫助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再如,學習“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這部分內容時,可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南北方在氣候和地形上的區別,幫助學生了解南北方地區的差異,從而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的地理知識,并通過以圖導學模式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南北方的氣候地理特征會有所不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思考和學習相關的知識。
(六)利用以圖導學來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完善
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目標。要想在地理教學中通過以圖導學模式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就要運用收集到的地圖資源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的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結合地圖集來進行預習和復習,這樣才能獲得更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行政區劃”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需要教師對省級行政區域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各個行政區的名稱、省會以及位置進行全面梳理。這個過程如果借助地圖來進行,則會達到更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歸納總結的過程來建立和完善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體系,充分凸顯出以圖導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除此之外,一些初中地理教師會在考試之前或者在假期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涉及的地圖資料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讓地圖資料能夠和所學的地理知識連接得更加緊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地理知識體系的建立,并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
六、結語
教育不但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以圖導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效果。想要真正發揮出以圖導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做到精心設計,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正確引導,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