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勁松
(南通市海門區海南中學,江蘇南通 226100)
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同時要兼顧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只有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通過備課、導入、分層施教、多元評價等手段,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這既是一個引導學生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發展信息技能的過程,又是一個在信息技能發展的基礎上提升信息技術素養的過程。大部分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課程展開的,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教法的選擇與優化。將優化課程教法與打造高效課堂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就明確了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教師能厘清這一因果關系,并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創新與發展,就能實現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目標。
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由于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知識,因此教師在優化課程時,要做到精準備課,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認真分析和選擇教學側重點,以此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現階段,教師要將備課與精準教學聯系在一起,備課要服務于精準化教學的實施。精準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恰到好處地進行思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在進行“動畫制作”這一主題的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展開課前調研,了解學生對“動畫”的認識情況,如看過哪些動畫片,對動畫制作的原理及動畫技術是否了解,會不會從網上下載動畫,有哪些常用的動畫制作軟件等。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需求,把握學生的學情,才能精確鎖定教學內容,使其能夠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為后續教學目標的推進奠定基礎。另外,在備課時,教師要確立在教學中應“教什么”“怎樣教”,并思考哪些內容適合由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開展師生互動學習,如何呈現重難點知識,選擇什么樣的教法或策略等問題。還是以“動畫制作”為例,對獲取動畫素材、了解動畫發展歷程等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學;對動畫原理的挖掘,可以展開實例探究,讓學生了解制作動畫的一般流程和關鍵環節。
先結合學生基礎進行知識點梳理,然后開展課前調研,這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學生已有基礎和能力的摸排過程。有了這樣一個摸排過程,教師就能夠做到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所提出來的“弄清楚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并以此為基礎實施精準教學。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后續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助力教師改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
人們會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探究欲,初中生也不例外。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導入環節,教師要注重課程設計的趣味性。“趣味性”不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簡單地笑一笑,而是指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持續的關注和興趣,讓學生愿意探究所學內容,即深層次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立刻就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層次興趣,因為興趣的產生是循序漸進的,從淺層次興趣發展為深層次興趣。要想讓這個過程得以加速,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只要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好奇心,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相關教學經驗表明,初中生對信息技術科目的學習熱情較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提高課堂參與度。例如,在“制作多媒體作品”這一知識點中,學生要學習的多媒體概念包括多媒體技術、多媒體系統模塊、多媒體應用等,教師首先應通過引入多媒體課例,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的制作趣味,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其次,圍繞多媒體的制作流程,從信息素材的采集、整理、加工到軟件的應用、開發,讓學生從體驗中感知多媒體制作的各種方法;最后,利用微課指導學生了解多媒體設計、制作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掌握重點。教師要做好課件的規劃與設計,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把握好學情,讓課堂教學更有特色。在教學手段上,可以采用游戲教學、作品賞評、小組合作等方法,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收獲知識,提升學習成就感。
根據相關經驗,不同學生之間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忽視這些差異,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很可能發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學生也很難在課堂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要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關鍵就在于教師要本著分層施教的理念開展課堂教學。只有兼顧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個性發展,才能讓學生收獲真正的學習成果。尤其是針對一些操作技能強、自主學習意識高的學生,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圖形圖像”時,教師應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對于基礎強的學生,引入圖形編輯軟件輔助教學,讓他們動手設計簡單的廣告和海報;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從教學圖像分類、圖形格式、圖形查找與獲取方法等基礎知識開始,指導學生使用互聯網搜集不同的圖形素材。另外,教師在設計具體任務時,也要依據分層原則。以教學“文本框制作信封”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應要求基礎較差的學生了解文本框的特點,明白其用途,能夠使用Word 軟件插入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填入文本文字;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應該要求他們按照信封格式要求,親自動手設計有個性的信封,并嘗試利用文本框挖掘更多的功能,如增加超鏈接、設計色彩版式、精修圖片等。
評價是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能夠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教師應充分利用評價這一手段,推動學生高效學習。信息技術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讓評價結果真實有效。事實證明,評價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加持久的探究動力。另外,從實踐效果來看,評價主體應實現多元化: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肯定優點,分析不足;學生要結合自身的成績和情況開展自評,查漏補缺,找到改進的方向;不同的學生要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結合實踐任務和完成結果,開展組間互評,發掘合作中的問題,以此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復習環節的作用,因為學生在復習時會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盤和反思,這其實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自我評價過程。例如,在“多媒體的應用”這一知識點的復習中,學生會對音頻信息進行更加豐富的處理,在音頻格式的開發、音頻素材的采集等方面產生更多的創意,讓多媒體作品圖文并茂,進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趣味導入、分層施教和多元評價。教師也應創新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以此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技術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