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褚 程 杜溶訖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要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扎實有序做好各項重點工作。其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求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要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全力抓好小麥管理關鍵措施的落實,推動晚播麥“促弱轉壯、早發穩長”,集成推廣綠色高產技術模式,狠抓防災減災和機收減損,確保夏糧豐收。以石家莊市小麥播種情況為參考,2021年石家莊市小麥因播前大范圍持續降雨,播期推遲10~15 d,受降雨影響,使得土地積水嚴重,大大推遲了播種期,晚播麥田成為主體。因此,推動晚播麥促弱轉壯、早發穩長等一系列“科技壯苗”措施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2.1 促蘗成穗。分蘗的消長規律:在起身期分蘗達到頂峰后逐步降低。返青期肥水能引起土壤降溫,抑制小麥生長和分蘗;起身期肥水可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穗、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增加基部節間和倒二節長度;拔節期肥水,可提高小花結實率,爭取多粒,增加基部倒二、三節長度;孕穗期肥水,可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減少籽粒退化,增加穗粒數,延長葉片功能期,增粒重。一般麥田不用肥,只灌水,可以防貪青晚熟。
2.2 增加穗粒數。穗粒數的多少取決于穗子大小、小穗數和小穗粒數。穗子大,穗粒數就多,在返青期至起身前期,做好肥水管理可以促進分化出更多的節片。每穗小穗數多,穗粒數就多,要在起身前期至生理拔節期保證肥水條件充足。小穗粒數與小花結實率有重要關系,拔節至挑旗期是防止小花退化的關鍵時期,所以要保證好肥水條件和光照條件。
氣象監測統計發現石家莊市2021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氣溫高于常年,屬暖冬年份,使越冬期推遲10~15 d,小麥繼續生長、分蘗,增加了冬前群體量,利于苗情轉化升級。越冬期降雪(雨)次數偏少,但總量較多,利于補充土壤墑情,小麥可安全越冬。
要堅持“早”的原則,提早春季管理,促進早返青,早生長,肥水管理提前到“起身期”。堅持“促”的原則,主體麥田通過鋤劃、鎮壓和肥水調控等措施,促進苗情的轉化升級。堅持強化“防”的原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預防“倒春寒”,還要做好蟲草預測預報,及時做到有效防治。
5.1 淺鋤劃。此法適用于小麥返青后墑情較好的壯苗和晚播弱苗麥田,可起到增溫保墑,破除土壤板結,清除田間雜草特別是禾本科雜草,促根促苗早發快長、分蘗的作用,利于苗情轉化升級。
5.2 鎮壓。此法適用于小苗返青土壤融凍后,土塊多且暄松的麥田,比如旱地麥田。可抑制旺苗地上生長,促進根系下扎,控旺轉壯。也可碾碎土塊、沉實土壤,促進根土密接,起到“提墑”作用。
5.3 防御倒春寒。倒春寒屬于冷害,由氣溫驟降和土壤干旱“寒旱交加”所致,造成小麥根系變短,葉面積減少,株高降低,生育進程延緩,畝穗數、穗粒數減少,導致減產。為了有效應對倒春寒,需在氣溫驟降前澆水,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倒春寒過后要先用氨基酸葉面肥、腐殖酸葉面肥噴施,隨后追肥澆水,可有效補救。
5.4 病害及雜草綜合防治。對于秋后未防治的雜草,要在小麥起身后拔節前補治。同時,對全蝕病發生地塊,用12.5%全蝕凈防治效果更佳。防治莖基腐可畝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12 g。最好做到早春鋤劃,后期拔除。對于群體偏大或過旺的麥田,在小麥拔節前要先進行化學除草,而后再根據群體大小和土壤墑情確定肥水施用時間。
5.5 肥水運籌。追肥需根據地力和苗情,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結合春季第1次灌水畝追尿素15~17 kg。灌水方面,主要依據地塊肥力而定,高水肥地塊要灌好起身期和抽穗揚花期2次關鍵水,而一般地塊則需根據苗情和土壤墑情科學確定灌水時間和次數,第1次灌水時間要根據品種和苗情特點進行分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