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娜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太碌林場 甘肅 天水 741020)
華山松是小隴山林區分布較廣的鄉土樹種,也是營造人工林、防護林的主要樹種,同時華山松還是園林綠化、打造景觀樹的優良樹種。華山松球蚜是對華山松威脅最大的主要害蟲之一,尤其對中、幼林危害嚴重,隨著華山松人工林面積的增大,該蟲害的發生率和為害程度也逐年提升,有的地方甚至連年發生,導致林木死亡,造成嚴重的損失。
華山松球蚜的寄主為華山松,為單一寄主。該害蟲具有繁殖力強的特點,在小隴山林區1年可以發生3代(氣溫低時發生的代數就會減少),繁殖方式為孤雌卵生。華山松球蚜不同的生長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形態,有卵、若蟲、成蚜3種形態,成蚜又分為無翅蚜和有翅蚜2種。
每年的10月份氣溫開始降低,成蚜、若蟲開始從上部的枝葉向下部轉移,以卵和若蟲的形式在枝葉的基部、樹皮縫隙或者針葉內部越冬。到翌年的春季(4月上旬),氣溫開始回升,卵開始大量孵化,老熟的若蟲發育為成蟲并產卵,林中蟲口密度開始上升,華山松球蚜開始在林中迅速蔓延。成蚜在針葉上排卵并分泌蠟絲,卵成堆排列,每堆的數量在3~90粒,卵的孵化期一般為16~19 d,孵化后的若蟲向針葉上轉移,尋找1年生或新生的枝梢進行取食,若蟲經過4齡,每次蛻變都會分泌新的蠟絲,隨著蟲齡的增大,身體上覆蓋的蠟絲就越多。若蟲經過第4次蛻皮后發育為成蚜,成蚜分為無翅蚜和有翅蚜2種,在蟲口密度大的地方,有的若蟲會羽化為有翅蚜,占球蚜總數的5%~10%,它們借助風力飛到健康的林木上繼續產卵,這是該蟲對環境的適應性,當營養缺乏時,會繼續遷移到其它地方尋找新的食物來源。羽化后的成蚜經過2~4 d就開始產卵,產卵期一般持續5~12 d。小隴山林區第2代成蚜產卵旺期在6月下旬,第3代成蚜產卵盛期在9月上旬。10月天氣轉涼后,華山松球蚜以卵、若蟲的形態開始越冬。
華山松球蚜的消長規律和外界環境溫濕度的變化以及球蚜種群的變動有很大關系,其中,受溫度的影響最大。每年春季氣溫開始回升,球蚜的種群密度開始升高。在小隴山林區4~5月球蚜的種群密度最大,這個季節也是華山松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大量的若蟲、成蚜集中在新梢或者新長出的幼嫩針葉上,對華山松的生長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7~8月份雨季的到來,濕度大,種群的增長變得緩慢。9月下旬以后,天氣轉涼,球蚜的數量迅速降低,11月球蚜進入越冬狀態,并成為下一年球蚜發生的蟲口基數。
3.1 利用營林技術進行防控。華山松球蚜寄主單一,造林時要合理搭配樹種,不要營建單一的華山松人工林。與適合當地生長的針葉松、灌木、闊葉樹種合理搭配,營建大塊或者帶狀混交林,如和水杉、柳杉、馬尾松等混交,也可和櫟樹、楊樹、樺木等混交。同時,還要加強撫育管理,尤其在幼林期,要及時清除帶蟲的苗木、枯枝等,并集中燒毀,消滅蟲源。
3.2 利用天敵進行防控。華山松球蚜的天敵種類較多,有20多種,其中七星瓢蟲、異色瓢蟲種群數量占據天敵群落總數的20%以上,為數量最多的天敵,還有食蚜蠅、中華草蛉等。七星瓢蟲、異色瓢蟲主要捕食成蚜、若蟲,每日捕食40~120頭;食蚜蠅主要以球蚜卵為食,每日的捕食量可高達110多粒[1]。因此,可以在室內飼養或者引進球蚜的天敵來控制球蚜數量,而且要對天敵進行保護。
3.3 化學防治。利用化學藥物防治華山松球蚜是最有效、最快速、成本最低的一種防治方法,尤其在球蚜的多發區宜采用化學防治。但是利用化學藥物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也有可能會殺死天敵,因此要選擇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控。4月上中旬是球蚜初發階段,其天敵也處于蟄伏期,這個階段可以利用50%馬拉硫磷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40%氧化樂果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進行噴灑,可以快速降低蟲口密度,減少林木損失[2]。苦參素植物保護劑是一種純中藥制劑,低毒、廣譜,利用其800倍液防治球蚜也有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