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菁謝寶玲徐鑫鵬鄭宏云
遼峰葡萄是1999年從巨峰園中發現的優良無性系芽變品種,果穗呈圓錐形,果粒最大可達18克果肉較硬,味甜適口無果核。成熟期不裂果,充分成熟不縮水,貨架期明顯長于巨峰[1]。品質與巨峰相比,恒溫保存時間較長且不易落粒。但葡萄漿果類產品需要精細采摘、冷鏈運輸、快速調配等特征,能夠結合國家“互聯網+”戰略在果蔬農業產業鏈的應用實現葡萄鮮果的供應鏈風險管控識別,加強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整合將對該地區葡萄降本增效提供新思路、構建風險防控新體系。
2.1 種植技術與風險環環相扣。遼峰葡萄在期初種植環節容易受到內外部兩方面因素影響,在種植環節中例如外部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內部影響在鮮果整體品質的把控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步驟培育,從保果、到無核化、再到膨大處理等技術培育各環節環環相扣,屬于供應鏈起始端質保的基礎。一旦某環節出現差錯,若無法快速識別調整可能將引起“蝴蝶效應”,造成最終產量與效益的雙重損失。
2.2 冷鏈運輸快速調配。雖然遼峰葡萄屬于進一步優化品種,但葡萄在實際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掉果與磕碰變質現象,大大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價值,所以為了保鮮保質將采取供應鏈全程保鮮冷鏈運輸方式。
2.3 主要銷售對象來自本省或鄰省。我國葡萄產地大多集中在我國中部以及西部地區,遼峰葡萄的銷售市場主要是面向本省以及擁有高效運輸線路的鄰近省份,所以供應鏈的整合將剛好覆蓋東北及中部地區。消費者為了獲得新鮮的產品質量,將更青睞附近產地果蔬。所以實現快速高效的供應鏈反應將進一步整合遼峰葡萄市場銷路,加大宣傳和引導消費,實現以東北地區市場為基點積極擴張銷往全國和線上市場。
3.1 鮮葡萄產業供應鏈模式。遼峰葡萄供應鏈首先由農產品生產商的種植開始、經過精細采摘和包裝后,現階段產品可以分成兩個銷路,一是直接在產地銷售,二是可以發往其他省外銷售地區的批發市場,雖然不同的銷售地區,但到貨后都將由冷鏈配貨車將葡萄運輸到生鮮零售店、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和電商平臺等二級市場。區別在于其他地區的配送車輛選擇與整體運輸調配需要進一步計劃安排,其產品的包裝與篩選也需要差別對待。最后再通過零售或批發配送到普通消費者或者企業消費者手中。整體供應鏈基礎運作模式圖如下:

圖1 葡萄鮮果供應鏈模型圖
3.2 遼峰葡萄供應鏈風險問題識別
本小節基于上述遼峰葡萄供應鏈各點位進行分析,通過考察和查閱資料總結遼峰葡萄供應鏈存在的風險如下:

表1 遼峰葡萄供應鏈運作存在風險劃分
4.1 建立智慧供應鏈管控平臺,降低各點位運營風險。為落實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互聯網+”在遼峰葡萄供應鏈上的應用,建立智慧供應鏈風險管控識別平臺將主要有效的防范信息技術、運輸、供需三方面風險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各類型風險存在于農戶源頭到銷售終點的各環節中,隨著鏈條的延長錯誤信息將會被不斷放大,運配缺少計算規劃,建立智慧調控平臺后將信息數據化,實現功能的開發應用,提升資金、物流、計劃的運作效率。本文構建了遼峰葡萄智慧供應鏈平臺基礎模型架構,以傳遞效率、信息匹配和風險分析為智慧供應鏈經營重點內容來防控各層級風險。首先以供應鏈各節點的信息采集為基礎依據,農戶種植銷售商、第三方物流企業、消費者都將可以通過APP或官網等線上平臺介入供應鏈。搜集整理相關信息例如農戶的種植信息、優果率、葡萄重量、采摘時間、價格等;物流企業的運配時長、車輛數量、供應路線、物流費用等信息;消費者的訂單量、反饋信息等。同時還需搜集社會層面隱性數據,例如同行業市場價格、政策信息等儲存在MySQL、Access等數據庫中,為智慧供應鏈功能的實現奠定基礎。其次開發數字化種植、采銷協同、智慧運輸以及供應鏈資金周轉等四種基礎功能。第一在智慧農業層面實現數字化種植,信息的實時采集將提前10天左右預知葡萄的產量與品質,提前規劃鮮果運營將有效地防止出現壞果風險或供需不匹配風險。第二根據搜集的供需雙方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建立模型預測雙方供需量趨勢進行精準營銷、動態調控,盡力消除庫存堆積過度或供不應求的現象。第三由于處在供應鏈末端消費者很難了解產品源頭信息,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交換平臺、條形碼技術和RFID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在產品包裝上,為遼峰葡萄供應鏈的信息追溯提供技術保證,通過掃描即可得到產品來源和時間等有效信息,出現問題時可以準確快速地確定責任主體,減少供應鏈各方賠付問題風險,同時訂單上傳數據將為物流路徑優化提供支持,以智能算法輔助決策,降低運輸成本與風險[2]。第四明確資金使用情況,了解資金分布、用款需求以及資金來源等。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通過供應鏈金融建立動態聯系,強化整體運營能力。最后通過實際數據與歷史或同行業數據對比,根據設定的風險規劃目標,系統自動分析指標完成程度,做出遼峰葡萄供應鏈各點位風險警告的同時上報管理層級,在做出相應的決策調整與計劃安排后及時通過供應鏈平臺反饋下達,提升風險應對效率與供應鏈的運營時間。
4.2 定期反饋種植問題,建立規范化生產模式。葡萄的種植采摘過程屬于供應鏈的源頭階段,某些時候問題雖小,但卻不可忽視,起始階段的問題可能隨著鏈條的延長將不斷擴大,因此農產品產地管理者可以定期邀請專家或者專業管理人員實行科學的培訓,通過問題的及時反饋與及時消除才能提升規避風險的能力。根據現階段農戶種植階段供應鏈風險節點,要積極推進標準、科學的遼峰葡萄種植方法,推廣符合標準流程的栽培技術,建立標準化的種植基地,實現農村種植散戶積極整合編配,擴張產出能力的同時又提升了產品質量標準,將葡萄種植的實際數據與培育時長、果實采摘重量等科學的量化指標相對比,構建規范化生產體系。
其次在規范生產模式的過程中可以重點關注產地果園到發貨點起始一公里的物流標準,減少鮮果進入冷鏈運輸前的起始風險,采摘加工過程中指導農戶對產品大小以及質量進行精細采摘初步篩選壞果,其次采用機械化設備或專業人員指導實現合理標準化包裝,解決在運輸途中和起始配送前損壞果實的風險。最后定期對鮮果儲存倉庫進行監管維修,對儲存鮮果的時間以及市場需求及時匹配,盡量避免儲存環節出現滯留風險。
4.3 積極擴大市場,開拓產品再加工渠道。對于擴張市場層面,可以開展構建M2C模式,智慧供應鏈的應用開展將減少信息不匹配問題,精確供需雙方能力后可以進一步開展遼峰葡萄線上銷售平臺,提供產品快消服務,引導企業不斷改進產品銷售模式,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同時為了擴大品牌宣傳,提升產品及企業在市場上的口碑及知名度,可以邀請本地政府積極宣傳扶持,只有進一步增加本地區本省知名度才能促進外地市場開拓,讓更多消費者了解遼峰葡萄的優質口碑。其次要對遼峰葡萄的產品銷售加工渠道采取一定的靈活策略,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可以推出能夠刺激顧客消費或能夠為遼峰葡萄銷售帶來利益的新產品。農產品生產商可以積極聯系酒廠、食品加工廠以及涉及相關產品的再加工企業,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整合。例如當倉儲庫存出現積壓過多風險時,可以將遼峰葡萄以市場偏低價銷售給加工企業,相比直接食用鮮果,該類型產品的銷售將省去眾多中間環節,產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果實外觀選取的標準也可適度降低,為企業實現新的產業鏈模式,進一步提升企業靈活應對風險的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分析了遼峰葡萄供應鏈各點位出現風險情況。冷鏈鮮果運輸如果想提升運營效益、防控供應風險的發生,整體運作需要對調配效率、資源整合、產銷銜接等做出極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推廣,希望本文提出的以智慧供應鏈管控平臺為主要監測手段,輔助配合消除風險策略的意見能夠對葡萄鮮果的供應鏈健康運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實際參考價值。
引用出處
[1]張明偉,李建軍,王芳,王閱兵,白玉.遼陽地區‘遼峰’葡萄大棚栽培技術[J].北方果樹,2021(04):33-35.DOI:10.16376/j.cnki.bfgs.2021.04.012.
[2]王曉磊.RFID技術運用于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管理的成效[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2(0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