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歡
公路運輸因超載引發的惡性事件頻發,嚴重的危害了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從經濟利益,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和政策制度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并給出合理的建議。
公路運輸作為我國的主流運輸工具,因其運輸準入門檻低,經營方式簡單,處于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貨運經營者為了節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益,很多企業或者運輸個體戶選擇超載運輸來實現這一目的,由此引發大量的惡性交通事故。運輸作為比較常見的現象,在發展之初就存在于“市”,同時很早就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探討運輸超載背后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措施仍然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公路運輸超載是一個長期存在未得到解決的問題,受到了各界學者的關注,紛紛探討其背后的現象,從已有的文獻可以發現公路運輸超載的文獻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取研究:一類是關于運輸超載對橋梁道路的影響研究,以定量為主,輔以定性;另一類主要是研究公路運輸超載產生的原因及其改善建議,以定性為主,輔以定量。如周杰,李豪(2015)運用博弈論的方法對國家、檢查部門以及貨運企業之間的利益分歧進行分析,并設計出合理有效的治超機制。通過對超載的研究,得出影響超載因素主要是超載時的超額收益和對業主的罰款是影響檢查部門檢查的重要因素。劉晨陽,馮繼豪等人(2016)研究發現超載運輸縮短了瀝青公路的使用壽命,也對公共安全存在極大的威脅。陳一鍇,王富超等人(2018)從運營類型、車輛長度、運營模式、貨運量、平均運距進行研究,發現越短的車輛,超載越嚴重;個體經營超載的概率最高,超載概率隨著貨運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運距越長,超載的概率越大。陳見標,鐘結枝(2018)從公路運輸企業的利潤來源出發,分析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與超載運輸的相關性,構建基于邊際理論的公路運輸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數學模型,并試圖提出解決運輸超載的對策。曹長慧,李豪(2020)從運輸企業的超載程度和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出發,建立運輸企業與治超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模型,結果表明運輸企業和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與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有關。通過對大量文獻研究整理出的關于運輸超載產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響和建議(如表一所示)。
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文獻,綜合前人的經驗,將從經濟利益角度,人員方面以及政策角度來探討三者對運輸超載的影響。
根據《全國高速公路收費標準》的指導意見,公路運輸收費方式一般是根據車型區分價格,然后再按照公里數計算。這種收費方式僅僅與車輛批準的噸數有關,與貨物的數量無關,在相同路程情況下,裝運重量在每個梯度的極值時利潤達到最大化。同時,對于企業物流方面成本而言,運輸成本占總物流成本比例較大。常連玉,陳海燕(2013)對2001-2011年的運輸費用進行分析發現,運輸是物流的主要環節,同時也是成本支出的最大環節,運輸費用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物流成本的大小。王濤(2019)研究談到全社會物流總費用中運輸費用占比超過五成,而由于運輸結構不合理,公路成為我國主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占比較大。侯漢坡,袁園(2021)提到中國物流企業在運輸成本及倉儲成本等方面支出占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車輛交通通行費用占到企業運輸成本的兩成左右,過高的交通通行費降低了物流企業盈利空間。此外通過對2014-202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分析可以發現,運輸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過半,達到54%左右,運輸費用占比較高,成為成本支出的最大環節,運輸費用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如表一所示)。

表一 運輸超載產生的影響

表一:2014-202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
從物流冰山理論和物流黑大陸學說中,我們知道物流成本很容易被隱藏到其他的成本中而被忽視,如運輸破損一般會隱藏在折舊里面,難以量化,而運輸費用恰好是露在冰上面的,是一塊被開墾過的土地,其費用比較顯現。因而,對于企業費用的控制和管理方面來看,首先自然而然的會對物流運輸費用成本進行控制,根據最基本的利潤等于收入減去支出公式,可以表示為:Q=S-C,其中Q表示利潤,S表示收入,C表示支出。物流運輸的價格一般由重量和體積計算,重貨按重量計算,輕貨按體積計算,一般來說,貨物越重,運費越高。而運輸支出成本而言,主要費用有燃油費,里程費,人工費等費用。在相同運輸的里程里,一車中裝運的貨物越多,越劃算。
基于我國發展的國情,以及資源分配不均,地區經濟結構差異大的影響,汽車運輸仍然是主力軍,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李美長(2021)以中部地區農民工輸出重鎮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農民工就業現狀調查數據為依托分析農民工人力資本與農民工職業選擇問題研究發現,交通運輸業與文化程度呈負相關,從事物流行業的運輸司機大多是文化水平低的,學歷在高中以下。從概率上來說,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會對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產生一定影響。市場競爭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公路運輸行業屬于低門檻行業,準入行強,屬于完全競爭市場。為了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獲取更高的利潤,公路運輸者通常會選擇超載運輸。制度法規對運輸超載也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當前我國根據實際情況在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道路貨運市場運行監測分析,促進信息互通共享,引導運力投放與貨運需求合理匹配;但是每個省市有著自己的運輸監管系統和監管措施,不兼容的監管使得運輸司機更加容易的鉆空子,投機取巧,從中逃避處罰。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從經濟利益角度來說,利益是驅動超載的核心原因,作為準入門檻較低的職業,政府和企業應該增加從業人員的前期培訓工作。比如政府增強宣導工作,在取得駕駛證的過程中,增加更多的安全意識培訓和考試。企業在提供運輸崗位時,應當增加崗前培訓,特別是安全意識的培訓,使他們從心里敬畏生命,尊重安全。在處罰方面,政府可以加大處罰力度,讓罰金超過超載所得的利潤,從重處罰企業和個人經營者,限制超載前科人員和企業再次運輸貨物,讓他們意識到超載是無法獲得更多的利潤,還會受到損失。其次,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對管理不當的人員進行處罰,同時改變收費模式,給予一定的讓利,讓運輸者盡可能地減少運輸成本,通過宏觀調控市場,使得運輸者的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對于超載而言,利益誘惑是驅使人心動力,制度是遏制超載的紅繩,完善的制度能夠有效地防患超載現象。近年來,國家根據市場變化在不斷出臺一些適應性政策,保證運輸車輛的正常裝載,首先降低貨主的運輸成本,如2019年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推動降低過路過橋費用,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其次改善司機在運輸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為司機運輸提供安全舒心的運輸環境,保證每位運輸司機的安全保障和合法權益。
引用出處
[1]李美長.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農民工職業選擇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21,27(12):32-37.
[2]趙鈺琛.現代物流企業管理和成本控制協同發展研究[J].商展經濟,2021(19):71-73.
[3]侯漢坡,袁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中國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徑及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21(10):79-83.
[4]周立軍.基于經濟學視角的公路超載超限運輸治理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19):323-325.
[5]王濤.關于交通運輸促進物流降成本的幾點思考[J].交通世界,2019(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