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詩泓
目前福建省跨境電商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福建自貿區的創立在帶來了政策利好的同時,也對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過SWOT分析法對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當前所存在的優劣勢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SWOT-CLPV矩陣對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進行定量分析。結合以上分析對福建省發展路徑進行探尋,并提出具體對策保障自貿區跨境電商產業良性發展。作為特定政策與區位的全新改革模式,自貿區的建立給跨境電商帶來全新的機遇和便利,而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跨境電商將成為福建自貿區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跨境電商貨物通過自貿區周轉,能夠借助其優惠政策,降低物流、倉儲和通關費用,降低成本。而自貿區使可以簡化跨境電商通關手續,規范通關程序,同時也為跨境電商對接更大的國內、國際市場,開拓新市場提供機遇。因此,對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的優劣勢及外部機遇和威脅進行分析,有利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劣勢,把握新機遇,提升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助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一)優勢分析(S)。一是交通運輸優勢。福建擁有完備的交通運輸網絡,海陸空全方位立體化發展。在鐵路交通方面,福建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全境通動車,運輸能力位于全國前列。福建自貿區內優秀港口眾多,擁有福州長樂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日吞吐量大,是重要的航空客貨集散地。二是政策制度上的優勢,自貿區作為中國對外貿易新的試驗田,其在金融、外匯和海關等方面的政策也更加開放創新。且福建自貿區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針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三是區位優勢,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大陸最接近臺灣的地區。福建自貿區與臺灣在歷史文化和經濟方面的深度融合,使得對臺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成為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的獨特優勢。(二)劣勢分析(W)。一是缺乏相關產業的支撐。跨境電商是依托于互聯網產生的外貿新業態,其業務開展的各環節都高度依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快速擴張相比,福建省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進程顯得相對緩慢。另外,跨境物流服務質量將影響消費者對跨境電商企業的選擇和評價,但目前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的物流服務多采用傳統的快遞和郵政方式,成本高且管控體系低效混亂。二是跨境電商人才缺失。自貿區跨境電商的政策多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對政策的實時跟進需要從業人員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專業素養。福建自貿區目前掛牌創立后,大量跨境電商企業涌入,現有的跨境電商人才儲備難以滿足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需求。三是自貿區內同質化嚴重。福建自貿區包括福州、廈門和平潭三個片區,但各片區發展形式雷同,發展特色不突出,且跨境電商投資政策高度相似,自貿區內同質化競爭嚴重。這種不必要的內部競爭會對發展資源造成浪費,影響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步伐。(三)機遇分析(O)。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福建作為“海絲”的核心區域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且與自貿區利好政策相疊加,為福建省跨境電商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國務院2009年通過《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產業的進一步品質化、技術化提供有力支撐。在福建自貿區內,平潭、福州是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試點城市,而廈門則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作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點城市,通過先行先試,依托優惠政策和平臺優勢,有助于福建自貿區解決現今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瓶頸問題。(四)挑戰分析(T)。最大的挑戰是其他自貿區的競爭。福建自貿區相對于首批建立的上海自貿區缺少先發優勢,且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為跨境電商產業提供了更好的經營環境,對企業具有更強吸引力。而同批成立的自貿區中,福建由于自身地形地貌限制,與天津和廣東自貿區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相比無法享受到協同發展帶來的好處。
其次是來自其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競爭。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針對產業結構和自身優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跨境電商發展措施和服務體系。雖然各城市間發展重點不同,但仍存在競爭。
最后,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最大的優勢在于臨近臺灣,可充分利用臺商資源。但臺商同時也在長三角和中西部等具有成本優勢的地區進行布局,投資與貿易的范圍并不局限于福建,僅憑借地緣和政策不足以繼續吸引臺商。
(一)杠桿效應和抑制性分析。表1顯示,在杠桿效應上,政策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和自貿區建設等機遇的作用下效應顯著。而交通運輸優勢的杠桿效應稍顯不足,這是由于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的重點省份和國家自貿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交通優勢雖然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在周邊城市的競爭之下,其杠桿效應并不明顯。在區位優勢上,盡管福建自貿區在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突出對臺特色,但近年來臺商在大陸的貿易投資范圍不斷擴大,并不局限于福建,福建自貿區區位優勢正逐步喪失。相關支撐產業的不足和跨境電商人才的缺乏是發展的最大阻礙,與外部機遇結合時的抑制作用最大,這時因為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落實,還是地區層面的計劃實施,都會因為專業人才不足和相關支撐產業的落后而使得效果大打折扣。

表1 優劣勢與機會矩陣
(二)脆弱性和問題性分析。由表2可見,政策優勢在外部環境威脅下呈現出高度的脆弱性,這是因為隨著自貿區改革試點的不斷深化和推進,更多可以復制和推廣的政策將逐步推廣到其他城市,福建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將逐漸減弱且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與其他競爭城市相比競爭力不強。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的問題性由是外部威脅和內部劣勢共同作用產生較大危害的一種態勢。由表2可知,人才缺少影響最大,主要是與福建自貿區競爭的其他自貿區和城市紛紛出臺相關吸引人才的措施,加劇了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人才短缺的問題。臺商投資貿易對象的轉移的影響相對而言并不突出,因為盡管其對臺商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一帶一路”政策下,與福建進行跨境電商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加,彌補了臺商貿易投資轉移帶來的空缺。

表2 優劣勢與挑戰矩陣
(一)重視跨境電商教育,積極引進人才。提升政府對跨境電商教育的重視程度是解決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自貿區缺少的復合型、專業型跨境電商人才,提升行業建設效果。政府應鼓勵和引導本地高校針對跨境電商行業與市場的發展需求,積極改進自身教育教學方式,推動校企合作,提高專業人才產出和儲備效率。此外,福建省現有的人才引進制度與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具有吸引力,所以在做好人才培養的同時,還應完善人才引進制度,采取財政補貼和完善的薪酬制度,推出更加優惠的人才政策,為人才提供更好的上升渠道,調動人才積極性。(二)突出各片區特色,引導良性競爭。福建自貿區內部福州、平潭和廈門三個片區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使得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阻礙了跨境電商發展。因此,自貿區跨境電商產業的應突出各個片區特色,差異化、錯位化發展的同時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實現自貿區內部跨境電商發展的分工有序、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廈門應充分利用自身發達的金融產業,針對性地開展國際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加強閩臺金融合作,更好地滿足跨境電商發展需求。福州片區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加強與其他片區的合作,將現有先進制造業優勢與跨境電商產業相融合。平潭片區可以突出國際旅游島定位,積極推進已有的線上市場與O2O線下體驗自提試點、臺灣小鎮等線下新發展形態結合,提升平潭旅游產業競爭力。(三)提高產業支撐能力,推動互聯網產業建設。福建自貿區物流服務和互聯網產業的相對落后,嚴重拖慢了跨境電商發展的進度。為此,跨境電商發展期間,政府應加強對福建省物流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速鐵路、公路。海港和機場的建設,提高運載能力,拓展經濟腹地。
互聯網產業是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基石,跨境電商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高度依賴互聯網。政府應推進“互聯網+”建設,改善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平臺單一的問題,在提升原有跨境電商平臺的基礎上引進其他平臺,促進跨境電商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展。
引用出處
[1]黃貞貞.自貿區跨境電商與對外貿易的互動關系與發展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20(11):166-169.
[2]孫琪.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No.788(01):113-115.
[3]田青,李桂娥.跨境電商物流聯盟模式運作的優化路徑探討[J].價格月刊,2021(06):88-94.
[4]杜永紅.內陸自貿區產業聚集對策研究——基于“一帶一路”跨境電商視域[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08):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