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田倩
(1.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2.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為提升西安考古文博行業人才素養,做好地方文化服務并發揮積極的作用,2016年由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孵化的大學生創新企業“西安普萊特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企業開展的“中華文明禮教與考古博物館教育研學”等活動,在弘揚關中文化、促進地方考古事業發展、傳播西安博物館教育功能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高校落實產學研與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加強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聯合培養行業優秀人才,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等方面做出實質貢獻。2021年7月1日—5日,上海歐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開展“西安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委托西安普萊特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筆者負責該項目在西安的活動策劃與實施。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對此次教育研學活動的實施方案以及各場教育活動的主題、教育場所等方面不做具體分析,僅對新型考古博物館教育研學的構架進行解讀,并對本次教育研學活動中效果較好的“古城非遺”研學模塊進行探析,旨在新的教育理念與形式下,更好地開發與培養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群體,為地方傳播中華文明、承繼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貢獻。
夏鼐認為:“考古學”有三種涵義:第一種涵義是指考古研究所獲得的歷史知識,有時還可引申為記述這種知識的書籍;第二種涵義是指借以獲得這種知識的考古方法和技術,包括搜集和保存資料、審定和考證資料、編排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和技術;第三種涵義則是指理論性的研究和解釋,用以闡明包含在各種考古資料中的因果關系,論證存在于古代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規律①。因此,國民對于中國古代社會的理解和對歷史的認知離不開考古學,而開展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是做好公民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由于各地文物資源情況存在差異,所開展的教育研學活動重點也存在不同。若按文物保護的流程分類,則可在全國范圍內適用。我們將教育研學可開展的主題分為考古、文保、整理、展示四大模塊,對應的研學場所為考古發掘清理現場、文物修復和文物保護實驗室、文物繪圖攝影與考古報告編寫工作室、博物館四類。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對此我們將西安可供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的場所進行了劃分:將考古工作中的遺址調查勘探、探方布置、考古發掘、文物提取、現場繪圖、測繪航拍的了解學習②,作為考古教育研學模塊的核心構成;將文物清理修復、骨骼檢測分析、考古科學測年、浮選等作為文物保護教育研學的核心要素;將文物繪圖、攝影、拓印、考古資料編寫、學術研究、前沿課題等作為考古資料編寫教育研學模塊的核心內容;將館藏文物、傳世文物、博物館展陳、保管、養護、學者交流等作為博物館展示教育研學模塊的核心。通過“還原遺址保護”“精品文物研究”“深度剖析文物”“解讀藏品管理”等主題,令研學者能夠踏足回填遺址現場了解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提升文物解讀縱深與維度,開啟對文物理解新的格局與認知,消除文物藏品展陳保管的神秘感。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系列規劃教材中《文化遺產導論》中認為“從文化的歷史傳承意義去理解文化遺產,則與‘文化傳統’的概念相對應,此時人們更注重文化遺產所具有的歷史價值,注重將遺產作為文化傳統的重要象征加以傳承和保護。對于文化所發揮的經濟效用來說,更加注重文化遺產的資源特點,將文化遺產作為一種可以開發的經濟資源和財產,進行文化旅游和文化商品的開發,以達到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③。為更好地開發西安地區文化遺產資源價值,傳遞長安周、秦、漢、唐文化之精髓,協同構建博物館之城的使命,以西安為主題的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已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業態,并能夠引領全國在該領域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西安的文化中心由西周、秦、西漢、唐四個王朝構成,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其文治武功均對我國歷史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④。開展教育學至少要對以上四個王朝的標志性遺存做到覆蓋。因此,對于西安現存的文化遺產梳理就尤為必要。此外,對于各遺存所能夠承載的研學主題也應充分展示,并發揮出該遺址點的文化特色。真正做到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提升對西安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面感受。計劃將西安地區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分為四個部分進行,即“古城非遺”“陶金藝術”“文遺品瓷”“皇家兵泉”“唐都新探”。
“古城非遺”部分所選擇的研學場所為西安鐘樓、鼓樓、鼓樓文化街,在此處所開展的研學活動的主題有“傳遞古都地標建筑的作用與價值”“追尋非物質文化遺產——構建非遺的傳承與判定”“解密城墻構筑人工技術”?!疤战鹚囆g”主要在博物館中進行,選擇的場所為西安市區內的兩個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中一所為國有博物館、一所為非國有博物館),即陜西歷史博物館(國有)、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非國有),所開展的教育研學主題為“揭秘十三朝古都珍寶”“體驗博物館精品文化教育課程”?!拔倪z品瓷”活動部分在西安碑林博物院、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西安古陶瓷博物館等場所開展,主題為“揭示石刻保護藝術”“文物拓片制作”“探索金屬文物奧秘”“一對一陶器修復活動”等。“皇家兵泉”圍繞西安臨潼區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池等地進行,開展的主題為“追尋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體驗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劇”“楊貴妃華清池溫泉遺址”等?!疤贫夹绿健眹@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西安大雁塔3個5A級文化景區進行,所設主題為“唐長安城建筑藝術欣賞”“唐代建筑遺址調查活動”“解密唐代文化遺產核心”等。
在開展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時,要圍繞教育的核心理念,與單純的觀光旅游團體作出區分,主要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各類遺產的文化與科學價值。不同于導游講解詞所傳遞的制式化信息解讀,更具專業性真實性,并加入考古文博行業的專業名詞和術語,例如對新石器時代陶器的解讀,本案中以考古工作中常用卡片作為用紙,印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汲器,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壺。②炊器,罐、鼎、鬲、甗、釜、甑、灶等。③飲器,斝、鬹、盉、爵、角、觚、杯等。④食器,碗、缽、豆、簋、盤等。⑤盛貯器,壺、罐、甕、瓶、罍、尊、盆、缸等。⑥其他雜器。⑤博物館對發掘的器物進行定名(生僻字),對照實物的各類特征進行解讀,因此就需要邀請行業學者參與其中,理想中的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需要建設專家團隊,團隊應由國家、省、市級專家組成。我們可以分別代稱為A類、B類、C類專家學者。從行業視角分析,專家團隊人員可分為行業單位、高校、企業三個構成部分,其中A類為國家級單位,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大唐西市博物館(非國有國家一級博物館)等單位中的正高職學者。B類為省級單位構成,如各省研究所、省級博物館、省屬高校等單位中的副高職及以上學者等。C類為市級研究院、市級博物館、市屬高校等單位中的中級及以上學者等,并建立起專家智庫。可根據開展考古與博物館研學委托方的實際需求邀請學者、專家互動。
“古城非遺”研學部分在具體實施時,主要在西安鐘樓、鼓樓、鼓樓文化街等地開展,此處不僅是西安市的中心點,也是西安地區展示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由于西安鐘樓、鼓樓均為明清時期文化遺產,因此該研學模塊的時代背景設置為明代,通過任務發布、實施、完成、評價四個活動環節,達到體驗與深度了解西安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在該項研學模塊實施完成后,對于該模塊的各項情況,可總結為三個部分:一是活動道具;二是線路設計;三是任務解讀。
該研學模塊涉及的任務道具為卡片與表格2類,其中卡片分發至研學者手中,計分表由組織者持有??ㄆ惖谰叻譃椤斗沁z尋寶行動》活動積分卡、三珍玉食任務卡、非遺傳承任務卡。表格類道具有《個人積分記錄表》《任務時間統計表》等。
在任務發布階段首先對明代六部進行說明,身份卡牌正面為官職名稱,背面為職能介紹。六部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設尚書、左侍郎、右侍郎、郎中、員外郎各1人,共設置助教6人,作為各部成員的向導,由助教承擔各部儀仗官。研學成員按六部劃分,每部5人,共30人。由助理向所有成員派發身份卡,助教按身份卡組織分組。抽到各部尚書身份牌的研學成員參與記憶測試,需要記住自己的官職職能介紹,按照完整背出的順序先后抽取任務卡牌。由于本模塊主要以非遺飲食為主題構成,因此,考慮到民族習俗等因素,將非清真飲食與清真飲食區分開來。所設置的任務卡分為“曲水流觴”“非遺傳承”“非遺品鑒”與“三珍玉食”,積分第一組可選“三珍玉食”套組,也可以從“曲水流觴”“非遺傳承”“非遺品鑒”三組中各抽取一張,共抽3張完成卡牌套組。等待所有參與者完成抽卡后,進行下一環節各部共同商議,自行制定任務線路,尋找鼓樓文化街非遺飲食。每張任務卡上均印有西安地區特色飲食,由助教領隊找尋各自抽到的非遺任務點,購置前兩類商品帶至非遺品鑒處,在將所有物品收集齊備后,找出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進行網絡宣發后任務完成,用時最短的部門判定為本場活動的獲勝方。此外,該環節特別強調本項為集體性任務,每部所有人均判定有效,缺人則判定失敗。各部無論完成與否,都要在指定時間到達集合點北院門,進行獲勝條件規則、判定,未按時到達將判失敗。
最終,經統計后確定該環節勝出方,頒發非遺獎品,主要圍繞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即西安鼓樂、黃帝陵祭典、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蔡倫造紙傳說四項,并對西安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情況予以介紹。
西安鼓樂:西安鼓樂是流傳于西安及周邊地區的傳統音樂,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源于唐代燕樂,之后又融入了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曲目豐富,內容廣泛,調式風格多異,曲式結構復雜龐大,演奏形式有坐樂、行樂,其中還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詞等。2006年5月2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將書目《西安鼓樂的演奏教程》作為獎品賦予獲勝方。
黃帝陵祭典: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是我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也是三皇五帝中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近代學術界推測黃帝的發源在陜西黃陵。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動,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祭祀活動,黃帝陵祭典都能吸引上萬人參加。2006年5月20日,黃帝陵祭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黃帝陵祭典1983年典藏版紀念郵票贈與獲勝方作為獎勵。
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據傳說,牛羊肉泡饃產生于公元前11世紀,是在“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牛羊肉泡饃是陜西地區的代表性美食。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由西安老字號同盛祥飯莊發起申請,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將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塑封型)贈與第三獲勝方。
蔡倫造紙傳說: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是在陜西漢中市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是最優秀的民間文學之一。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有13種之多,其故事傳說分布點以龍亭故縣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主要傳播點有5處,共有傳承人135名。2011年5月,蔡倫造紙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強調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后,將第四件非遺獎品“蔡倫紙”贈出。
除此之外,還要對陜西43項國家級非遺的信息予以傳達,分享整合非遺的線上介紹,達到全面嚴謹深入了解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效果與目的。
本次開展的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共設計了22個有專業深度和人文廣度的考古主題探究課程模塊,即“探訪古都地標建筑的作用與價值”“鼓樓非遺尋寶行動”“解密古城墻構筑技術”“探尋絲路起點——走進盛世商魂”“考古初體驗——文物測繪”“站在盛唐的中心看世界”“考古初體驗——古建筑實地探測”“走進陜歷博——追尋華夏文明起源一覽千年古都珍寶”“碑石有靈·翰墨雋永——跟著‘大師’逛碑林”“考古初體驗——文物拓片制作”“金屬文物探測考古全面解讀”“超景深顯微鏡觀測——解密文博行業文物保護技術”“考古初體驗——瓷器修復”“考古初體驗——科技與數字化修復”“我鏡頭下的風雅曲江——遺址探尋”“玄樊的大雁塔——走進唐代文化遺產核心”“跟著博物館館長賞高古瓷之韻”“瓷片中的宇宙:顯微鏡下各窯口瓷器”“90后面對面:考古文博一線主編親訴行業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探訪秦陵——細說秦始皇的功與過”“復活的軍團——體驗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劇”“考古初體驗——田野考古發掘實地觀摩”。
根據行程安排可分為5個主題日進行,分別為“西風東漸,鐘鼓震長安”“盛唐宮闕,陜博探遺珠”“翰墨碑林,長安修文物”“樂游曲江,鏡下鑒古瓷”“兵團復活,重望秦王雄風”5項,主題活動13項,任務型課題9項。所有主題活動均具備獨立性,任務型課題同樣可單獨開展,根據實際需求可隨意搭配組合。首次開發的所有單項適用年齡為6~15歲,但在實際開展中,參與者年齡差異不宜過大。通過本次的教育研學活動,發現參與者年齡相差3歲以上且為同組的情況效果欠佳,具體表現為年幼者對年長者有所畏懼,年長者對年幼者缺乏耐心且不愿主動幫輔,在具體活動中由于體能相差過大,會出現拖累團隊的情況,使得參與研學教育時心情不悅導致出現抵觸情緒。由于本項目只負責教育研學模塊的設計與實施,不承擔研學者的住宿、交通等事宜,因此存在與合作方時間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例如第2日開展“盛唐宮闕,陜博探遺珠”主題活動時,由于通勤時間較長,致使當日“走進陜歷博——追尋華夏文明起源一覽千年古都珍寶”研學模塊開展的時間必須縮減,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研學者普遍對該模塊評價較低。另外,對自然天氣原因考慮不夠充分,項目實施時正值夏汛期,“站在盛唐的中心看世界”教育研學模塊為戶外活動,受雨天影響較大。
通過西安首次考古與博物館教育研學活動的開展,最終評價較好的模塊有“碑石有靈·翰墨雋永——跟著‘大師’逛碑林”“走進陜歷博——追尋華夏文明起源一覽千年古都珍寶”“跟著博物館館長賞高古瓷之韻”“考古初體驗——科技與數字化修復”“金屬文物探測考古全面解讀”五個研學模塊,評價最高的前兩項均為行業專家學者全程帶動,可見教育研學活動構建專家學者庫的重要性,特別是能夠得到考古文博行業知名學者專家的支持與參與尤為重要,這決定著教育研學的評價高度與熱度。
注釋
①劉毅.文物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②萬媛媛,裴書研.當代博物館五講[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20:29.
③王晨,王媛.文化遺產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2.
④賈俊俠.兩漢三輔研究——政區、職官與人口[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9:3.
⑤馮先銘.中國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