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菊
(中共信宜市委黨校,茂名 525300)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它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相關文件精神,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鄉村振興取得了很大成效,脫貧攻堅戰如期打贏,全面小康順利實現,鄉村環境明顯改善,相關惠農政策逐步出臺,但是距離“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創新農村基層黨建有助于促進農村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增加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助于鄉村逐步成為人們向往的美麗家園。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對于產業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整體部署、統一協調、牽頭抓大局,要始終堅持黨建的引領作用,既要探索產業的“授漁”機制,又要突出產業的“造血”功能,讓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良好渠道。
農民由于知識、技術有限,在產業發展方面即使有想法可能也有心無力。村級黨支部可成立一支想干事、會干事、敢干事、責任心強的優秀黨員隊伍專門與全國各大農業高校、院校、農業專家等進行聯系,爭取與他們進行合作,邀請他們到各鎮各村進行實地調研,以專題、課題等各種形式對當地的氣候、土壤、水質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測,然后因地制宜地給農戶推薦合適的產業,努力培育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優質產業并把它做強做優做大。
找準產業后就要下功夫廣泛宣傳,大多數農民在傳統思維、傳統習慣的影響下不會輕易嘗試種植新型產業,這時可通過廣播大喇叭、“流動喇叭”宣傳車、發放宣傳單或召開村民大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農民全面準確地了解該產業的特點、優勢、發展前景等,激發他們的種植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產業落地生根;也可以勸導一些先進戶和農村黨員先小范圍試種新型產業,最后通過良好的經濟收益吸引其他農戶廣泛種植。
村級黨支部應定期定點邀請農業專家專門給種植戶講授產業的種植技術、注意事項、培育過程、病蟲防害等,讓種植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快速掌握該產業的種植技巧;或者創造更多的機會讓種植戶和農業專家面對面交流,讓農業專家給種植戶解疑釋難;可以在產業種植的各個重要環節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察看長勢并做技術指導;還要創新培訓形式和方法,通過互聯網播放種植技術、網絡直播在線互動、示范地現場觀摩等方式,使種植戶深入學習。
村級黨支部要想方設法地暢通銷售渠道,努力給種植戶吃上“定心丸”,做到種植銷售一條龍服務,真正從源頭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專心致志地搞種植。其一,積極尋找正規公司、良心公司,努力打造“公司+農戶”的模式,農戶負責種植,公司負責收購和銷售;其二,大力發展電商,充分利用電商優勢,打通電商助農的銷售通道;其三,借助收獲季節舉辦一些相關文化活動或者優惠活動,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人才在鄉村振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振興鄉村人才放在首位,把它作為謀劃和推進鄉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村、人才強農。
精心設置招聘條件,面向全國各地定向招聘選拔一些農業專業人才,為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增添新鮮血液,讓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心甘情愿地投身鄉村振興這一偉大事業,甘灑熱血、奉獻青春、奉獻力量。
一要多方謀劃、換位思考,努力創造豐厚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主動來農村,甘心留下來,專心干工作,讓他們有大展拳腳的舞臺和空間。二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經商環境,勸導有條件、有情懷、有能力、有愛心、有擔當的致富能手、鄉賢回鄉投資創業,為家鄉做貢獻。三要加大對農村財政的支持力度,出臺吸引農村人才的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對不同學歷的人才分級別發放就業補貼、購房補貼、安家補貼、山區補貼、交通補貼、科技創新補貼等各類津貼;對在農村創業的青年大學生給予各類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對有重要成就和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適當獎勵。
農民對農村有著獨特而深厚的感情,他們是最支持鄉村振興、最希望農村越變越好的人群。應加強對職業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就業創業的能力,從而打造出一批能為鄉村振興起先鋒模范作用的有理想、有本領、有素質、有眼光、有創意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指出:“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全面領導鄉鎮、村的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始終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不動搖。”所以組織人事部門要擦亮眼睛、多渠道了解,把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放在重要位置來抓,致力于配備一支感黨恩、聽黨話、有魄力、有能力、有擔當、有作為、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
第一,著重選拔信念堅定、踏實肯干、作風優良、勇于擔當、無私為民的干部。第二,著重選拔有農村工作經驗,對農村有感情、有情懷,熟悉黨務工作和“三農”工作,親和力強、群眾基礎好、善于解決各種矛盾糾紛的干部。第三,著重從優秀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等優秀人員中選拔干部。第四,著重從本村致富能手、有家國情懷的鄉賢、返鄉創業人員、農業大學畢業生、優秀退役軍人中選拔并努力組建一支熟悉政策、作風正派、一心為民,有號召力、有組織力、帶富能力強的村黨組織領導班子。
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舉辦各類培訓班,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理論、政策、法律、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真心實意地為農業謀發展、為農村謀振興、為農民謀福祉。另外,還要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高度重視“三會一課”的質量和主題黨日的質量,不能只圖形式或者走過場,可采取集體研學、專人領學、測評考學、網上送學、隨機提問、現場回答、談體會感受、現場觀摩等形式,并且定期檢查黨支部筆記和心得體會;還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堅持定期為農村基層黨員講黨課的活動,爭取整體上全面提高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
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干部隊伍的建設要堅決做到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對優秀干部給予適當的獎勵,對違規違紀的干部零容忍、嚴懲戒,對漠視群眾利益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對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一查到底,堅持事前監督、預防為主、源頭抓起。
鄉村要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文化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魂”。文化振興要創新思維、創新模式,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鄉風建設為側重,讓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有機融合,充分發揮黨支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統領作用。
大力宣傳文明新風尚,對村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慢慢地從心底里接受新事物。積極引導科學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民主動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組織村民成立議事委員會、民調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著重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省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等新風尚,努力摒棄陳規陋習、重葬輕養、大操大辦、封建迷信、打牌賭博等不良風氣;重視抓住關鍵少數,以黨風促民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動作用,讓黨員做到帶頭遵守、帶頭行動、帶頭做好。
定期定點舉辦各類評選活動,可評比“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優秀黨員戶”“孝老愛親標兵戶”“助人為樂戶”“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并且將評比結果公布在各村的文化墻、村級微信公眾號,或者在新聞、報紙等平臺廣泛宣傳,激發正能量,引導村民向身邊的榜樣看齊、向先進典型看齊。
以各種節日為契機,積極開展倡導文明新風尚的各類文化活動,努力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業余生活。成立村級宣傳隊、樂器隊、舞蹈隊、歌唱隊等文藝團體,開展“弘揚文明鄉風”專場文藝演出,精心設計演出節目,以通俗易懂、直白明了、詼諧幽默的形式宣傳鄉村的文明新風尚,促使大家攜手共建共治共享文明鄉風。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在農村的生態建設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好舵、揚好帆、抓住重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村民打好“生態牌”。
在鄉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時,要整體部署、周密考慮、多方謀劃,不斷推動村莊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前進。在引導綠樹造林、美化環境等方面,要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生態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讓黨建與生態建設相互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辦好農村事情的關鍵在于好的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生態振興擺在重要的位置,組織引導科學制定村規民約,把鄉風文明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引導村民革除陋習,美化屋前屋后和周邊環境;要積極承擔起合理規劃村莊、綠化面積、山湖林海的保護及多措并舉解決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問題,教育村民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齊心協力共建綠色家園。
一是在村口、村文化廣場或者村中顯眼位置專門開辟一處地方,用以張貼該村的黨支部基本情況和黨員風采,讓黨員亮身份、明職責、許諾言,并且實行黨員戶門前掛牌,增強他們的榮譽感;還可以通過打造農村黨員先鋒崗、農村黨員志愿服務隊、農村黨員環保督導隊等形式,強化農村黨員先鋒模范意識,激發他們主動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主動為村里的環境變美變好做出貢獻。二是積極號召黨員在婚喪嫁娶、生活垃圾處理、黑臭水溝整治、“公廁革命”、封建迷信、孝老愛親等各方面發揮表率作用。三是落實黨員掛鉤農戶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組織黨員帶頭進村入戶發放生態環境保護宣傳資料,并且在村頭村尾張貼海報,讓宣傳遍布全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需要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堅定不移地推進下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有利于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有利于農村的改革發展不走彎路、大踏步前進,有利于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更加堅實、牢固。因此,創造性地將基層黨建與產業、人才、隊伍、文化、生態五個方面有機結合,并且充分發揮黨建在這五方面的引領作用,能極大地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