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婕妤

統編小學語文第一學段教科書在寫字教學內容編排上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對每篇課文會寫的漢字進行精細化設計。如為了引起學生的讀寫注意,對初學的偏旁在生字條中用紅色明顯標注。一年級上冊課后田字格生字都有筆順跟隨,初識筆畫也用紅色標注。二是每冊“語文園地”中均科學編排三次“書寫提示”欄目,集中進行寫字教學指導。
“書寫提示”欄目,這是統編教材的一個亮點,彌補了語文教材無獨立寫字教學指導的空白,是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寫字要求的具體化呈現,細化了各個年級書寫習慣、技能、審美培養的序列,為開展寫字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是對課標實施建設的積極回應。
但觀察課堂教學現狀發現,“書寫提示”這一欄目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些教師只是讀一讀、記一記書寫規律,簡單講講方法。“書寫提示”處于淺表狀態的常規教學,缺少內容間的延續性、練習的趣味性、評價時的針對性,致使該欄目沒有發揮獨具的價值和作用。教師到底如何正確處理和使用第一學段的“書寫提示”欄目,促進寫字教學?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實施路徑探析。
一、重視整體,解讀理念,緊扣功能
教師要立足教材,整體照應,相互滲透,高度融合。從編排的內容上看,第一學段使用鉛筆書寫,包括寫字姿勢、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具有基礎性的特點;從目標上看,第一學段要會寫800個漢字,掌握漢字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第一學段共編排了12個“書寫提示”,教師要想教好這一欄目,就要精準定位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找準每一節課的教學起點。
在鉆研教材時,教師要著重厘清“書寫提示”內容的前后聯系和發展規律,讀懂知識點與能力點循序漸進的編寫理念。以下(圖1)可見出第一學段“書寫提示”的序列性和系統性安排。
教師特別要關注本單元“書寫提示”與其它欄目之間的橫向聯系。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書寫提示”落實的寫字要素是間架規則:“有的字左邊窄,右邊寬;有的字左邊寬,右邊窄”。教師在教學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數”,不是將這一“書寫提示”作為第一課時來學習,而是滲透于本單元的讀寫之中。本單元要求會30個生字,其中19個是左右結構的生字。有19個的生字書寫進行鋪墊,再學習“書寫提示”,學生就能輕松地掌握本單元的寫字要素,并再一次進行鞏固和提高,也將這一欄目的功能最大化。
教師還要重視學段之間的銜接,“書寫提示”雖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寫字教學欄目,但并不孤立,欄目與欄目之間都有緊密的縱向聯系。第一學段在田字格中寫字,一定要把字寫在格的中間,做到“上不頂天,下不踩地”。學生這一書寫技能的養成為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書寫提示”:“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作好鋪墊。“書寫提示”提示的是寫字要素,最多只有兩句話,提煉得簡明扼要,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但語言表述簡潔,不是意味著教師教得簡單。如何將簡短的寫字要素,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對寫字知識進行分解。
二、關注字理,滲透文化,由形到神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完美的結合體,包含著形態美,流淌著中國人的審美思維。而且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學中,字理識字就是把漢字以及它的創作以圖的方式聯系起來識字。在“書寫提示”欄目教學中,教師應把漢字與字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漢字文化的淵源流長,而且學生書寫的興趣會濃厚,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于第一學段學生能力有限,書寫時往往存在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但他們要在兩年時間內會準確書寫800個常用漢字。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感受不同筆畫的作用,從而能達到正確而規范地書寫。漢字創造之初,是照實物“畫成其物”。一年級上冊會寫的字約三分之一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這些漢字象形性強,圖畫性明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學時,教師應該對一部分典型的漢字進行古今對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理解字義,感受漢字美的形體。
三、注重練習,增強興味,習得規律
每個“書寫提示”欄目均配文字說明和典型范例,范例是“書寫”,文字說明是“提示”。
“書寫提示”要重在書寫練習,從而達到“提示”的落實和掌握。將第一學段各個冊次“書寫提示”的范例書寫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只有一年級上冊是描紅兩個,臨寫一個。其它三冊都是描紅一個,臨寫兩個。
第一學段的學生學習時間持久性短,生性好動。寫好字,并不是短時間可完成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努力,要把一系列復雜操作程序的理解和記憶轉化為主體自身的操作活動,要在大量地訓練中達到書寫自動化程度。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書寫和審美的能力,教師就要掌握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多方引導。如“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記”“上不頂天,下不踩地”“十分字,八分滿”,把一些寫字要素編成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口訣,學生不僅加強了認知,也充滿了趣味。再如“對寫PK”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學生要找一個和自己書寫不相上下的同學,兩人交換本子,在對方的本子上展示自己的實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觀察并在心中評價對方的字,規避對方的缺點,寫字的時候會比在自己的本子上更認真,寫出的字也會更漂亮。
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而筆順是書寫的重難點。隨著各學校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普及,白板技術就成為低年級寫字教學的有效幫手。用交互式白板技術制作的課件十分靈活,學生直接在白板上展示書寫過程。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照著范例,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中的“書寫提示”,讓學生掌握“有的字變成偏旁后,筆畫大小、形態發生變化;有的字變成偏旁后,筆順發生變化”這一間架結構規律。教師讓學生在練習范例的基礎上能繼續例舉出這一類的漢字,并書寫展評。與學生一起去分析研究字的結構和字形,加深了他們學習的參與度,以進一步落實本單元的寫字要素,將同一類的漢字間架結構爛熟于心,習得書寫規律。
四、并重學評,多元評價,自我反思
在寫字教學方面,學生寫字不規范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雖然在寫字上花費了大量時間,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評價和反思,導致學生的書寫水平一直難以得到提升。
第一學段寫字評價側重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是否掌握,筆順規則是否正確,間架結構是否美觀。要想讓學生的書寫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就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書寫作業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二度修改。這樣學評并重地進行寫字指導,學生們的書寫質量也會不斷提高。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中“書寫提示”的范例有“作、法、都、別”,在生字旁邊有這樣的提示:“有的字左邊窄,右邊寬;有的字左邊寬,右邊窄。”基于這個寫字要素,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們以教材中的生字為例子,先觀察,看看這些生字是什么結構,是左邊部分大些還是右邊部分大些,這些生字中哪些地方最易寫錯,記住易出錯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再認真書寫。書寫完后,自己對著田字格內的范例檢查生字筆畫是否有誤,書寫是否端正,然后再進行自我修改。教師留出時間,鼓勵學生互相評價反思怎樣才能把生字寫得干凈、整潔、美觀,經常引領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評價。師生評議的過程就是推動學生對漢字書寫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
寫字教學中需要教師反復指導,反復糾正。即時評價,是寫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把多個學生的書寫作業展示出來進行對比和欣賞,實物投影無法同時進行,教師就可以將多個學生的作業拍攝下來,上傳到交互式白板上,一張張圖片同時清晰地在大屏幕上展示,可以放大和縮小,也可以利用屏幕批注功能,請學生上臺直接在圖片上修改。即時評價具有及時性,迅速反饋課堂的教與學,促使教師調整課堂教學。
寫字評價不能僅針對書寫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更應關注書寫過程的行為表現與結果,進行表現性評價。教師要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寫字學習與發展的資料,如作業、照片等。作業資料可讓學生前后對比,感受自己寫字能力的變化,實現借學生作業提高評價效果的目的。圖片資料可讓學生重點關注寫字姿勢與習慣,采用學生自評或集體評價的方式,好則保持,過則改正。教師還可以通過文字批注、表情符號等形式對學生的寫字情況進行簡要描述,科學引導,以定性評價的方式鼓勵學生嚴謹認真書寫,提升寫字素養。
總之,統編教材中“書寫提示”欄目的開設,標志著小學語文寫字教學向著專業化、精細化,更有書法內涵的方向發展。在第一學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書寫提示”這一欄目,讓寫字教學落地生根,指導學生從小寫好中國字,滋養學生的文化力,也為學生仰望漢字文化的浩大星空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