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秀玉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文學內涵。本文就是基于小學語文閱讀中文學建設能力培養策略進行研究,探究如何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借鑒價值。
為了進一步滿足小學語文的教學需求,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為學生建立閱讀理解思維,讓學生在鑒賞中提高文學修養,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讓學生深入賞析文學作品背后的價值和意義,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通過朗讀文章,提升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
朗讀作為小學課文賞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為學生帶來不同的體驗。朗讀在增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了解的同時,還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積累、語言文字運用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文賞析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朗讀。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讓朗讀成為小學語文賞析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地推進學生對于文本賞析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一課的時候,可以通過趣味朗讀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文賞析的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先采取分段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梳理文章脈絡。通過對《游泳本領高》《上夜校》《掩護李大叔》《與鬼子做斗爭》《一聲槍響》和《雨來沒有死》等情節的朗讀,讓學生對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梳理文章脈絡,明確文章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小英雄以來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的同學從小朋友的角度認為雨來是一個游戲本領高、樂觀仗義的好伙伴;有的同學從父母的角度認為雨來是一個孝順父母,熱愛學習的好兒子;有的同學從村民的角度認為雨來是一個品德高尚、聰明機智的小朋友,還有的同學從革命者的角度認為雨來是一個正直善良、不畏困難的好少年。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逐漸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雨來所代表的是中國人民不懼日本欺凌,勇敢反抗,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機智地與敵人作斗爭。歌頌了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不懼強權的斗爭精神。通過對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進行朗讀,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學習,迎合了教育改革下對教學的新要求。除此之外,朗讀還有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作用,為學生今后學習作文和文言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析文章情感表達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
分析文章情感是文本賞析的重要內容,但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在文章賞析中也占據重要地位。學生在面對難以理解、高深晦澀的文本內容時,可以從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入手,化繁為簡,從而理解復雜文本所要表達的含義,提升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小學作為學習教育的基礎性年段,學生很難理解晦澀復雜的文本內容。從表現手法入手進行文本分析,則能恰好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表現手法,將復雜的句子簡單化,去掉修飾詞,留下文章的中心語句,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文中人物的形象特點進行分析,簡單高效地梳理文章脈絡。
例如:教師在講解《四時田園雜興》時,從表現手法入手,第一句用晝和夜對比,向我們展開一幅鄉村男女耕田、績麻,日夜忙碌的圖畫——白天男人們下田去除草,晚上婦女們在家里搓麻線。第二句筆鋒一轉,孩子們天真爛漫,不懂得耕田紡織,但看著父母忙忙碌碌,卻甚覺有趣,也不肯閑著,也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地下學著種瓜。這篇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悠然自得的鄉間勞動圖。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出文章中對比的手法將簡練的文字轉換成優美的圖畫,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
三、設置語文閱讀問題鏈,在問題中深入賞析閱讀內容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文學作品作為生活的藝術載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文章賞析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進行文本賞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為祖國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對人物形象進行挖掘,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分析的時候,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有代入感。更容易讓學生體會文章內涵,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增強學生的文章賞析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在學習文學作品分析的同時,也促進自己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先通讀課文,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以具體的事例入手說明五壯士的人物形象。一個學生回答從七連六班接受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的任務能看出五壯士以人民為中心,團結民眾;從六班五個戰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情形,能看出五壯士有勇有謀,機智勇敢。另一個學生回答從五個戰士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能看出五壯士不懼犧牲,忠于祖國;從五個戰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峰頂后再次痛擊敵人,能看出五壯士永不放棄,堅持到底;從五位壯士英勇跳崖??梢钥闯鑫鍓咽繜釔圩鎳?,不怕犧牲的品格。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學生所梳理出來的形象進行概括,引導學生成為像五壯士一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甘于奉獻、不懼犧牲的人。在提升學生的文學水平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應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根據閱讀作品為學生建立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對閱讀作品的體會,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視頻和聲音,配合閱讀作品的內容,讓學生對閱讀作品進行深入的賞析,加深對閱讀作品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文本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特點、生平事跡等。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更好地對閱讀作品進行分析。在閱讀作品分析的時候,就能依照文本背景抽絲剝繭,找出蘊藏在文本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在進行文學鑒賞時,應該加強對作品作者的信息和背景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賞析,這樣才能更容易地了解作品內容和文章想表達的思想情感。
例如:教師在講述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找到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這本詩寫作于王勃的好友杜少府赴任蜀州之前,兩人同為宦游人,孑然一身,外出做官,互為好友,惺惺相惜。在杜少府臨走時,作者王勃為知己寫下這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寫出了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同時也能看出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學生在對文章背景有了簡單的了解之后,在接下來的課文講解中,能更加輕松地融入到送別的氛圍里,使學生對詩詞中優美的表達手法和其背后蘊藏的知己之情都能進行賞析,提升學生的文本賞析能力。
五、對閱讀作品進行編創或續寫,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文賞析中,并不是只有教師在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學生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學以致用。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重視創新意識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行課文賞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從學生的視角重新演繹整個故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人公,書寫他眼中的故事情節。通過對文本內容進行續寫或改編,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吸引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索,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述《牛郎織女》時,牛郎和織女雖然相愛,卻要被銀河殘忍地分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牛郎和織女安排一個圓滿的結局。學生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夠快快樂樂地一直生活在一起。通過讓學生對牛郎和織女的故事進行續寫或改寫,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文章,在培養自己創新能力的同時也促進自身寫作水平的提高。
六、建立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小組,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熱情
溝通和交流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一個小組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快速解決不會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團隊榮譽感。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賞析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學習的模式可以快速解決學生的疑問,在學生中形成互補,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各小組中形成競爭實現分配效率的最大化,發揮核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在新課改的引領下,小學教育工作者要創新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不僅如此,小學教育工作者還應該通過視頻教學、游戲教學、音樂教學等新型教育方式,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沉浸在語文學習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蝙蝠與雷達》這一課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蝙蝠和雷達的照片,然后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科學家是如何從蝙蝠的身上學習并發明出雷達的,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討論身邊還有哪些仿生學現象?學生在討論中,不但熟悉了文本還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延伸,了解到了更多仿生學現象。小學教育工作者通過這種方式,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興趣像是一顆糖,如果有了興趣的助力,那么再晦澀的文學作品,學生學習起來也自覺主動。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首先就應該培養學生對文本賞析的興趣。語文教師應該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本文系2021年度南靖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常規課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與研究》(立項號:njkt21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