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婷麗
在新課改進程持續推進的今天,初中英語教學更加從細節關注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英文報刊是一種理想的閱讀材料來源,其不僅具有詞匯量充實的特征,使用的語言也較為地道。為了培養學生的讀報習慣和能力,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在教材內容講解的基礎上引入英文報刊,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鑒于此,本文圍繞初中英語教學情況,首先簡述了引入英文報刊的價值,其次詳細提出了培養學生讀報習慣和能力的策略,以期構建英語閱讀高效課堂。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學生其他三大方面技能的培養密切相關。英文報刊的引入可喚醒學生的閱讀欲望,要求教師應依據現階段學生的發展和知識認知規律,選擇最適宜的內容,增加報刊的可讀性,滿足學生的讀報能力發展需要,由此養成良好的讀報習慣。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文報刊的價值
首先,有助于擴充學生的英語知識量。與教材相比,英文報刊中的內容會更具多元化和趣味性,也相對貼近當前的時代環境,選材方面會涉及到多種文體和不同領域的知識。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接觸和積累詞匯、語法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有助于引發學生的興趣。許多學生本身便與英文報刊之間具有“親切感”,其主要原因在于英文報刊中有諸多學生喜愛的元素,如體育、藝術、音樂、文化、幽默故事等。學生可在閱讀報刊中維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獲得更多知識。部分英文報刊中還有趣味互動欄目,可為學生提供英語知識應用的語境,使學生可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的輸出,在學到新知的同時鞏固自身的知識框架,同教材形成優勢互補的關系。最后,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市面上有眾多專門為初中生量身定做的英文報刊,其版面中除了閱讀文章以外,還有專項知識講解、習題講解等欄目,幫助學生及時理解和內化課上學習的英語知識。文章中會標注推薦閱讀時間、難度、摘要等,學生可依照自身當前的能力情況,有選擇性地制定閱讀計劃,用以把握閱讀的進度。文章內容上通常會與教材內容加以銜接,有時還會為學生留有作記錄的空間,便于學生在自主閱讀時發現和記錄問題,對于學生讀報習慣和能力的養成大有裨益。
二、初中英文報刊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報習慣與讀報能力的策略
(一)選擇最適合學生閱讀的報刊內容
若想切實保障學生可以長期堅持閱讀英文報刊,提高其讀報能力,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為學生選擇最適合的報刊,應契合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才能讓學生在閱讀時迅速集中注意力,以全神貫注的狀態參與到報刊閱讀和學習活動中。英文報刊中的文章可從內容角度劃分為四類,一是生活類文章,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可引起學生的共情;二是社會類文章,可讓學生了解到眾多領域中的知識;三是文化類文章,通常以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為主,有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四是專業類文章,對于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量具有較高要求。為學生挑選適合的文章,不但符合學生的閱讀喜好,還能獲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應留意文章的難度,以材料的題材、難度、篇幅等為切入點,由易及難地為學生推薦文章。
(二)在教學導入中引入報刊文章,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英文報刊文章的引入靈活多樣,在不同教學環節中的使用會獲得不盡相同的教學效果。基于初中英語教學情況,教師應開發和構建圍繞英文報刊的教學體系。先進行閱讀前的準備,根據多種教學手段,結合本課教學內容選擇報刊內容后,確定報刊文章的引入環節,讓學生以教材為根基進行拓展閱讀。若在教學導入環節中引入,可將報刊文章作為教材內容的“引子”,提前使學生接觸到相關內容、習得背景知識等,達成以生為本式地組織課堂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九單元閱讀文章An Interesting Job之前,教師可依據“job”這一層面,先為學生引入一篇同主題的英文報刊文章Essential Tips for Your Careers,其主要內容是四條關于職業思考和規劃的建議。學生在第四單元2b閱讀文章中已經接觸過了這種提出建議類型的文章,且本文的“主角”依然是“Dr. Know”,學生會倍感熟悉,不僅消除了陌生感,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閱讀活動。在此之前,因本文在原報刊中缺少問題環節,教師可在教學設計階段中加入契合本文的問題,用以指導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逐步解決問題,構成良性循環。問題的布置應難度適宜、由淺入深、從微觀到宏觀地進行,如“Which four jobs will be very important in the future?”“When should you start to think your future jobs?”“What are the main ideas of the article?”等,能夠使得學生的閱讀更具目的性、針對性,由此展開細致和深入的閱讀活動。當學生閱讀完且回答完之后,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再讓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閱讀方式重讀文章,部分學生可在這一階段中發現自己問題的答案存在錯誤,及時進行自我糾正。尤其是把握文中關鍵詞、關鍵句、主旨句的方法,在提出建議類文章中的位置相對明顯,即在段首或段尾處,教師可為學生指出關注主旨句的思想,學生便由此對本文的四則tips加深了認知,即“Think about what job you want before you go to university”“Dont choose one job you think will make you rich”“Start finding out about different jobs”“Think about what skills and jobs will be needed in the future”四條。在之后教材中閱讀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采用類似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生也將消除同閱讀學習之間的距離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自身的英文讀報能力,若能長期以這種教學導入方式進行開展教學工作,也會使學生形成和健全良好的讀報習慣。
(三)圍繞能力培養的目標,滲透報刊閱讀技巧
開展英文報刊教學的目的在于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質,但要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從報刊文章中獲得更多知識,離不開適當的閱讀技巧。但當前仍有較多學生面臨閱讀障礙,無論是不科學的閱讀方式還是閱讀習慣都會致使學生的閱讀水平無法提升。為此,教師應圍繞能力培養的目標,在適當的時機向學生滲透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更加高效地掌握閱讀知識,提升其英語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Im watching TV中,本單元主要涉及到了利用現在進行時表達某人動作正在進行的內容,雖然標題中提到了TV,但學生可能對此尚未產生較多的思索,而更多關注宏觀層面的“在何時做了什么”的表達。為了擴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可在本課教學完畢之后,引入關于看電視方面的報刊文章,有一篇名為Keeping an Eye on Television的文章符合這一特征。本文主要講述了不同人對于青少年“看電視”這一娛樂活動產生的差異性看法,以雜志記者的采訪視角,為讀者展示了當時社會對青少年沉迷電視娛樂的擔憂,具有較強的間接說理性教育意味,也能讓同為青少年的初中生從中有所感悟,對于電視產生其他的觀點。在開始閱讀之前,教師可提出啟發性問題,先讓學生從個人角度進行思考,這些問題應具有較強的主觀性、開放性,答案不唯一,用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如“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watching TV everyday?”“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about watching TV?”等。當學生討論一段時間后,教師可先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劃出文中的人物話語句,標記人物的特點等,告知學生應當養成邊閱讀邊做標記的習慣。初讀文章后,為了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引入知識表格或思維導圖,讓學生通過精讀逐漸對此進行完善處理。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存在差異,使得最終形成的表格或導圖也會不盡相同,比如大多數學生在繪制表格時會基于人物年齡和代表群體,還有部分學生以創新的視角,圍繞看電視的效果這一“客體”列出了第一層關鍵詞,即“social”“mental”“physical”。如在social一層中,學生會根據家庭婦女身份的Cindy看法“Television damages family life.”推斷出social層面電視帶來的危害,可填入“Families no longer make conversations at mealtimes.”等。無論基于何種思路制作出了表格或導圖,都能顯示出學生對本文產生的邏輯思考。最后,教師可對本文內容進行總結,正確做出客觀評價,可要求學生談談感想、從中獲得的啟示等,也可講述自己曾經在看電視中犯下的謬誤等。這種教學方式可輔助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能夠對一篇文章產生更多的探究思路,也能使學生意識到在閱讀中使用信息整理工具的意義,促進了學生英文報刊閱讀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信息爆炸時代,教材中的內容已經無法完全適應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學習的需求,有更多的教師開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文報刊。因此,教師應牢牢把握培養學生讀報能力和習慣的教學目標,通過選擇合適的報刊內容、在教學導入中引入報刊文章、基于教學目標滲透報刊閱讀技巧等手段的應用,最大程度地為學生打造新的英語閱讀天地,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本文系基金項目:2020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專項課題《支架式默讀(ScSR)對初中生英語自主閱讀影響力研究》(批準號FJJKXB20-5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