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小學古詩詞閱讀學習的方法相對枯燥、乏味,單純地為學生分析古詩詞的中心思想,以及對古詩詞進行強制記憶的照本宣科的學習模式,制約了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應引導學生認知古詩的內涵。
1.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意義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智慧結晶,也是語文課本的重要部分之一。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具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堂中的古詩詞教學積極開展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古詩詞涉及的領域與題材較多,用詞十分簡約干練。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后,就會增加語文知識積累,在寫作中可以應用大量的古詩詞素材,進而培養學生的情操。古詩詞也是一種"藝術品",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古詩詞而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文章內容,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古詩詞教學工作[1]。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現狀
2.1教學方法單一
現如今,在大多數學校中已經開始實施新課程標準,但是,仍然存在著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語文基礎,進而造成"拔苗助長"的現象。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習慣采用口述的形式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地位,久而久之,這種教學方式就會讓學生感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扼殺了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阻礙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路。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需要背誦文章,通常會采取反復閱讀的方式達到記憶的程度,學生在不了解文章的內容、背景、作者個人情感以及社會狀態的情況下,很難達到記憶程度,這就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厘清文章意義,進而提升記憶質量與記憶效率[2]。
2.2缺乏古詩氛圍
小學是孩子接觸世界的早期階段。他們對各種事情都很好奇。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文學語境中,當今的語言環境夾雜著一些滑稽的網絡流行語。與這種語言環境相比,古詩在表面上顯得單薄而沉悶,容易使教學環境僵化。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在嚴格的教學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不容易感受到古詩詞在家庭中的淵源。為了使孩子們對古詩感興趣,老師絞盡腦汁。
3.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3.1教師從自我出發,適應新課改
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在教育上要從自我出發適應新課改,引導學生在知識的世界里獲得新知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讓學生去發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就必須從自身出發,適應新課改。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形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做榜樣。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適應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踴躍發言,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多和學生互動交流,走進學生的內心。學生一般和老師的關系是不友好的,在課堂上多半學生都不敢發言,而老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是嚴肅的,所以教師要從自我出發適應新課改,在課堂上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去和學生交流,在課堂上也可以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去跟學生講述一個和今天主題有關的小故事,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去暢所欲言,學生處在小學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盡可能地將古詩詞轉換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來教學,比如將古詩教學轉換成詩歌對唱,讓學生用唱的方式來學習,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美感。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2利用朗讀教學法優化古詩詞教學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朗讀是必要內容。教師要合理利用朗讀教學法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中蘊含的美,并讓學生深刻認知古詩詞的內涵。良好的朗讀可以讓古詩詞中枯燥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并充分表達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同時朗讀教學法可以有效樹立學生古詩詞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價值。
比如在學習《長相思》這首古詩時,教師要合理應用朗讀教學法,鼓勵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古詩的真正含義,讓學生了解到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在朗讀中引導學生理解榆關、帳、那畔等詞語的含義,鼓勵學生在朗讀中大膽的想象古詩描述的場景。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反復朗讀中掌握古詩中細節性內容,深刻體驗古詩詞的美,而且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古詩。
3.3創設學習情景
古詩詞注重對環境的描寫,經常用最精簡的語言描寫出最真實的情景,因此,老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展情景教學。在學生對所學習的古詩詞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再進一步講解古詩詞的含義及情感,在講解的時候將古詩詞中的情景描繪出來,讓學生們充分調動想象力與自身情感,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讓學生身臨其境,由老師的描述調動自身的情感,細細斟酌古詩詞中一字一句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更深層次理解古詩詞當中的內涵。例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前兩句重點寫景,后兩句轉入議論。教師引導學生冥想詩句呈現的畫面: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在創設的情景中學生近距離感知了西湖不同的美,了解了詩中描繪的湖光山色,感知西湖晴天之"瀲滟",雨天之"空蒙"。進而轉入后面詩句的理解,將西湖比作"西施",賦予西湖女性特有的意態風神和生命靈性,由此可以揣摩出詩人創作時的興奮及灑脫的情感,融情入景,意境深遠。創設學習情景能夠豐富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的感官,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3]。
3.4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課堂上教師要多聽取學生的想法,在小學教授中國古代詩歌時,教師應注意學生交流和表達技巧的形成,以便學生可以自己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自己的眼神或語氣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需要發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讓學生更加自信,并鼓勵他們保持想象力,表達是學生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通過表達,學生可以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他人的思想產生共鳴,并形成智慧。在表達方式上,學生可以通過表達自己的想法來保持自己的創造力并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在談論具有特殊意義或審美意義的古代詩歌時,教師不要先告訴學,要先鼓勵和激勵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
3.5拓寬學習范圍,強化詩詞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為新時期的教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一點,即古詩詞學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堅持、積累。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拓寬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范圍,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古詩詞閱讀量,為學生后續古詩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古詩詞的積累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著重考慮主題相同、作者和時代都不同的古詩詞;其次,關注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使學生對該作者的創作風格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元的古詩詞實踐活動,如古詩詞誦讀、詩文繪畫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古詩詞積累,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3.6借佳句詞摘抄提升古詩詞審美
在語文的學習中,批注式學習法都是較為有效的學習手段,批注式學習法中,佳句摘抄十分適用于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詞多半簡潔帶有節奏調式,讀起來朗朗上口,其種類也豐富多樣,具有抒情、言志等風格。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閱讀古詩詞時,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并進行背誦,豐富自身文化內涵。
比如,在《從軍行》的古詩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能瞬間帶給人們一種錚錚鐵骨不降壯志的感受?;蚴窃凇妒乙鳌分校恳痪涠际羌丫?,其中的將自己比作石灰的擬人手法新穎有趣,通過贊美石灰來表達自己為了天下蒼生與江山社稷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愛國精神。值得學生摘抄并不斷欣賞[5]。
學生在佳句摘抄中也不要只顧摘抄,要切身體會詞句的意思,思考為什么這句古詩能打動人心,讓古詩詞閱讀摘抄具有意義。
4.小結
在小學階段的課程標準改革過程中,古詩詞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重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社會背景、任務生平、情感內涵等方面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中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達到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唐艷.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 電腦樂園, 2019(8):1.
[2]鐘燕. 淺談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的創新策略[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20(2):1.
[3]胡艷.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分析[J]. 國際教育論壇, 2021, 2(12):132.
[4]伍娟. 小學語文,改革創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 課外語文:下, 2015(6):1.
[5]于金華.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相關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