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媒體形態的變革,新媒體的出現依托于多媒體、網絡、數字化等新技術。新媒體信息傳播以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為載體,實現媒體信息服務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新媒體技術平臺的搭建能夠有效整合原本分散的媒體資源,使用戶在交互式平臺上更加順暢便捷地接收新聞信息。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采編播一體化平臺是對電信網絡和電視網絡的二次開發,實現了新聞采集、編輯、播放信息的功能的融合,有助于信息傳播效率的提升?,F階段,我國新媒體一體化平臺建設進展緩慢,新媒體技術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本文主要對新媒體技術平臺搭建中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平臺搭建;一體化;采編播平臺
新媒體技術采編播一體化平臺是新聞傳媒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與創新,也是傳統新聞傳媒的重大變革。相較于傳統電視廣播傳媒系統,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在系統框架、工作流程方面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平臺的兼容性和人機交互性也顯著提升,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已經成為當前媒體行業主要發展方向和趨勢[1]。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與當前階段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徑相適應,使信息獲取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傳統新聞媒體與網絡媒介的融合勢在必行,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是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最優選擇。
一、新媒體技術平臺的特點
(一)媒體突出個性化
傳統媒體受技術限制,呈現出大眾化和常規化特征,而新媒體能夠滿足細分的受眾,直接面向個人,受眾可在新媒體形態下自主選擇和定制需要的新聞信息。這樣一來,新媒體受眾接收到的新聞信息內容有多種組合方式,每個個體之間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改變了傳統媒體模式下受眾只能被動接收而無法自主選擇的情況,個性化得到彰顯。
(二)增加受眾選擇性
立足技術層面,新媒體平臺為受眾提供了成為信息發布者的機會,人們在看電視節目的同時能夠投票、互動,還可以檢索信息。新聞媒體唯一信息發布方的局限性被打破,滿足了受眾的不同需求[2]。新媒體形成了受眾主導的媒體形態,受眾對媒體的選擇性顯著提高。
(三)信息發布實時性
相較于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新媒體不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編輯和發布信息。新媒體平臺具有極強的交互性,網絡介質的特殊性使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處于平等地位,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出聲音。
二、新媒體技術平臺搭建中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的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傳媒正在向著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方向發展,傳媒行業正面臨時代考驗,應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堅持融合發展,在意識形態領域取得先機,滿足新時代下的新需求。傳統采編播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無法緊跟時代腳步,因此,需要建設新媒體技術下的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整合現有資源,改善內容制作流程,發展一次采集內容、多種模式生成、多元化傳播的模式[3]。一體化采編播平臺能夠跨媒介、跨媒體制作,不同媒體或媒介都有不同的特性,節目可根據分發媒介的特性進行定制,構建全媒體內容生產矩陣,強化制作能力和分發能力,建設全媒體融合模式的生產制作播放平臺。
三、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目的和功能
(一)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的目的
一體化采編播平臺能夠為生產新聞內容和傳播信息提供有力支撐,整合現有有利資源,建立起專業化、現代化、規模化的新聞內容數據庫,并完善用戶數據庫,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得到更加及時、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為融合發展夯實數據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功能的、渠道多元、來源廣泛的全媒體平臺。
(二)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的功能
全媒體采、編、播、發、存、管全流程得以實現,為平臺提供高效的工作流程,并將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媒體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種傳播形式流轉的內容生產平臺。一體化平臺優化了信息轉換模式,有助于提高內部信息更新和流轉的及時性,減少工作人員重復性、機械性的工作,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可從中得到豐富的內容資源和發布渠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一體化平臺協同工作[4]。
四、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系統構架
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應基于傳統傳媒體系開展建設,既要完成傳媒處理和傳輸信息的基本任務,又要滿足不同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建設應明確設計思路和目的,將全媒體的新聞采集、編輯、播報及發布功能進行融合,建立網絡系統,達到快速采集新聞、隨時隨地處理新聞的目的,并實現新系統和原有系統的無縫對接、與網站新聞實時發布的有機對接、承接線索、錄入和播出新聞、微信微博等平臺交流互動等。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開辟了新途徑,文本處理、圖片處理、音頻剪輯、播出稿件生成、多元渠道發布全業務流程,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內容轉換流程的簡化,多種渠道來源的素材,經過系統的“一次”加工,生成多種形式的產品,新媒體業務在開發和生產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5]。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結構包括4層體系,即信息采集處理、信息發布管理、信息傳輸網絡、客戶端,各體系之間可以實現信息傳遞,并以信息流為指標進行構建,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和傳媒行業使用需求,信息采集處理體系作為整個平臺的底座和基礎,經過傳統媒體改進和優化而形成。
(一)信息采集處理體系
在這一體系中需要完成新聞數據信息的整理和匯總,然后將整合之后的信息進入下一流程,新聞信息在線處理為信息處理和傳輸效率的提升奠定前提,實現管理人員隨時進行信息調閱和處理。大量分散的服務端口是信息采集處理體系的根本保障,在網絡支持下,一線記者可隨時載入服務端,錄入信息并匯總,信息處理體系中提供信息加工所需的工具,便于對信息進行及時有效處理,管理人員可通過服務端對信息進行在線管理,尤其針對不符合標準的信息進行操作和處理,此外,信息處理體系設置了DRM加密模塊,能夠有效保障信息安全。
(二)信息發布管理體系
信息發布管理體系中包含多個模塊,如用戶認證、接口服務、音頻管理、廣告、視頻管理、圖片管理、信息播出、門戶服務等,每個模塊具有不同的功能,對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功能起到拓展作用,具有重要價值。接口服務模塊主要負責管理和運營流轉的信息;用戶認證則主要管理用戶數據;圖片、視頻和音頻管理模塊進一步擴大了平臺資源利用率;信息播出模塊則保證了新聞信息的合法性;門戶服務能夠對一體化采編播平臺起到推廣作用;廣告服務則通過廣告的方式拓寬一體化采編播平臺資源渠道。
(三)信息傳輸網絡體系
信息傳輸網絡體系結構相對簡單,由信息發布模塊和網絡分布結點組成,信息傳輸網絡具有分布式網絡的特點,儲存資源有較高的利用率,同時信息資源具備較高的安全性。用戶獲取信息可自動通過最短的物理鏈接傳遞,信息傳播效率大幅提升,傳統傳媒模式下,網絡呈集中式,此種網絡形式存在訪問超載的問題,而信息傳輸網絡體系中這一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四)客戶端
客戶端具備較強的人際交互性,其界面也得到優化,具有個性化,滿足客戶需求并為他們提供高品質的使用體驗。現階段,手機、電腦客戶端等移動客戶端已經在我國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和普及,相較于傳統客戶端,移動客戶端優勢突出,一方面,移動客戶端的可操作性較強,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多樣性選擇;另一方面,移動客戶端提供推送服務,促進信息高效流通,對新聞傳媒領域的發展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
五、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功能模塊建設
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經過多方信息采集、資源整合、信息處理形成信息數據鏈,最終依托互聯網完成終端信息發布。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需具備兼容性,能夠接收、儲存和處理不同格式的數據信息,完善各模塊功能,同時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增加了自動推送、信息訂閱等人性化、可選擇性服務。移動終端覆蓋范圍擴大,涵蓋手機和PC端,內容制作相關模塊融入了內容加工、內容聚合、內容管理以及內容推送四方面的功能。內容發布相關模塊則擴展了圖文業務、信息交互、視頻業務、信息管理和交互業務等功能。內容傳輸網絡也得到開拓,結合SP/CP雙模式對P2P、CDN、廣播推送等功能也進行了融合。
(一)稿件系統
稿件系統模塊是平臺的核心,其功能是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價值的體現。稿件系統可完成全媒體的稿件編寫,具備文字編輯功能,如復制、粘貼、剪切、撤銷、刪除、恢復、字號、字體等,稿件發生修改后修改痕跡能夠自動保存;能夠編輯圖片、文本、視頻和音頻。稿件系統可在移動終端上使用,實現遠程處理,稿件編寫功能齊全與平臺一致,同時還能夠對稿件流程進行管理,可自主定制流程,靈活性較強。此外,稿件系統支持多種審核模式,常規模式為記者—編輯—主編—總監審核流程,同時能夠針對特殊稿件進行特殊處理,在權限支持下可完成綠色通道模式下的一鍵發稿[6]。稿件系統還具備稿件檢索、統計、成品庫管理以及統計績效等多種功能。
(二)互聯網信息采集
互聯網信息采集模塊屬于業務功能模塊,在整個平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采集節目素材和新鮮資訊為資源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信息。數據采集范圍較廣,包括聚合RSS新聞、新華社新聞、網站原文、微博等新媒體業務等。信息采集模塊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聚集融合,實現新媒體業務、編輯制作和發布的融會貫通。此模塊能夠擴寬素材來源,幫助工作人員采集海量咨詢,采集渠道呈現多樣化,包括微博、論壇、微信、新聞網站甚至外媒,憑借強大的信息抓取能力,迅速掌握一手咨詢,媒體高效播放的要求得到滿足。
(三)移動采訪
移動采訪作為應用程序需建立在移動智能終端的基礎上,一線記者可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完成采訪錄音,提高了錄音收集和回傳的及時性,使編輯部能夠第一時間接收新聞并進行編輯,在外出時提供了更加專業、便捷、易用、輕便的移動采訪。
(四)音頻、視頻收錄
音頻、視頻收錄模塊的作用是對音頻和視頻通過多渠道采集、收錄和再利用。在辦公網絡支持下,可在辦公室查詢并查看收錄的節目,還能夠對音頻、視頻進行回放,同時,收錄內容的下載具有可選擇性,下載完成后傳遞到播出系統重播再利用。
(五)信息推送
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擁有信息推動模塊,支持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回復和發送,為主持人、導播和聽眾產生互動提供可能并創造便利條件,促進節目交互式溝通。此模塊支持多元渠道信息復用,信息出口同時實現多元化,包括微博分享、新聞播報、多媒體資料集成、新媒體終端分享、客戶端回復等多種形式,媒體資料信息具備更高的影響力和利用率。
(六)內外網互聯互通
內外網互聯互通能夠有效解決外網與播出網絡數據交換的安全問題。運用網絡安全隔離先進技術,防范外網可能出現網絡攻擊的同時保護內網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確保新聞信息在網絡之間交換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七)接口與數據分析
平臺需不斷擴展訪問接口,在網站、微信、手機APP、微博等常規接口的基礎上應向Facebook、Link等新媒體拓展,提供更多信息渠道。此外,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應強化數據分析功能,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報表,利用精準、全面的數據為節目制作和互動提供支持。
六、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業務流程
新媒體技術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業務流程與傳統媒體相比更加明確,有助于推動媒體行業發展的標準化、流程化。傳統媒體電視、廣播網絡在采集信息、制作信息、傳播信息等環節流程復雜,內容繁多,各項業務流程相互之間不具備較強的關聯性,信息加工效率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未得到突破性進展,從而降低了新聞時效性。新媒體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流程經過優化,具有簡潔、關聯性強、信息加工效率高、實效性強的特點,實現信息高速處理。當前,我國一體化采編播平臺工作周期控制在30分鐘內。一體化采編播平臺業務流程大致分為內容制作、信息發布和運營、分發傳輸、終端呈現四個環節,各環節密切相關,環環相扣。
七、結語
新媒體技術平臺搭建中一體化采編播平臺的建設為新聞信息從生產到傳播和接收的便捷性與及時性提供有力支撐,具備跨頻道、跨媒體生成內容并快速傳遞的功能,不僅能夠根據媒體特定完成信息定制滿足全媒體播放需求,還能強化多媒體分發能力,推動全媒體采、編、播、存、管整個流程發展,為媒體融合提供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 姚亮.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徐州電視臺新聞節目采編播系統設計[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1.
[2] 李茜.結合新媒體優勢不斷優化廣電新聞的編播途徑[J].新聞傳播,2020(6):73-74.
[3] 武翠琴.新媒體視角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分析[J].傳播力研究,2020,4(8):103+105.
[4] 楊建寧.廣播電臺采編一體化平臺構建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9):105.
[5] 喬婷.搭建新媒體技術采編播立體平臺的設想[J].西部廣播電視,2018(1):186-187.
[6] 劉建波,龍珠扎西.臺網融合趨勢下的全媒體采編播發一體化平臺建設[J].科技傳播,2017,9(2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