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四川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葉寒冰簽署命令,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給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教導員胡祥雨榮記個人一等功。2023年3月,胡祥雨被評為2023年第一季度敬業奉獻類“四川好人”。
1979年6月出生的胡祥雨參加公安工作已經20多年,他1999年9月從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犬技術專業畢業后,經公招進入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警犬技術大隊工作。2019年,單位人事調整,胡祥雨到刑偵支隊一大隊工作,隨即主動向組織提出負責刑偵反拐工作,現任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教導員。在4年打拐工作中,他愛崗敬業、勤學善研,積極將反拐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借助社會力量、互聯網資源、公安大數據、公安技術手段應用等,大力開展反拐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2023年春節前夕,胡祥雨在接受采訪時說,從事打拐工作4年來,他先后組織偵破各類重特大拐賣案件和公安部督辦案件15起,打擊處理各類涉拐犯罪嫌疑人57人,采集錄入疑似涉拐DNA血樣信息2000余份,解救、找回失蹤人員395人,幫助其中270多個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時間跨度最長的64年。胡祥雨,被尋親群眾譽為“打拐英雄”。
成立工作室開始尋親路
幾年前,胡祥雨偶然看到一檔尋親電視節目,被節目中失散家庭親人久別重逢后團聚的畫面深深地感動了。在那一瞬間,助力尋親者圓團圓之夢,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在他的心底生根發芽。2019年,單位人事調整,胡祥雨到刑偵支隊一大隊工作,他隨即主動向組織提出負責刑偵反拐工作。
在一場團圓認親儀式上,一位苦尋孩子35年未果的母親向胡祥雨建議,建一個公益微信群幫助大家尋親,他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當即成立了“團圓綿陽—我們在行動”微信群。到目前為止,該群吸納群員600余人,極大提升了反拐尋親線索的收集效率。
現在,他的手機里有900多個尋親微信網友,幾十個尋親群組,平均每天接到各類尋親求助電話和信息上百條。對于尋親網友提出的每個問題,胡祥雨都會耐心及時地予以答復和幫助。
在胡祥雨經歷的眾多尋親案件中,所尋找的人大多與親人離散十年以上,尋親的線索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綽號。特別是被拐兒童,沒有照片、沒有記憶,有時所有技術和方法都用上,也不一定有結果。
“在茫茫人海中查找、分析比對線索,是一項非??菰飭握{的工作,找到有價值線索難度很大?!睘榱俗屖⒓彝ピ缛請F圓,胡祥雨在打拐尋親線索核查中,集合互聯網、公安大數據、人像比對,實現了打拐尋親工作信息化。
胡祥雨記得,他經手辦的第一件尋親案,是一個內蒙古小伙子代媽媽尋找四川親人。
那是2019年9月的一天,胡祥雨從市長熱線得知,內蒙古一個姓張的小伙子代母尋親。接到線索后,他通過7天認真細致的查證比對工作,通過人像技術,準確認定了張某某母親的四川戶籍身份,查找到張母在四川射洪的直系親屬。30多年前,射洪由綿陽分管,遂寧建市后分到遂寧管轄。胡祥雨獲知情況后,沒有放棄,終于幫助他母親找到了親人。
這件事成功后,一下子激發了胡祥雨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以后,他接觸到更多的失親家庭,每次看到那些家庭因親人失蹤遭受到的打擊,就心酸不已。他想,自己一定要用心盡力把這項工作做好,讓更多的失親家庭團聚,讓社會少一些悲劇發生。
2021年7月,綿陽市公安局設立刑警打拐“胡祥雨工作室”,3名民警、1名輔警進駐工作室,打拐尋親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胡祥雨工作室成立的當月,雙胞胎女兒被拐32年的王某夫婦向工作室求助,胡祥雨立即為王某夫婦安排DNA采樣入庫并開展調查。經過3個月的層層篩查,在公安大數據、遺傳信息核查和人像比對中,發現福建廈門人汪某銀(女,34歲)與王某夫婦的DNA數據相似,汪某銀與安徽人趙某珊(女,34歲)的人像相似度達98%。隨即四川、福建、安徽三地警方協作,王某夫婦成功找回兩個孩子。
胡祥雨工作室成立后,面向全國離散家庭和尋親兒童開展工作,他們廣泛發動和借助民間力量,聘任300名社會志愿者助力反拐尋親,為反拐尋親工作“提速”。工作室開展社會化宣傳,以公安科技賦能打拐尋親工作,充分利用DNA盲比、家系排查、技術分析,開展親緣關系比對確認,運用大數據及人像技術開展失蹤婦女和兒童核查。
胡祥雨說,在一些被拐賣兒童比較集中的地方,收養家庭、當地居民對相關話題非常敏感,甚至還會對公安機關加以防范。為積極穩妥推進打拐尋親工作,避免引發失蹤被拐兒童與原生、收養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糾紛,調查人員只能謹慎地進行排查、走訪、詢問、比對、溝通等工作。
被拐四川女孩北京認親
2021年6月9日上午11時左右,在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區分局天通苑派出所北二社區警務工作室,22年前發生在安縣(現綿陽市安州區)的一起拐賣兒童案終于迎來家人團聚的時刻。
“真的謝謝你們!我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見到女兒,二十多年了,我每天都在想她……”肖女士抱著22年未見的女兒泣不成聲,淚流不止。
而另一邊,養父王先生一家人也表示,這么多年了,女孩早已成為這個家庭的一部分。生父唐先生表示,很感謝這些年王先生一家人對孩子的撫養,女兒永遠和他們是一家人。
1998年10月28日,四川省安縣桑棗鎮立志村村民肖女士發現在家附近玩耍的女兒突然不見了。她大聲喊了幾聲女兒的名字,也沒有聽到回音。她的女兒冉冉,只有2歲9個多月不到3歲,那么小,會到哪里去呢?
她和丈夫唐先生隨即到安縣公安局桑棗派出所值班室報案。桑棗派出所接到報警后迅速立案,并將案情上報縣公安局,同時組織警力在孩子可能走失的各大路口、交通要道、車站走訪尋找,但沒有找到,此后夫妻倆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女兒,也都沒有結果。
2009年11月,唐先生、肖女士夫婦聽聞公安機關免費為丟失小孩家庭采集DNA入庫的消息后,懷著最后的希望,夫妻二人主動到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采集血樣,采集的血樣也會錄入“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
2019年10月底,通過全國公安機關查找拐賣和失蹤兒童DNA信息系統盲比,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采集的唐先生、肖女士夫婦血樣與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采集的王某某(女,河北省邢臺市人)的血樣所檢DNA位點多處吻合,高度疑似具有親緣關系。隨后,公安部、省公安廳打拐辦相繼下發指令要求對該盲比線索進行核查。
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打拐辦接收指令后,胡祥雨通過公安大數據平臺、云搜系統以及請求當地公安機關警務協助分別與唐先生、肖女士夫婦以及王某某取得了直接聯系。繼而按照平臺指令反饋要求,第二次采集了三人的血液樣本,再次進行了DNA親子鑒定,明確了所檢血樣遺傳標記符合遺傳規律,證實河北人王某某就是1998年失蹤的四川女孩冉冉。
隨后,經過耐心交流,多次做工作和心理疏導,解除了女孩親生父母、養父母的諸多思想顧慮,同時也讓被拐女孩慢慢接受了親生父母,并同意在北京認親。
于是,出現了前面認親那感人的一幕。
致敬,了不起的人!
2022年5月11日下午,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舉行了一場遲到64年的認親儀式,1958年與家人失散多年的綿陽老人王光忠 (男,77歲)在綿陽警方的幫助下,與遠在重慶市的84歲的姐姐王玉碧進行了視頻認親,相隔64年再重逢,兩位老人在視頻前泣不成聲,訴說著這一個甲子的思念。
二老是重慶市銅梁區人。64年前,年僅13歲的弟弟王光忠在母親因病去世后無依無靠,而早已遠嫁的大姐王玉碧得知消息趕回老家時,弟弟已失蹤多日。
64年來,姐姐一直在尋找弟弟,直到3年前,兩人先后回老家祭祖,姐姐才得知已經分離60余年的弟弟在綿陽生活的消息。2022年春節前,王玉碧委托孫女來到綿陽,找到“胡祥雨工作室”尋求幫助。接到求助后,胡祥雨與隊友排查數百人,初步認為在綿陽生活的王光忠老人就是王玉碧的弟弟。最終,通過血樣比對,確認兩位老人就是同胞姐弟。
由于兩位老人年事已高,胡祥雨安排他們先視頻認親,然后在兒女陪同下見面。據胡祥雨介紹,這是工作室尋找到的失散時間最長的一對親人。
僅在2022年全國打拐專項行動中,胡祥雨工作室就找回失蹤被拐兒童59人,找回失蹤被拐婦女77人,讓136個離散家庭實現了骨肉團圓。
胡祥雨加入警隊以來,先后1次榮立個人一等功,5次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受到個人嘉獎。2020年被綿陽市婦聯表彰為全市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2021年被四川省婦聯表彰為全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2022年被四川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評為全省“最美基層民警”,被綿陽市文明委評為十大“感動綿陽人物”之一。2023年1月,胡祥雨又入選由四川日報全媒體主辦、全省183個縣級融媒體中心聯動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
胡祥雨說:“每當尋親成功后,看到離散多年的親人久別重逢的淚水,心中那份充實和成就油然而生,就感覺自己的人生很有價值,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打拐尋親這項工作不論多難,我也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讓更多的失蹤人員回家與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