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說:“祖爺爺,這根竹扁擔伴隨了您一生,以后將它傳給我吧!”
每逢年節,老伴要將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并在堆放雜物的房間清理東西。今年過年,老伴正在打掃清理,讀小學的曾孫星星拿著一根紅彤彤的竹扁擔往外跑。我急忙叫道:“喂,星星,你拿竹扁擔去哪里?”星星歪著頭說:“祖奶奶說,‘沒有用的東西丟掉!’這半邊竹子沒用了……”我連忙說:“不能丟掉它!這根竹扁擔是老祖爺爺用過的,是咱家的‘古跡’,是傳家寶啊!”
星星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好奇的大眼睛,問:“祖爺爺,這根竹扁擔怎么是咱家的‘古跡’?是咱家的傳家寶呀?”
我“唉”了一聲說:“這根竹扁擔,是你的老祖爺爺用從武夷山上砍下的老竹削制而成的,這竹扁擔上有許多故事呢!”星星一聽有“故事”就樂了,連連說:“祖爺爺,你講講這竹扁擔的故事給我聽聽!”我說:“在我沒出生前,老祖爺爺有五兄弟,個個長得虎背熊腰,都是彪形大漢。有一年,反動派的鄉長帶著鄉丁來抓壯丁。老祖爺爺和四個兄弟手拿扁擔、梭鏢和棍棒站成五角形,他喝道:‘你們專抓窮人去當兵,打內戰,當替死鬼!當官的和糧戶(地主)家也有壯丁,為什么不抓他們去當兵?’鄉長向持槍的鄉丁一揮手,大叫:‘抓兩個去!’一個鄉丁端著槍向老祖爺爺走來,老祖爺爺大喝:‘打!’手中的竹扁擔向鄉丁一刺一撥,那個鄉丁‘哎喲’一聲倒在地上,手中的槍也被撥飛到一丈多遠……鄉長和鄉丁嚇得屁滾尿流地溜走了……”星星一聽,拍著小手大叫:“打得好!老祖爺爺的武功高強啊!”我說:“是的,那時家鄉農民在冬閑天都要練習武功,我七八歲時就看見胡須花白的老祖爺爺教青壯年習武練功呢!老祖爺爺說,‘習武練功是鍛煉身體,自衛保家的!’”
星星又好奇地問:“老祖爺爺以竹扁擔當武器,只打殺壞人嗎?”我笑著回答:“老祖爺爺的竹扁擔既是防身的武器,又是挑擔運輸的工具。老祖爺爺上山砍柴、挑柴回家要用它;挑肥下田要用它;秋收挑谷子回家時要用它……老祖爺爺還對我說過,‘這根竹扁擔還為革命立過功呢!’那是南方土地革命時期,武夷山上的紅軍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而國民黨反動派卻派兵“圍剿”紅軍,禁運藥品、糧食和食鹽上武夷山。當時,家鄉的鄉蘇維埃(鄉政府)弄到100多斤食鹽無法送上武夷山。老祖爺爺說他體壯力大,又有武功,愿意挑鹽上山送給紅軍。他把兩袋食鹽放進兩只籮里,再在籮的上面放石灰,挑著擔子就上山了!”這時,星星著急地問:“鹽送到紅軍手中了嗎?祖爺爺你快講呀!”
我接著講:“那天傍晚,老祖爺爺挑鹽到武夷山的山腰,不幸遇到兩個巡山的保安隊員,他們用槍指著老祖爺爺,兇神惡煞地問,‘挑什么上山?’老祖爺爺說,‘挑石灰!’保安隊員命令,‘放下擔子檢查!’老祖爺爺說,‘好,好!你倆別兇呀!’他又拿起竹扁擔說,‘你倆檢查吧!’當兩個保安隊員分別低頭彎腰掀籮筐蓋時,老祖爺爺的竹扁擔左刺右掃,兩個保安隊員躺在地上,‘嗷嗷’叫‘饒命’!”星星又拍手叫:“好,打死他,打死敵人!”我繼續說:“老祖爺爺繳了兩條槍,掛在竹扁擔兩頭,挑起擔子,把鹽和槍送到紅軍駐地,受到紅軍領導的表揚,被評為‘支紅模范’呢……”星星打斷我的話,摸摸竹扁擔說:“噢,我在課文里讀過《朱德的扁擔》,朱總司令也用這樣的竹扁擔挑糧上井岡山呢!這根竹扁擔真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啊!祖爺爺你用過它嗎?”我說:“老祖爺爺去世時,把這根竹扁擔傳給我。我用它挑柴、挑水、挑谷子。新中國成立后,我用它挑行李進城讀書。后來我參加革命工作42年,被組織調東調西,我又用它挑行李到東到西,不忘初心,努力工作……”星星說:“祖爺爺,這根竹扁擔伴隨了您一生,以后將它傳給我吧!”
我高興得連連說:“星星真乖,祖爺爺就想聽你說這句話。我們中國人用千千萬萬根扁擔挑走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挑來了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啊!祖爺爺希望你以‘扁擔精神’,努力讀書,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強國貢獻力量。”星星邊聽邊把竹扁擔緊緊地擁抱在懷里,仿佛他和竹扁擔融為一體了,又似竹扁擔上的紅色基因輸入了他全身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