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提到“文化基因”,指出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設計部(簡稱“一部”)成立于1958年,是中國航天第一個總體設計部。幾十年來,“領航”(引領航天)二字已經成為一部人的內生動力和行為規范,從誕生到發展、從理論到實踐,已經內化成一部文化基因,流淌在一部人的血液里,成為一部文化發展的原動力。
一部的責任和使命是與生俱來的
一部是我國戰略裝備總體研制單位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主要總體研制單位,是承擔“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導航、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項目的核心裝備部門。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掀開獨立自主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和大規模科研工作的大幕。在一窮二白的土壤之上,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各項大型國防科研建設?“航天之父”錢學森提出了以“總體設計部”為核心的系統工程方法,并在一部實踐落地。總體設計部是航天系統工程中指導全局的“龍頭”,是統合協調的樞紐,航天工程從研發、制造到交付,均始于總體設計,終于總體設計。而一部,作為中國航天第一個總體設計部,從誕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特殊的責任和使命。
一部是為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而誕生的。一部的發展與祖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緊密結合。在近65年的創業歷程中,一部孕育發展出了具有鮮明總體特色的組織文化:20世紀60年代,與創業初期的艱苦條件和航天系統工程全國大協作特點相適應,提出“謙虛、信賴、交底、講理、主動、負責”12字協作作風,促進了國家重大任務的完成,奠定了一部的文化底蘊;20世紀80-90年代至世紀之交,與航天高技術、高風險、高可靠的要求相適應,總結提煉出“大局、系統、嚴謹、爭先、包容”優秀文化,推進了組織和文化的成熟;黨的十八大以來,與新時代新技術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培育出“創新、變革、引領、卓越”新總體精神內涵,有力推進了新總體建設和二次創業。
盡管文化表述隨時代和形勢需求而變化,但其中的內核是穩定不變的。這個內核就是“領航”——作為總體,必須具備核心技術、優秀文化、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優勢,能夠組織協調系統工程中的分系統、單機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合作,牽引整個系統的高質量發展。在一部針對文化基因的問卷調查中,75%以上的一部員工認為,“領航”即一部文化基因。這一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國航天使命,誕生于一部建部初心,成長于航天系統工程實踐,與一部的責任、使命和地位同根同源。
“領航”基因是一部文化發展的線索
“領航”基因貫穿一部文化發展全過程。在一部文化發展這條珠鏈上,它就是串聯明珠的那條線索,是核心與靈魂。
初創期:12字協作作風與“領航”基因的初步表達。20世紀60—70年代是一部初創期,也是一部文化萌芽期。這期間,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總體設計隊伍逐步建立,共同的價值理念開始在隊伍中逐漸孕育。
1961年,為了處理好研制過程中總體和系統、設計與生產之間、內部各研究室之間的協作關系,一部于1964年作出《關于加強“總體為分系統服務,設計為研究、生產、試驗服務”的思想建設決定》,正式提出要用“謙虛、信賴、交底、講理、主動、負責”這12個字來處理協作關系。
從這一決定的標題即可看出,12字協作作風的核心本質是“總體為分系統服務”、“設計為研究、生產、試驗服務”。航天系統工程是上百家單位、上萬人全國大協作的事業,如何步調一致、分工合作去攻克難關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決定中明確:“作為總體設計部,搞不好協作就完不成總體設計任務,就不能多快好省地出成果。作為總體設計部的設計人員,輕視、不愿做或是不會協作,就不能說是稱職的總體設計人員。”
面對問題,著眼大局、從我做起、把責任扛在自己肩上——在創業的最初歲月里,正是從這里開始,一部人逐步培養起鮮明的“總體”作風,形成一部文化的基本底蘊。而這,正是“領航”基因在一部文化中的初步表達。
成熟期:總體部優秀文化與“領航”基因的顯性演化。20世紀80—90年代,一部的發展步伐逐漸從蹣跚走向快速、穩定。組織發展壯大、隊伍新老交替,具有強烈總體特點的一部文化,逐步發展成熟。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9年,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脫胎于航天工業總公司,并逐步開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為凝煉和總結總體部在航天事業穩步發展背后的精神力量,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總體規劃》的指導下,一部正式開始組織文化建設工作,以歸納、總結、提煉為基本方法,以2003年建部45周年為契機,提出“大局、系統、嚴謹、爭先、包容”的總體部優秀文化。因而,雖提出時間在后,但總體部優秀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和作風特質早已廣泛存在于隊伍中,是對20世紀80—90年代起便存在于一部隊伍中的共同價值理念的高度凝練。
總體部優秀文化具有濃厚的總體特征。其核心內涵:一為大局、二為爭先。作為總體,凡事必爭先,秉持高標準,爭做排頭兵,凡事又必講大局,著眼系統和整體最優,不爭一隅之利。這是深深刻進一部人骨子里的價值取向,也是“領航”基因的顯著特征。
在12字協作作風中,“領航”作為基因在一部文化中尚為一種隱性表達。在總體部優秀文化中,它已經從隱性走到顯性,在一部文化中占據更大的分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甲子:新總體精神內涵與“領航”基因的自主傳承。進入新世紀,中國航天事業跨入第二個50年。一部隊伍成熟、成績輝煌,也面臨生存發展環境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部文化隨之呈現新的面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要求為航天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航天新技術革命和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對一部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防裝備競爭性采購和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對總體部提出新的挑戰。面對發展壓力,航天一院提出“二次創業、市場化轉型”戰略。“市場變了,用戶的需求變了,上級領導的要求也變了”。面向新的形勢,競爭逐漸成為主旋律,技術上要有新的突破,管理上要有新的變革。在新的形勢下,一部文化中的“領航”基因反而愈發凸顯。
一部人的骨子里是刻著一股子勁的。這股子勁在一部文化里,就體現為“領航”二字。當發展的矛盾擺在眼前,當“二次創業”的號角吹響,一部黨委眼睛向內,迅速調整,提出了建設大體系新總體的目標。體系攻防、重復使用、新質作戰等新興技術,在一部快速發展。“創新、變革、引領、卓越”的新總體精神內涵,通過自下而上的大規模討論而誕生,也是對一部新時代發展新氣象的總結。從表面看,新總體精神內涵為一部文化注入了求新、求變、求發展的新元素。然而,在一部人對它的釋義中,創新、變革只是手段,引領、卓越才是目標。一部人求新求變,歸根結底是以國為重、引領航天、追求卓越。
從“爭先”到“引領”,“領航”基因在一部文化中一脈相承,更加豐滿。如果在此前的文化建設中,一部人對“領航”基因還只是無意識繼承,那么這一次已經將“領航”基因的傳承變為主動與自覺。
“領航”基因是重大任務實踐的動力
領航作為一部文化基因,在一個又一個重大任務研制的工程實踐中得到傳承,為一部不同時期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文化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一部人忘我奉獻、勇攀高峰。
在“八年四彈”征程中“領航”。1962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彈道導彈,遭遇了第一次發射就失敗的困境。一部臨危受命,組織開展故障分析,提出了各系統需要解決的設計問題,制定改進措施。一部人意識到要掌握自行設計的規律,也要充分認識系統工程高度的復雜性。經過大量的分析計算和試驗驗證,1964年6月29日,修改設計后的導彈發射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從而翻開了我國導彈發展史嶄新的一頁。隨后一部起草、修訂了航天史上第一個《地地導彈發展規劃》,并得到了中央軍委的批準。這一規劃明確提出,要在八年內完成四型戰略導彈的研制、生產、定型、裝備工作。因此,這份規劃被稱為“八年四彈”。

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這一時期,我國的航天事業雖受到影響,但始終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八年四彈”即使在現在都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當時的通信和交通手段都很落后,6天工作制,沒有加班飯,沒有加班費,食品供應緊張,甚至連喝水都從自己家里帶。那是一種無法想象的艱難。可在當時沒有人覺得苦,因為大家都朝著型號成功這樣一個樸素的目標努力,每個人十分清楚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一部人最終向國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了這份答卷,無數一部人從翩翩少年變成了白發老人,在一堆堆圖紙和一個個零件中耗其一生。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中,“八年四彈”是一項具有奠基性意義的規劃,領航文化基因自此開啟。
在載人火箭研制實踐中“領航”。1992年9月2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批準實施。這是我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一部作為長征二號F火箭的總體研制單位,牽頭完成了長征二號F總體技術方案,提出了火箭高可靠性設計、故障檢測和航天員安全逃逸兩大關鍵技術的解決方案。
在高可靠性設計方面,一部提出“一度故障工作,兩度故障安全”的系統冗余設計理念,攻克了多項的關鍵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這一方法目前已經成為運載火箭可靠性設計的基本解決方案。在安全逃逸設計方面,一部系統建立了火箭故障模式和故障檢測方法,全面研究了復雜系統故障演化機理,確保故障“檢得出”。一部創建了國內首個故障火箭飛行仿真系統,進行了5萬余次仿真分析,實現判據精準制定,覆蓋了全部故障模式,確保故障“判得準”。一部優化制定全剖面分段逃逸策略,設計了各階段最優逃逸時序,實現了從發射臺到入軌的全空域、全速域逃逸,確保航天員“逃得了”。
長二F火箭全程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每一步,所有發射均取得圓滿成功。這許多個第一次、無數個每一次,見證著“領航”基因在國家重大型號任務中的傳承與發展。
在體系總體轉型中“領航”。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新時代,“航天強國”的使命在召喚,一部已朝著“大體系新總體”的方向闊步邁進。為迎接新的挑戰,一部與競爭對手在某項目上展開競標。這是一次大決戰,誰勝出誰將得到任務總體地位,從而在新領域樹立主導權。為了打贏這次戰役,一部抽調多個研究室的骨干,成立了跨研究室的隊伍,任命了總指揮、總師。為順利推進項目,研制隊伍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封閉研制。封閉期間少有休息日,很多同志工作到深夜。有的同志在頸椎病和腎結石同時發作時仍主動要求參與項目研制,有的同志在孩子剛出生不到一周的情況下,便參加項目集中決戰。和競爭對手比,我們在此領域沒有先發優勢,但一部人表現出了總體的大無畏精神。通過大力協同、艱苦奮斗,一部人成功取得了項目的抓總研制地位,拿到了打開新領域大門的第一把鑰匙。這次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完美詮釋了一部人的領航特質。這只是一部“大體系新總體”轉型中無數個代表事件之一。領航基因已經刻在一部人的靈魂深處。
文化是推動發展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一部作為國家航天運輸和國防裝備核心技術的總體,從一窮二白中奮起,在改革開放中奮發,在新時代中奮進,始終堅持與兄弟單位攜手共進,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勇毅前行。新時代征程無限光明,強國強軍使命催人奮進。2023年,一部即將迎來65歲的生日。一部繼續著眼于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宗旨,始終堅持高度的文化自信,錨定“世界一流航天總體設計部”的愿景目標,推動一部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在優秀文化基因的“領航”中不斷續寫新的時代篇章。
(作者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設計部主任、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