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期供應鏈創新發展: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內涵特征與策略建議

2023-01-01 00:00:00周岳王騰飛張有志陳嬌
供應鏈管理 2023年4期

關鍵詞:綠色;韌性;數字化;供應鏈現代化;三元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5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3)04-0056-14

一、引言

“十四五”規劃要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國內學者就何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做出了大量研究[1-3]。雖然目前學界業界尚未就有關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具體內涵達成共識,但從綠色低碳、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數字化轉型等供應鏈領域耳熟能詳的高頻詞匯中可以窺探一二,綠色化、韌性化和數字化是最具時代特征的供應鏈現代化的精神內核。研究供應鏈的綠色化、韌性化和數字化,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課題。毋庸置疑,這三者是高度相關的,但當前的研究與實踐中鮮有文獻或者案例是將綠色、韌性和數字化三者放在同一個體系中分析闡述的,大都是對三者獨立開展研究,或將其中之一作為主題而將另外二者或有或無的作為從屬要素加以討論。如綠色供應鏈研究主要關注其在減少環境破壞、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的作用,協調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韌性供應鏈研究則主要關注供應鏈對風險的預警預判、應對供應中斷的能力和對韌性的測度等方面;而數字供應鏈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其定義、信息共享、效率提升和價值創造等內容上。當然,也已經有部分機構、學者開始思考供應鏈的綠色、韌性和數字化的融合發展問題[4]。

顯而易見的是,任何單一理念下的供應鏈都不足以代表這個時代對供應鏈運行的全部要求,無法將其中任一理念作為供應鏈發展規劃的唯一邏輯基礎。世界經濟動蕩不定,現有任何單一供應鏈模式都難以穩住多變的經濟,迫切需要一種綜合模式,收斂住動蕩的經濟亂象。按照穩定的三角結構原理,引領未來的將是由“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共同構成的“三元供應鏈”結構。“三元供應鏈”囊括了綠色、韌性和數字化這三個最具時代特色的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并按照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原則去構建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簡單的將其三者散裝在一起。本文將在辨析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基本內涵和異同的基礎上,界定提出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基本框架,并從多個視角分析探討“三元供應鏈”的內涵特征,提出建設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建設現代供應鏈體系實踐提供參考和啟示。

二、供應鏈的綠色化、韌性化和數字化發展趨勢

第一,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下,綠色轉型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存趨勢,對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必將影響到供應鏈運作結構和機制。國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中均對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提出了戰略部署,2020年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了“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承諾。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綠色發展理念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越來越大,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在它的設計、生產、流通、消費等全生命周期中都滲透著綠色理念。打造綠色供應鏈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整個產業鏈實現共贏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推動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第二,市場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催生了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的訴求。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俄烏沖突膠著前景難料、中美脫鉤此起彼伏、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疲軟,不穩定不確定成了當前時代主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受到嚴重挑戰,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了“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再加上比較優勢理論在涉及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等問題上“失靈”,有關國家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后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實施“斷供”“脫鉤”等遏制手段,進一步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現代供應鏈通過精巧的協同機制、無縫業務銜接和全鏈信息貫通等體系設計,實現從內部管理協同到跨組織協同再到生態系統協同,從而提高了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運行效率并降低成本。但設計精巧的系統往往需要依靠十分苛刻的基礎條件才能得以運轉,任何一個環節遭到破壞,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癱瘓。在此背景下,打造韌性供應鏈,提升供應鏈自主可控,提高企業對不確定性的緩沖、應對和適應能力,確保供應鏈安全穩定,成為高科技行業、高端制造業以及國計民生行業的最新課題。

第三,數字科技與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并影響深遠,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以“大云物移智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掀起了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變革演進的大浪潮。“十四五”規劃中以一整個篇章來規劃數字化發展,要求“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數據已被定義為第五種生產要素,基于數字技術打造的新商業模式正在深刻影響這個世界[5]。在傳感器、物聯網、智能設備和算法等幫助下,企業可以獲取供應鏈全流程的實時數據,更加精準地掌握和預測需求,設計出更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制定出更優的生產、運輸、庫存等管理方案,大幅提升供應鏈運作質效。數字供應鏈體系,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高度協同,打造更快捷、更協同、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一體化網絡,讓資源配置更高效、生產運營更智能、供需匹配更精準、商品流通更暢順,對于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進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和應急響應能力以及更好支撐“雙循環”發展格局等均具有重要意義。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問題已然不再是“是否轉型”,而是“如何轉型”。

三、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辨析

(一)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的內涵特征

1.綠色供應鏈

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在一項環境制造研究中首次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為基礎,要求供應鏈上參與生產制造、分配運輸、銷售的全體企業和最終消費者認可并實施綠色技術、理念和模式,使產品從設計到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分配運輸、銷售使用以及最終回收再利用等整個全生命周期中,實現整個供應鏈的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對環境負荷的最小化。近年來,綠色供應鏈理論吸收了可持續發展理論和企業“三重底線理論”后,其概念和內涵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從追求經濟利益和環境效益兩者的協調發展到尋求經濟、社會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平衡。現在常說的綠色供應鏈,可以看作是可持續發展觀從宏觀社會經濟領域向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延伸,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6]。

綠色供應鏈遵循一般供應鏈的基本特征,如復雜性(涵蓋多種類、多類型、多地域的企業、消費者等主體,每個主體對綠色的認知、接納程度、承受能力等都不盡相同);交叉性(節點企業可能為多個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提供產品服務,形成了眾多供應鏈相互交叉的特征),集成性(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服務商以及最終客戶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全要素、全過程的集成化管理),協同性(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追求系統全局最優,而不是個體最優)。除此之外,綠色供應鏈在流程上強調對計劃、采購、生產、流通至回收等各個環節進行綠色改造,在整個供應鏈活動中融入綠色理念,研究綠色新技術、開發綠色新產品、推行綠色管理、倡導綠色消費等;在結構上具有綠色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循環性(部分材料或零部件能夠循環使用)、友好性(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對人的身體、心理健康的影響降至最低)等特征[7]。

2.韌性供應鏈

中美貿易沖突、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廣大中小企業乃至很多大型企業集團都感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壓力,對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注超過了傳統效率、成本等精益管理目標。一些學者將“韌性”這個物理學概念引入到了經濟領域,提出了經濟韌性、供應鏈韌性等概念,表示一個經濟體(個人、區域、國家)在面臨重大突發危機時能夠通過及時有效的方式抵抗、吸收、適應并且從其影響中恢復的能力[8-10]。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抵抗外部沖擊的能力,但是當這種沖擊能量超過供應鏈自身可以承載的閾值時,供應鏈就會斷裂,對企業甚至是經濟社會運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韌性供應鏈的根本要求就是抵抗風險,是在極端狀態下確保供應鏈不中斷的能力。有韌性的供應鏈,在受到突然強大的外力沖擊下仍然能保留一定的供應鏈系統性能,使供應鏈還能繼續運轉,依然能夠“轉得動、產得出、送得到”,而不至于斷鏈停擺。

雖然現在還沒有就供應鏈韌性如何測度達成共識,但從邏輯分析上來看,韌性供應鏈應該具備這幾個特點。一是有底線思維,設置了大量的安全儲備。直觀表現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既有一定的實物資源儲備,也有一定的合同訂單儲備,更重要的是要有備用技術儲備。二是設置了“時間”“庫存”等緩沖空間,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時間緩沖是通過將時間拉長,從而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去平衡瓶頸點的供需能力,主要形式就是設置各種提前期,如需求提前期、計劃提前期、采購提前期等。庫存緩沖,就是通過持有一部分庫存,用庫存來換取時間。一般來說,緩沖地帶越大,供應鏈越安全,但也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提高成本的同時降低了響應速度。三是協同鏈上伙伴,掌握全鏈生產能力。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掌握全產業鏈生產能力難度較大也無必要,但對一國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來說,卻不能過度對外依賴,要在關鍵領域具備全產業鏈生產能力。因此要協調好與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協同和依存關系,掌握關鍵領域的關鍵生產能力,在關鍵時刻能夠拿出備用方案。

3.數字供應鏈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技術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數字供應鏈。國家工業信息發展研究中心在《社會化數字供應鏈全景圖》[11]報告中,將數字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管理服務的數字化,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與通信(ICT)技術對供應鏈組織、流程、方法、工具、資源等進行數字化改造,依托數字平臺匯聚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多方主體,形成無縫銜接、可視可控、高效協同、智慧的供應鏈網絡,以供應鏈全流程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來賦能行業和企業,構建“線上+線下”“物理+數字”的供應鏈組織形態,達到提前決策、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控制風險的目的。供應鏈數字化的核心在于信息的獲取、表達、存儲、傳送、處理和遞送[12],具體表現就是信息的獲取更完整、更實時,信息的表達更準確、更清晰,信息的存儲更高密度、更便捷,信息的傳遞更快捷、更通暢,信息的處理更復雜、更深刻,信息的傳遞更精準、更明確。

從組成要素和作用機制來看,數字供應鏈是通過平臺匯聚、處理和分析數據,打通供應鏈業務協同的信息“堵點”,在更細化的業務分工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聯動與協同,在供應商尋源、市場需求、生產效率、運營管理、資源調配和交付速度等方面體現出倍增效果和強大優勢。技術上,依賴于運用數字技術打造的開放供應鏈平臺對供應鏈業務活動、組織管理、方法工具等資源要素進行高效整合,依托智能算法對來自多主體、多場景的供應鏈數據進行實時處理、智能分析和預判,從而提高供應鏈預測的精度;業務上,表現為供應鏈參與主體多元化,形成敏捷而富有彈性的并聯協同網絡,相關業務系統數據向云端遷移,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云化供應鏈業務架構。從產品形態、生產方式和客戶關系來看,數字供應鏈下的產品形態從以物質產品和硬件為主轉變為數字內容和服務占較大比重; 生產方式從工序分工到企業分工、從大規模生產到定制化生產; 客戶關系從多層級銷售轉向平臺中心輻射、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服務趨于敏捷化、柔性化和個性化[13]。

(二)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的共性分析

1.三者都是面向未來的

首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生產活動的主旋律。早在2006年,華為、富士康等就發布了“綠色采購宣言”并分別制定了綠色采購標準,承諾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近年來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企業綠色采購指南(試行)》(2014年)、《“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綠色制造-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導則》(2017年)、《“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1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2021年)等,鼓勵、指導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2020年,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發出“統一綠色采購倡議”,旨在進一步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特別是有效發揮核心企業聯合采購的力量,激勵帶動鏈上企業共同改進環境績效。其次,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低碳消費也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風尚。《2019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指出,消費者因為“制造商履行CSR(企業社會責任)承諾”來選購可持續商品的比例,2017年僅為21.53%,2018年為43.2%,而2019年該比例已經達到了52.35%。雙碳戰略背景下,開展供應鏈碳管理、建立綠色供應鏈標準體系、應用包括數字技術在內的多種辦法提高資源能源效率等或將成為未來十數年供應鏈領域的確定性趨勢,必將從底層邏輯上重塑未來的供應鏈發展模式,可以說綠色的才是未來的。

騰訊研究院指出,數字技術特別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為經濟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百年難得的戰略機遇,是未來數十年最具確定性的大趨勢[14]。《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同比增長9.6%,是同期GDP名義增速的3.2倍,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15],有學者預測到“十四五”末數字經濟將拿下經濟的半壁江山[16]。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也是未來十數年供應鏈領域的確定性趨勢。與此同時,我國有相當多的產業尚缺乏完整、循環的供應鏈,因而在面對外部重大風險時,產業各環節維持自身系統穩定、防止斷裂和缺失的能力還有待提升。2019年,中國工程院評估了我國26類代表性制造產業的安全性,結果顯示僅6類產業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即產業體系實現完全自主可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停擺”,大到一個經濟體,小到一家企業,供應鏈都遭受了巨大沖擊。這讓人們對供應鏈安全有了更為深切的感受,安全穩定是一切發展的基礎,打造具有韌性的供應鏈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是未來供應鏈發展的趨勢之一。

2.三者都是技術驅動的

綠色、韌性和數字化,既是技術進度的果也是技術進步的因,只有技術創新才能解決供應鏈的綠色、安全和數字化問題。

綠色供應鏈是“老瓶裝新酒”。綠色本身是一個老話題,但技術發展卻讓綠色供應鏈有了新內涵或者有了新希望。由于綠能、數字等技術的發展,經濟活動能夠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可視化碳追蹤、降低碳排放和循環再利用等等,綠色供應鏈不再停留在精神層面,而成為一項能夠付諸實施的行動。

韌性供應鏈是“新瓶裝舊酒”。“韌性”用于描述供應鏈是這兩年新出來的,但它解決的供應鏈安全、穩定、應對不確定性等卻是老話題。由于分工(包括生產分工、貿易分工以及技術分工等)一方面提高了經濟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供應鏈的安全隱患,可以說從供應鏈誕生起它就天然存在安全性問題。美國制裁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無一不是從產業鏈上關鍵節點對這些企業進行打壓[17]。因此,在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工業基礎軟件、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取得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是保障供應鏈安全、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底層邏輯。

數字供應鏈是“新瓶裝新酒”。數字化的供應鏈到底是什么樣,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數字技術與實體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才催生了數字供應鏈。數字供應鏈建設需要加大數字信息技術基礎研究,加強基礎性、通用性與公共適用性技術的研發強度和深度,確保在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以自主研發為主的科技創新體系[17]。

3.三者都能帶來競爭優勢

綠色、韌性、數字化能夠提升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打造綠色供應鏈,不僅能讓企業規避綠色貿易壁壘,拿到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同時也能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形象,是一種長期競爭力。IBM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高管都將技術列為影響企業的最主要外部力量,并且認為能夠帶來業務成果的主要是物聯網(79%)、云計算(74%)和人工智能(52%)等數字技術[18]。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京東依托其在物流、供應鏈、數字化等方面的優勢沖到了防疫戰場的最前線,通過調配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資源向武漢地區運送抗疫物資。京東物流的韌性、數字化能力不僅為京東集團贏得了口碑,也掙到了市場,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再以亞馬遜旗下的無人超市Amazon Go為例,其結合了射頻識別(RFID)、計算機視覺、感測融合、深度機器學習等技術,實現了店內商品、消費者、計算機三者的實時互聯。在供應鏈端,Amazon Go的系統和技術幾乎可以實現完美的庫存記錄,所有的商品可以被追蹤和測量,運輸途中的任何延遲均可以被識別,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和企業內部運營效率[19],使得Amazon Go成為無人零售實體店的龍頭。

(三)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之間的聯系

數字技術是一種引導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品創新的無形社會資源,數字供應鏈可以有效整合前端后端、線上線下各環節,構建涵蓋生產、運輸、消費和回收的可視透明全產業鏈條,進而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等各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借助數字技術所打造的綠色消費產品和平臺,可以提高公眾綠色消費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促進綠色理念傳播。另一方面,數字供應鏈不僅是建立在數字技術發展之上,更是建立在穩定充裕的電力能源保障之上的,因此綠色供應鏈也有助于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實現數字領域本身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20]。當然也有研究指出,數字要素與資源要素之間的關系并非是“互補性資產”,而是一種“互斥性資產”,數字化不僅沒有改變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偏好,反而加劇了對資源依賴傾向[21]。簡而言之,數字供應鏈是助推綠色供應鏈發展模式以及路徑更新升級的重要手段;綠色供應鏈則滲透數字供應鏈,既將綠色理念融入數字化過程,也為數字化發展提供能源;不管是綠色供應鏈還是數字供應鏈,首先都必須是能夠存活下來的,韌性是基礎,而綠色和數字化都有助于構筑供應鏈“護城河”、“瞭望塔”,維護供應鏈的安全。

正是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之間存在的這些共性和聯系,才有了構建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邏輯基礎。

四、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基本框架與內涵特征

(一)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基本框架

按照穩定的三角結構原理,未來供應鏈創新發展將由“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共同構成的“三元供應鏈”所引領。所謂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是同時具備了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的構成要素的供應鏈體系。簡言之就是在供應鏈發展中應用數字技術(包括數字化的綠色技術和綠色的數字技術)對供應鏈組織、流程、方法、工具和資源等進行數字化重塑,并在這個過程中融入綠色思想、綠色模式和綠色技術對供應鏈進行徹底的綠色改造,同時借助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進行補鏈(關鍵技術突破)、固鏈(鞏固傳統優勢)、強鏈(塑造競爭新優勢),加速產業鏈轉型升級,引導建立新的行業標準和行業秩序規范,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應鏈,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國際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

綠色供應鏈強調運行質量,數字供應鏈傾向于解決效率問題,而韌性供應鏈則更加關注安全、穩定和兜底,因此由綠色、韌性、數字構成的“三元供應鏈”是一個在質量、安全和效率上實現三足鼎立而又彼此勾連的穩定狀態。在這個有機體中,綠色、韌性和數字化三者既保有各自的核心要素,能夠自成體系,是相互獨立的;同時,三者各自的發展均對另外二者或多或少提出了某些訴求,比如想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綠色發展提出了對相應的數字技術支撐的需求,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提高了供應鏈的可視化、可量化和可預測性,從而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供應鏈風險,因此他們又是依存互補的;此外三者還是彼此制衡的,如在某些時候要確保供應鏈的韌性安全可能就得放棄一些對綠色的追求,而一味的追求供應鏈數字化的精巧協同則很可能會降低甚至破壞供應鏈的韌性。這種既獨立又互補且制衡的復雜關系構成了“三元供應鏈”的矛盾統一性,綠色、韌性、數字是供應鏈現代化的一體三面。

短期看,韌性是三元供應鏈的基本訴求,綠色是時代需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應鏈體系朝著周邊化、本地化、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發展[22];供應鏈的中斷壓力仍然巨大,“活下去”被擺在了眾多企業經營管理的第一位,質量、效率、成本、服務等傳統精益目標全都讓位于安全,安全成為短期內供應鏈關注的首要議題。而在“3060雙碳目標下”,綠色無疑是當下時代最為需要的。

長期看,綠色是三元供應鏈的必然要求,韌性是目標追求。可持續發展觀、生態文明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不綠色無未來”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要使綠色真正成為發展的底色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建設綠色供應鏈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任務。放眼未來,全球化仍是大勢所趨,影響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國家安全穩定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都要回歸到其所擁有的資源稟賦和堅守的發展邏輯。“十四五”規劃中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因此宏觀層面我國社會經濟具有較強的韌性,但具體到一個個微觀產業、企業則都要面臨如何持續發展、長期存活的問題。這時候,韌性就變為一個長期的目標追求。

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數字化始終都是供應鏈創新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型生產力,是建設三元供應鏈中綠色和韌性的重要手段。數據成為供應鏈上企業之間信息與知識交流分享的“流通媒介”,加速了原有生產要素之間的協同發展,打破了供應鏈信息壁壘,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引領產業發展重心向技術密集型轉移,驅動供應鏈韌性提升和供應鏈綠色轉型。

為了更好地理解“三元供應鏈”,將從范圍、主體、結構和結果四個視角進一步分析“三元供應鏈”的內涵特征。

(二)基于范圍視角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

廣義上,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是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的并集(G+R+D),它囊括了綠色、韌性、數字的所有條件、特征和要素,范圍最為廣泛,且只需要符合綠色、韌性和數字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即可屬于該范疇下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體系中的一員。該范疇下,建成或者達到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條件相對靈活,對供應鏈建設者或參與者的約束也相對寬泛,但它本質上仍然只是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的單一建設行為,還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綠色、韌性和數字化的深度融合。

狹義上,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是綠色供應鏈、韌性供應鏈和數字供應鏈的交集(如圖1所示),它是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的交錯重疊區域(GRD,盾形區域),必須同時具有綠色、韌性和數字的共性特征才能稱之為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簡言之就是既綠色又韌性還是數字化的。該范疇下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是綠色、韌性和數字化協同融合、相互交織而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的內涵更聚焦、更加豐富復雜,條件也更為嚴苛,對供應鏈建設者或參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圖1 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的集合關系

在廣義和狹義之間還有一個中觀范疇上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它是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兩兩交集后的并集區域(GR+GD+RD,三葉草形區域),至少要同時具備綠色、韌性和數字三者其二的條件、特征和要素。

基于范圍視角的三種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它們的內涵由廣到窄、由淺至深,難度由低到高,可以看做是一個供應鏈創新發展的進階過程。業界在建設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道路上,也基本上會遵循從“G+R+D”到“GR+GD+RD”再到“GRD”的路線圖。而本文著重想要探討的就是狹義上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 (GRD,盾形區域),下文基于主體、結構和結果視角的“三元供應鏈”內涵特征分析均是針對該范疇上的。

(三)基于主體視角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

主體是構成供應鏈的“節點”,一般為企業,也可為地區或國家,把握了主體構成以及主體間的關系,也就把握了“三元供應鏈”的運行邏輯,對構建“三元供應鏈”具有重要作用。概括之,從主體層面看“三元供應鏈”具有創新性、協同性、動態性、多樣性和平衡性等特征。

(1)創新性——創新驅動,打好基本功。在新發展階段,引導供應鏈節點上各企業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打造三元供應鏈的基本功。企業在科學研究領域投入偏低是我國基礎研究的短板,應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的優勢,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科技創新對于建設三元供應鏈的效用直接體現在提升供應鏈運營數字化水平上,但絕不僅限于此,科技創新更是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根本,是提升供應鏈綠色水平的有效方法。提高供應鏈韌性需要“補鏈”和“強鏈”協同發力,利用高水平技術切實補齊短板,打造“獨門絕技”。加快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需要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創新主體投入的積極性[23],基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實現對現有生產工藝、流程、設施的綠色化改造。

(2)協同性——協同運營,系統。數字化虛擬空間正在創造指數級的連接增長,豐富的連接實現信息和數據的高效傳遞,為不同行業和地域的企業之間廣泛交互、資源整合和價值創造構建智能空間[24]。在此空間中,信息堵塞節點得以疏通,綠色理念貫通于整個供應鏈,實現“三元供應鏈”的綠色化;同時,有了協同,才能實現供應鏈全鏈互通互聯,供應鏈上的各個主體銜接配合得當,才促進了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升了“三元供應鏈”的韌性。供應鏈的多主體特征強調系統思維,企業要更加注重供應鏈的整體協調,通過競爭優勢的跨組織整合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促進全鏈條共享上下游資源、共擔系統風險,從而激勵成員協同運作,形成對需求的快速響應。疫情等“黑天鵝事件”促使企業更加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單個企業的減排行動會使供應鏈整體的碳排放陷入此消彼長的困境,上下游的協同是實現系統碳減排的關鍵[25]。

(3)多樣性——主體發力,多元共建。作為供應鏈主體,打造供應鏈多樣性,減少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無疑能夠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事實上,實現供應鏈參與主體多樣性也是提高供應鏈綠色、韌性、數字化水平的有效路徑。理想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范疇,同時涵蓋眾多綠色化、數字化相關主體,各主體秉持和諧共建“三元供應鏈”的理念,友好合作,良性競爭,共擔風險,促進了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三元供應鏈”結構一旦實現了真正的綠色化、韌性化、數字化,穩定、高效能、高效益的供應鏈集群必定產生強大的集聚效應,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其中。進一步地,供應鏈面向更綠色、更韌性、高階數字化發展進化,離不開基礎技術的有力支撐,而技術的創新、迭代升級并非單一或小范圍主體能夠實現,亦有賴于各類參與主體的突破,如傳統鏈上企業、新技術的提供者(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等。“三元供應鏈”的實現和優化升級,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協同創新共建。

(4)動態性——動態調整,持續完善。政策、經濟、社會等外界大環境瞬息萬變,供應鏈各主體在共同向綠色韌性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需及時動態調整,才能適應時代發展,推動供應鏈向高級階段持續發展進步與完善,不斷加深綠色韌性及數字化程度。各主體對于“三元供應鏈”的動態調整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供應鏈主體的參與和退出是動態調整的。隨著綠色韌性數字化水平的提升,綠色韌性數字化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因此,綠色韌性數字化的主體不是一成不變的,各主體應聯合建立科學規范的主體企業動態管理機制,確保各主體具備高水平業務能力,構建高水平的“三元供應鏈”。二是不同時代、社會發展階段,“三元供應鏈”的發展主題亦是動態轉變的。有時韌性是主角,綠色和數字化是優化和渠道;有時綠色是主要目標,而韌性和數字化是保障和手段。因此,供應鏈主體要緊隨時代脈搏,精準把握供應鏈建設側重點和三個關鍵要素的錯位關系,及時調整供應鏈建設主要方向和內容,跟隨時代發展趨勢,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保持不同組合模式內部的協同以及對外部環境變換的高適應性。

(5)平衡性——平衡重點,和諧發展。建設“三元供應鏈”的過程中,各供應鏈主體動態調整是為了實現平衡,而平衡也能保障各主體更好地調整供應鏈建設方向:動態調整建設主題時,應以“三元供應鏈”整體平衡發展作為目標指導。除了供應鏈建設主題和內容的平衡,各主體之間的權責利平衡也是重點之一。供應鏈中每個企業都承擔了整個供應鏈的責任,然而各企業面臨的約束條件都不相同,能力基礎、市場勢力差別很大。因此,在明確各主體間的責任時,也需要明確權力和利益分配。權責利的平衡通常是通過協商談判來確定分配的原則、模式和具體分配方案,可能會涉及核心企業與合作企業間個體或群體的談判。

(四)基于結構視角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

供應鏈是一種復雜的網絡結構,掌握了其網絡結構特性也就把握了構建“三元供應鏈”的關鍵。從網絡結構看“三元供應鏈”具有開放性、可感知、可進化、柔韌性等特征。

(1)開放性——互聯互通、開放共享。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和供應鏈風險的升級,線性的單鏈結構難以為繼,數字化等新興技術將供應鏈節點企業、交易平臺、客戶,以及物流、金融、法務、檢驗等專業化機構相互連接,來自不同地域、行業部門、市場的主體跨界交互,打破了傳統的價值線性傳遞鏈條,形成縱向沿供應鏈和橫向跨邊界的縱橫交錯的生態網絡[25]。各類主體基于平臺將商業觸角不斷向網絡外部延伸,生態網絡得以拓展并逐漸形成數字化互聯互通的生態圈。形成以資源開放共享促進多主體跨界融合,以運營協調和互利共贏構筑系統生態平衡,以數字化賦能風險管控和綠色運營,以結構重組和模式變革推動無邊界創新,實現參與主體的價值共創。因此,“三元供應鏈”整體網絡結構上不是封閉與孤立的,而是鏈上各節點互聯、信息互通、邊界開放、資源共享的。

(2)可感知——風險感知、決策前瞻。三元供應鏈中使用的認知技術和人工智能可以輔助經營商感知市場需求并調整經營策略,建立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實時監測、通報預警、應急處置、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于一體的供應鏈綜合網絡,其中蘊含大量的信息儲備[26]。通過將供應鏈中關鍵指標信息以及數據間復雜關系、潛在信息、發展趨勢等,以圖形、圖像、虛擬現實等形式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解決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看不見、摸不著”的問題,為鏈上企業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指導性建議。例如,通過區塊鏈技術跟蹤處理供應鏈中的訂單、物流及庫存等信息,可實現供應鏈端到端流程可視化、風險可控制和前瞻預判;通過數據可視化描繪碳中和足跡圖譜,從碳中和承諾、碳中和時間線、碳中和范疇、碳抵消、可再生能源承諾等維度,解構企業碳中和規劃的生命線。

(3)可進化——適應環境、持續進化。隨著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及經濟環境的不斷改變,不同時段的供應鏈面臨的主要問題與迫切提升點也不盡相同。例如,現今俄烏沖突硝煙密布、原油和糧食價格暴漲,從上游原材料端對整個供應鏈產生嚴重的擾動,如何在多方突發風險的沖擊下保持供應鏈的穩定運作、不斷供成為當前供應鏈的建設重點;若放眼未來,考慮到可持續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在供應鏈全環節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綠色低碳將成為某一階段的供應鏈建設重點。因此,“三元供應鏈”的建設不會在某一節點達到峰值,而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會隨著未知因素的出現及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建設側重點,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和發展階段進一步完善和進化。

(4)柔韌性——柔韌靈活、收放自如。一方面,“三元供應鏈”通過數字平臺增強供應鏈主體的合作關系,拉近主體間的距離,疏通信息傳遞堵點,有利于同時支持按需生產和柔性定制,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27]。另一方面,“三元供應鏈”基于態勢感知、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提前預判風險,與各主體及時聯動和共享信息,快速處理不同節點的異常變化,通過事前制定風險防控措施,事后啟用應急計劃、備擇供應商等,盡量在上游控制局勢,避免下游斷鏈,或在部分斷鏈時維持連續供應并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増加供應鏈適應性和韌性。因此,“三元供應鏈”在“瓶頸點”和“風險點”上始終保持柔性和韌性,降低斷鏈風險,實現供應鏈從“可信”到“可靠”,從“穩健”到“柔韌”。

(五)基于結果視角的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

從結果視角來看,“三元供應鏈”實現供應鏈運行高端化,高適應動態調整以及可持續發展。

1.高端化

“三元供應鏈”結構促進高附加值或高價值創造。“三元供應鏈”強調供應鏈主體的創新發展。Samuelson 的“有條件保護理論”指出一旦將技術能力動態性引入價值鏈分工分析,后發主體的技術能力加速累積并逐漸接近技術前沿時,價值鏈分工可能會發生轉換。劉志彪指出掌握先進技術的潛在競爭者可以快速地進入和替代原先占據壟斷性主導地位的廠商[28]。“三元供應鏈”強調高技術水平創新發展,技術范式變化速度更快、頻率更高,培育掌握先進技術的主體,形成新的價值創造系統,賦能供應鏈高附加值或高價值創造。

“三元供應鏈”結構促進運行效率提升。一方面,“三元供應鏈”通過提升自身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依賴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推動,并賦能土地、資本、勞動等傳統要素,提高運營管理能力[1][29];另一方面,“三元供應鏈”通過主體完善和結構優化,突破傳統產業結構關系。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之間等要素的協同發展,實現產業鏈、技術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有機融合和配合,實現產業鏈水平的提升[29]。

2.高適應性

“三元供應鏈”結構促進供應鏈自主可控。在供應鏈朝著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發展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優勢體現為對關鍵環節、關鍵鏈條的控制力、影響力[22][30]。“三元供應鏈”設計充分考慮網絡結構的可感知性,有助于建立供應鏈安全評估與風險預警長效機制,準確識別風險點并在做戰略設計時提出應對措施。劉興國等指出依據外部環境變化,可感知供應鏈實現局部與整體可靠性實時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供應鏈進行適當調整[31]。

“三元供應鏈”結構促進資源配置動態調整。劉興國等指出供應鏈的多樣化組合與多元化發展,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而“三元供應鏈”結構是供應鏈的多樣化組合與多元化發展的具體表現[30-31]。“三元供應鏈”融合綠色、韌性、數字概念,依據供應鏈管理重點不同,提供多樣化供應鏈發展框架,通過資源調整、組合和一體化,靈活配置供應鏈資源,提升面向不同戰略的供應鏈管理適應性。

3.可持續性

在內部結構上,“三元供應鏈”克服獨立發展缺陷,實現綜合發展。綠色、韌性、數字供應鏈的耦合并非簡單的依托協同,而是制約與協同的有機統一,比如關鍵資源儲備可以顯著增加供應鏈韌性,而豐裕的自然資源會產生明顯的資源依賴傾向,弱化綠色經濟發展水平[21][32];數字化在提升供求網絡化抵抗力、恢復力的同時,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制約導致一定的安全風險[33]。“三元供應鏈”結構通過兼顧綠色、韌性、數字多元目標,落實綠色共識,牢守安全底線,推進數字化轉型,有效規避單一供應鏈發展帶來的數字化“綠色盲區”[34]、關鍵節點信息安全[35]、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

在發展路徑上,“三元供應鏈”助力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階段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穩定發展。一方面,綠色供應鏈、數字供應鏈、韌性供應鏈發展水平均呈增長趨勢,但三者發展速度不均,比如綠色經濟增長速度不及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內涵相違背[21][36];另一方面,我國綠色供應鏈、數字供應鏈、韌性供應鏈的公共耦合協調度較低,依托不同產業發展階段,地區差異明顯,呈現出“東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不利于協調發展[21][37-38]。“三元供應鏈”引入耦合發展概念,除考慮效率因素以外,還考慮環境和安全問題,有利于及時發現供應鏈發展中的“短板”,深化供應鏈發展戰略認知,從頂層設計出發,兼顧多元目標,避免因階段發展不均衡而導致的重復建設、無效建設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綠色韌性數字“三元供應鏈”建設策略建議

(一)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激勵構建“三元供應鏈”

政府宏觀調控是保障“三元供應鏈”有序進行的重要舉措,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系統的、科學的監管機制,能夠規范各方面制度的整體框架,覆蓋全領域和全過程,對于“三元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一是制定和完善“三元供應鏈”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有關“三元供應鏈”的監管立法,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提高市場法制化程度;同時,完善監管制度,為推動公平競爭和快速發展,需要建立并完善反壟斷制度,以預防行業以此為借口建立壟斷機制或地區封鎖;其次,規范市場準入,嚴格把控“三元供應鏈”體系構建質量。

二是建立政府激勵機制。為降低企業參與構建“三元供應鏈”的成本,以及使企業相信主動參與構建“三元供應鏈”能夠帶來經濟效益,政府必須提供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通過使用各種經濟手段使得參與的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從而引導更多企業參與其中。例如,為符合“三元供應鏈”標準的企業提供政府補貼,構建“三元供應鏈”前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收益可能會在長期才能顯示出來,可能會導致企業出現運營困難,因此政府應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使之得以繼續運營;同時,除去經濟補貼,還應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政府應對參與“三元供應鏈”建設的企業給予更多榮譽,使之在社會上取得良好的聲譽,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以利于企業不斷開拓市場,獲得更多收益。

(二)大力發展行業協會,規范構建“三元供應鏈”

行業協會能夠聚焦供應鏈的創新發展,整合優勢資源,驅動行業、政策、科技、人才賦能,鏈接經濟、鏈接市場,搭建一體化發展平臺,建立健全的“三元供應鏈”應用與創新發展服務體系。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制定和完善行規行約以及等級技術標準,為企業構建“三元供應鏈”提供指導和標桿;此外,也能構建網絡協議,網絡協議是合作各方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所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是網絡組織的運行基礎。它包括網絡運行規則、利益分配原則、結點進入與退出條件、也包括團隊文化和網絡精神等無形約束,通過網絡協議提高行業及企業對“三元供應鏈”認知與重視的耦合程度。

二是積極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自律、監管作用,規范企業構建“三元供應鏈”行為,抵制各種商業賄賂行為。

三是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會同有關部門運用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對企業進行激勵,鼓勵企業構建“三元供應鏈”。

(三)企業提高自主意識,優化構建“三元供應鏈”

“三元供應鏈”最終構建主體是企業,因此,企業自身也應當自主進行優化。

一是轉變認知。認知決定結果,企業要想成功推進“三元供應鏈”,最重要也是首要任務是建立全員對于供應鏈三元體系的認知。企業的認知需從“短期局部性改善”提升為“長期根本性變革”,加大對整個運營模式的長期轉型投入,構建全方位的“三元供應鏈”生態系統。

二是技術攻關。“三元供應鏈”需要技術驅動,因此,企業應加快技術攻關和創新步伐,提高三元體系中關鍵環節的技術水平,將技術先發優勢轉換為發展動能,增強三元體系的不可替代性。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張其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路徑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21(2):80-97.

[2]宋華,楊雨東.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36(1):120-134.

[3]汪彬,陽鎮.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功能定位、風險及應對[J].社會科學,2022(1):73-81.

[4]蔡進.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發展—在2021年國際采購與供應聯盟亞太區年會上的致辭[EB/OL].(2021-05-12)[2022-02-11].https://new.qq.com/omn/20211210/20211210A06X8U00.html.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EB/OL].(2020-03-20)[2022-02-1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l.

[6]楊光勇,計國君.構建基于三重底線的綠色供應鏈:歐盟與美國的環境規制比較[J].中國工業經濟,2011(2):120-130.

[7]李根柱.綠色供應鏈價值共創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1.

[8]王永貴,高佳.新冠疫情沖擊、經濟韌性與中國高質量發展[J].經濟管理,2020,42(5):5-17.

[9]卓賢.增強韌性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關鍵[N].經濟日報,2020-10-20(011).

[10]莊貴陽,徐成龍,薄凡.新發展格局下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韌性的策略[J].經濟縱橫,2021(4):52-61.

[11]國家工業信息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化數字供應鏈全景圖[EB/OL].(2021-11-01)[2022-03-15].http://www.etiri.com.cn/web_root/webpage/articlecontent_101006_1455006624635686913.html.

[12]陸奇.任何行業,都值得用數字化再做一遍[EB/OL].(2021-05-12)[2022-04-02].https://mp.weixin.qq.com/s/Y3m1W_44MZ0f_d_inaPd8A.

[13]李曉華.數字科技、制造業新形態與全球產業鏈格局重塑[J].東南學術,2022(2):134-144,248.

[14]騰訊研究院.探尋宏觀經濟的八大確定性趨勢[EB/OL].(2022-03-16)[2022-04-01].https://xw.qq.com/amphtml/20220316A08GQH00.

[15]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EB/OL].(2021-08-02)[2022-04-01].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8/t20210802_381484.htm.

[16]江小娟.“十四五”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演講[EB/OL].(2022-03-20)[2022-04-03].https://new.qq.com/omn/20220320/20220320A00BON00.html.

[17]陳曉東,劉洋,周柯.數字經濟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的路徑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22(1):95-102.

[18]IBM商業研究院報告.2022年及今后的5大趨勢[EB/OL].(2021-12)[2022-04-02].https://www.ibm.com/downloads/cas/WGZQLPYP.

[19]指南車物流信息化.六個經典案例,講清楚數字化供應鏈的六大特征[EB/OL].(2021-12-14)[2022-04-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109689795487256amp;wfr=spideramp;for=pc.

[20]鄭曉云,陳金燕,蘇義坤.綠色經濟與數字經濟協同發展研究——基于修正耦合模型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8):164-167,187.

[21]徐昊,馬麗君.數字經濟、資源依賴與綠色經濟發展[J].金融與經濟,2022(1):45-54.

[22]賀俊.從效率到安全:疫情沖擊下的全球供應鏈調整及應對[J].學習與探索,2020(5):79-89,192.

[23]倫曉波,劉顏.數字政府、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4):1-13.

[24]陳劍,黃朔,劉運輝.從賦能到使能——數字化環境下的企業運營管理[J].管理世界,2020,36(2):117-128,222.

[25]陳金曉,陳劍.從優化到重塑——大變局中的供應鏈高質量發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2,42(3):545-558.

[26]陳廣,宋志偉,陳少兵,等.數據感知技術在電力物資供應鏈數據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82-191.

[27]楊皎平,孫珊,張珺.數字化時代跨界合作戰略導向對供應鏈高適應性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1(22):129-132.

[28]劉志彪.產業鏈現代化的產業經濟學分析[J].經濟學家,2019(12):5-13.

[29]李政,王思霓.國有企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J].學習與探索,2021(8):112-120.

[30]張其仔.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新進展、新挑戰、新路徑[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31-140.

[31]劉興國,張航燕.如何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J].中國經濟報告,2021(1):42-48.

[32]張學俊,尹訓飛,馬甜.著力提升供應鏈彈性與產業鏈韌性[J].中國經濟評論,2021(2):46-49.

[33]唐紅濤,李勝楠,謝婷.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機理及路徑研究[J].科技智囊,2021(8):14-19.

[34]蔣金荷.可持續數字時代: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J].企業經濟,2021,40(7):23-30,161.

[35]丁偉,王國成,許愛東,等.能源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及信息安全問題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8,38(4):1026-1034,1279.

[36]王一鳴.百年大變局、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37]余金艷,張英男,劉衛東,等.疫情沖擊下全球跨境電商物流韌性的時空異質性研究[J].地理研究,2021,40(12):3333-3348.

[38]李蘭冰,劉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城市制造業韌性[J].財經科學,2021(11):64-79.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in the New Era: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s of

Green Resilient Digital “Ternary Supply Chain”

ZHOU Yue,WANG Teng-fei,ZHANG You-zhi,CHEN Jiao

(Nanjing Cohere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Nanjing, Jiangsu,210008)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calls for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Among them, greenness, resilience and digitalization are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odernization with the mos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s, commonalities and connections of "green supply chains,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and digital supply chains, the three are integrated into an organic whol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zation, integrity and synergy, that is, green resilient digital “ternary supply chain”."Define and propose the basic framework of "green resilient digital “ternary supply chain”, and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ernary supply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ope, subject, structure and result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resilient digital “ternary supply chain” from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 green and resilient digital “ternary supply chain” is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modern supply chain system.

Keyword:green; resilience; digitalization; supply chain modernization; ternary supply chai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91欧美在线| 黄片在线永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最新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日本一区高清|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全黄毛片|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高清| 中文字幕啪啪|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爽爽视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欧美日韩动态图|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5页|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亚洲综合色吧|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青青草91视频|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a级高清毛片|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极品| 91亚洲视频下载|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丝袜91|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久久特级毛片| 黄色a一级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