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擔負著維護國家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戰略職責。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逐步邁入融媒體時代,多樣化思潮持續碰撞,輿論生態、媒體環境出現深層次變革,為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業公司(以下簡稱川慶井下公司)引入美國學者李普曼所提出的“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概念,提出主動建設適應黨的建設需要、國有企業發展需要的黨員干部意識形態擬態環境內生生態(以下簡稱意識內生態)。經過實踐探索,確立了將意識內生態劃分為底部生態、中部生態和頂部生態的建設框架,逐步形成了“拓展底部生態為基礎,優化中部生態為核心,嚴控頂部生態為重點”的意識形態擬態環境建設工作模式。
理論內涵與現實特性
“擬態環境”由美國學者李普曼于20世紀20年代在《公眾輿論》一書中首次提出,對于國有企業開展意識形態建設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擬態環境”即信息環境。它是以客觀世界為基礎,經過傳播媒介對事件進行選擇加工后,向大眾提示信息的環境。由于大眾的活動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整個外部環境的所有事物都保持著經驗性的接觸,而對超出自身感知的事物,就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但這一信息獲取環境并不是對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新聞供給機構”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后,重新加以結構化的“人造”環境,表現出隱蔽性、非鏡像、內化性和偽裝性等特性。國有企業黨員干部作為新媒體環境下大眾傳播的重要一環,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必須正視這些特性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黨員干部意識形態擬態環境內生生態的建設框架
川慶井下作業公司從擬態環境形成過程入手,確立了主動建設適應黨的建設需要、國有企業發展需要的黨員干部意識形態擬態環境內生生態。同時,借鑒生物圈基本結構,將意識內生態分為底部生態、中部生態和頂部生態。初期建設框架如圖1所示。
頂部生態是意識內生態三層次生態圈中最具指導性的一層,是不容動搖的。重在強化黨員干部理論建設和政治建設,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修養、黨性修養,從而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根本性建設。
中部生態是意識內生態三層次生態圈中最具主動性的一層。重在通過具象的組織形態完成對黨員干部的意識形態引領,促使意識內生態對其他工作產生主動的正向干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托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與群眾功能,實現意識形態工作為中心工作服務;二是通過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形成聯動。根據頂部生態對中部生態的向下兼容屬性,轉化理論建設和政治建設成果,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思想引領,從思想認識上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統一。

底部生態是意識內生態三層次生態圈中最具基礎性的一層,是最需守正創新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引導轉化功能建設的直接途徑,通過內生生態完成對黨員干部所處的大眾傳播進程中擬態環境的再造與重塑。一方面,依托川慶井下作業公司現有“4+1”雙循環融媒體矩陣,強化公司內部新聞宣傳的正向供給,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輸出。另一方面,對大眾傳播進程中的重大信息內容,進行符合意識內生態的加工、選擇和內傳播,建立信息環境的“初步印象”,為黨員干部面對大眾傳播環境中的信息提供對標參照,從而實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支持。
黨員干部意識形態擬態環境工作模式的實踐探索
意識內生態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具體實踐中,川慶井下作業公司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督促指導作用,形成了黨委牽頭部署、職能部門分解落實、基層組織協作執行的責任傳導鏈條,將意識內生態擴展至全公司,覆蓋至全體黨員干部。
開展意識內生態建設,需要對三層次生態圈進行精準建設。通過對公司內部資源進行挖掘整合,確定了五大主體作用平臺,包括中心組學習、主題教育、形勢任務目標責任教育、員工培訓、“4+1”雙循環融媒體矩陣。對接意識內生態三層次生態圈,可進一步精準分解,完成意識內生態的初步建設:一是通過學習教育實現對三級生態圈層建設支撐;二是通過媒體矩陣對接底部生態,完成意識內生態的基礎搭建;三是通過員工培訓完成中部生態和底部生態的再造。具體的平臺資源整合與意識內生態建設支撐如圖2所示。
根據意識內生態特性分析結果來看,三層次生態圈層具有不同的建設屬性與目標。底部生態建設需要守正創新,不斷擴大基本面,因此以拓展底部生態為基礎;中部生態注重實踐轉化,是對底部生態建設成果的再利用,因此以優化中部生態為核心;頂部生態發揮把舵定向作用,不容有失,是對意識內生態的整體指導,因此以嚴控頂部生態為重點。
拓展底部生態為基礎。做好意識內生態底部生態建設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注重內部新聞宣傳,強化意識形態引領。在意識內生態建設過程中,川慶井下作業公司2021年共計完成深度報道4篇,人物專訪14篇,先進典型人物(組織)報道30余篇,即時新聞64篇,視頻新聞2個,微視頻12個,圖片新聞124張,高質量會議聯動傳播2場次,重特大活動報道20余項,近500篇新聞報道在上級媒體轉載發表。特別是在“七一”建黨節前后,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井下縱橫”策劃了公司所屬省部級、局級優秀黨支部巡展系列報道——《答卷》,以及公司所屬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優秀黨員人物專訪——《榜樣》兩項重大新聞宣傳活動,展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先進典型,進一步提高了底部生態的影響力。二是再造實時新聞輿論,擴展意識形態作用范圍。雙措并舉,實現底部生態建設最大范圍的擴展與夯實。2021年,川慶井下作業公司策劃并開展了致敬英雄、緬懷袁隆平先生、神州太空之旅、碳中和、疫情防控等12項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的重要活動。對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十九屆六中全會等10項重要會議主題、內容進行再傳播。

優化中部生態為核心。推進中部生態建設,旨在通過創新優化思想建設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一是豐富教育內容。在意識內生態建設過程中,川慶井下作業公司在內部紙質刊物《四川井下》上開辟《學習——黨史學習教育》專欄,刊載重點學習資料。在該公司龍潭辦公區樓宇電視端口開辟微黨課“百年芳華”,梳理百年歷史。同時,與內部辦公系統黨史學習教育板塊形成聯動。2021年總計發布黨史學習教育內容320余期(次)。通過內部辦公系統形勢任務目標責任教育板塊,發布黨史學習資料形勢任務目標責任教育資料40期。二是擴展教育內涵。通過各級基層黨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現場,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累計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近100余項。同時,策劃《初心之證》《手》等特色紀錄片和理念宣傳片,進一步豐富了黨史學習教育內容。
嚴控頂部生態為重點。通過中心組學習計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時抓好重點時段專題學習,對意識內生態的方向進行嚴格把控,全面強化全體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從而實現對中部生態和底部生態的引領和導向。
實踐表明,在黨員干部中開展意識內生態建設,對大眾傳播進程中黨員干部個人所處的擬態環境進行干預、引導和轉變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川慶井下作業公司將繼續圍繞內生生態三層次生態圈層開展實踐探索,強化國有企業員工意識形態領域工作。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