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峰 柳思陽
遼寧省礦產勘查院有限責任公司(110031)
1.1.1 尋找危機礦山替代資源
近幾年,隨著人類工業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礦產資源的需求數量日益增加,現有的礦山技術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為了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慎重使用固體能源,持續加強危機礦山的替代資源勘查工作。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要對各類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含量進行探測和分析。對于相對理想的礦物質資源,要組建專業團隊進行評估,做好前置性勘探工作。
1.1.2 控制礦山生產
從生產角度分析,技術人員要了解礦山生產的周期,做好科學的礦山勘探規劃,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結合實際情況,了解礦山資源的存儲分布。在大面積查找國內礦山及礦產資源時,要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提升礦山資源管理的實效性,重視礦山區域水文地質保護,提升礦山開采的生態效益。
1.1.3 關閉階段的地質勘查
目前,我國應加強礦山關閉階段的保護與利用。相關單位要強化礦山資源勘查,出臺一系列閉坑后礦山的管理辦法,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前期勘查信息資料與工程實踐資料的吻合性。企業、主管部門要綜合評判礦山地質狀況,制訂針對性的科學治理措施,保障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1]。
首先,堅持合理規劃原則。在開展地質勘查時,施工單位要制訂科學的勘探計劃,對礦產的分布情況進行科學勘測,選擇合理的找礦方式。同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原則,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提高施工行為的安全性與規范性,重視對人力、物力、環境等因素的控制。其次,堅持完善管理原則。要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建立健全找礦管理制度,提高找礦技術水平,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礦產資源。最后,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技術人員要在全方位了解周邊地域的基礎上制訂找礦方案,立足于實際情況,避免勘查與找礦工作的盲目性與隨意性。
目前,地質勘查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電磁瞬變法應用較為靈活。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不接地裝置,將脈沖發射入水,形成特定的頻率譜,借助特定的渦流感應體系了解礦產的分布情況。施工單位要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引入電磁感應指標,分析判定礦產資源的分布。礦物資源在電化學的作用下,會大量生成陽離子,陰極表面會聚集大量游離態的離子[2]。技術人員通過一定的方式發現產生電化學反應的礦物質,為后期的開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對比礦物質電磁感應的差異來了解礦產資源的分布,能夠有效提升礦山勘查的效率。無論是礦石還是巖石,化學性質均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其電磁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空間分布狀態,技術人員要借助專業設備了解并分析電磁場空間布局特點,進而判斷是否存在礦物資源。礦物資源所處的部位通常比低阻異常處要低,并且由于礦體礦化不一致,因此礦體產生的低阻異常情況并不明顯,該方法對于深處找礦較為理想。
數字地震勘測法能夠獲得分辨率較高的圖像數據,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手段對子波整形矯正、疊加分析、分頻處理,從而獲得完整性較高的勘測結果。借助該方法,能夠保障礦山開采安全可靠,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
近幾年,多元數據融合技術在礦產資源找礦工作中應用廣泛。技術人員利用數據處理技術,將各類勘測數據進行整合,建立動態仿真模型,從而了解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施工單位借助數據融合可以對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精準的分析,為勘測活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山柚b感技術手段,對各定位點的情況進行勘測,明確后期數據處理的類型和標準,避免無用數據對融合產生干擾[3]。
遙感技術包括航空遙感技術、航天遙感技術。首先,技術人員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盡可能減小人為產生的誤差。其次,要進行數據的完美融合,根據數據類型、分辨率、探測重點,選擇合適的方式科學控制插圖的分辨率和空間自由度,利用軟件技術對數據進行融合分析,保證數據計算的準確性。
隨著我國礦產開發產業的日漸成熟,地質活動變得更加頻繁,由于不同區域金屬礦成型與分布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傳統的找礦技術已經不再適用于現有的礦產分布狀況。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金屬礦的種類,研究礦床與礦山的分布特征,收集數據信息,綜合研究各類數據的異常狀況,從而提高找礦的準確率。通常情況下,礦類資源分為貴金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散金屬等,技術人員要依據物探結果,借助軟件功能進行布置驗證,從而探明大型金屬礦床的分布位置。
GPS RTK能夠借助載波相位觀測設備,實現更加精準的礦產資源分布測量。衛星可以對地質進行連續觀測,獲得豐富的勘測數據,利用天線傳輸至觀測站。在實際的找礦過程中,技術人員要選擇勘測區的最高點,建立參考站發射信號,對目標區域進行信號覆蓋,選擇5個具有代表性的參數建立坐標。全站儀數據接收會受到視域的限制,技術人員要科學調整觀測點的布局,根據點位精度要求來進行GPS圖像的生成。
與傳統的找礦技術相比,地質填圖技術較為復雜,技術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區域內的水文質地狀況,選擇合適的比例尺,以保障勘測的精度。為了更好地應用該技術,施工單位要加強對采礦區地質的實地勘測,明確礦床的整體規模,布設一定數量的地質點,安置勘測設備對特殊地質現象進行數字化處理[4]。
甚低頻電磁法是主要依據礦石所產生的磁性。技術人員利用甚低頻電磁法可以對較深的礦產資源進行觀測和研究,了解并發現較為隱蔽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由于地物化三場相互約束,技術操作比較復雜,利用甚低頻電磁法可以有效解決復雜地質狀況下的找礦技術難題。
由于礦石資源具有一定的輻射能力和磁性,施工單位可以利用該特性借助X熒光法確定礦產資源分布的數量和位置。X光線能夠發出一定能量的射線,技術人員通過追尋X射線的來源可以確定礦石元素的含量。X熒光技術在地質礦產勘察中應用廣泛,能夠有效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探明礦產的深度及空間分布結構。
施工單位想要在短時間內了解礦產的分布,就要分析重砂在重力作用下產生的位移變化情況,根據礦區的水文特征變化規律找到礦產資源。通常情況下,礫石在地表分布較為分散,會受到水流、冰川長期的侵蝕。地質勘測單位可以采用重砂找礦技術,從水流冰川的運動軌跡中分析該區域的礦產位置,從而作出相應的判斷。
礦山地質勘測與找礦是礦產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礎。技術人員要綜合利用各類方法手段對礦資源科學規劃,了解礦山區域的水文地質情況,充分發揮各類勘查與找礦技術的應用優勢,從而有效提高找礦效率,保障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