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霏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隨著時代發展,高校思政教育逐漸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國家及領導更是先后提出相應思政教育體系規章制度,要求教育人員進行日常教育時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主導,對日常教學工作進行創新,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目前大多數學校都逐漸加大思政課程教學比例,并且在進行日常教學時也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職業主要課程之一,將其與思政教育進行融合能夠讓學生清楚明了的知道自身職業重要性,將對學生在職業成長過程中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如心理問題、思想問題、現實問題等,讓學生擁有良好就業觀、擇業觀,成為新時代所需的人才,讓學生能夠全面成長,將工匠精神發揮進行傳遞,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注入新鮮血液。
大學職業生涯課程對大學生而言極為重要,其課程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教師職業水平和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有著緊密聯系,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嚴格按照我國教育標準對自身能力不斷提升,將習近平總書記理念進行深入,全面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進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領者,其思想道德水以及職業精神對學生三觀建立有直接影響,為了有效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領導人員需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保證教師進行日常教學時能夠將正確三觀進行輸送,對自身職業以及個人成長有充分認識,能夠對其進行良好規劃,為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學校領導人可以根據教師實際情況定期向教師進行培訓,傳達黨的精神以及我國國情,教師可以根據其內容為基礎對其教學方式以及目標進行調整,讓其課程能夠更加科學化。此外,教師也可以做好相應總結,根據總結內容對其課程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實現個性化、多元化教學,讓其課程思政工作質量與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要負責人應該肩負起自身責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自身職業有正確認識,能夠基于我國國情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詳細規劃,為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其與專業課程相比具有較大不同,需要學生以實際社會情況為基礎進對自身職業進行相應規劃,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也需要按照我國發展現狀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形成系統性教學,保證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職業特色,對其重要性有著充分掌握。首先教師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現狀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創新,以學生實際發展為需求對其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讓學生能夠接受到較為科學就業指導,保證學生對自身有著正確認知,能夠基于自身需求對職業進行規劃,構建較為完善職業規劃體系。教師應該以西部開發及基層就業為基礎,按照我國各項政策為依據進行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發展現狀,及時掌握行業變化,教師可以在進行日常教學時向學生傳達基層就業計劃,如大學生選擇與大學生村官、大學生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基層意識,讓學生能夠對基層工作有著濃厚興趣,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大眾意識,從而保障學生擁有正確職業道德以及價值觀,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職業價值觀,因此大學院校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會將其與基礎知識進行傳遞,讓學生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教師進行日常教學時將課程思政理念進行融合,需要將其目標進行相應改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日常學習時在不知不覺中吸取到正確價值觀,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職業內涵以及重要性,樹立學生職業信心及工匠精神。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作用,將個人發展規劃與國家社會發展進行融合,從不同方面的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觀,如愛國主義價值觀、公民道德素養、文化教育等,讓學生全面成長,成為時代所需人才,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規劃,為我國社會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所包含內容較多,如自我探索,生涯決策,求職行動等,教師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將其中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提取,方便教師進行后期教學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向學生輸送相應的思想道德知識,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對其教學形式進行創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建立正確三觀。
例如,在進行職業生涯意識喚醒這一課程時,這一課程主要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收集我國科研制造領域優秀案例,如巨型計算機、航天航空技術等,將學生愛國情懷充分被調動出來,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將個人發展與民族振興進行聯系,提升學生職業價值觀水平,讓學生思想能夠處于積極向上、健康狀態,調整自身學習心態,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除此以外,教師在進行職業能力探索時需要將學生思想品質以及創新能力融入其中,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實現個性化教學,并且在進行價值觀探索,教師要做好相應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形成較為完善價值觀體系,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實際案例,如女排比賽,學生觀看女排比賽時能夠感受到激情澎湃的場面,從而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但是由于學生離開學校以后所面臨社會環境較為復雜,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會出現諸多問題,導致學生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因此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對社會事件進行分析,建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養成辯證思維及實踐思維。由此可見,雖然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所包含內容較多,但是每一項課程中擁有較為豐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教師進行日常教學時需要對其元素進行相應梳理,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通過潛移默化方式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社會環境,融入其中,為我國社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較為抽象,大部分學生對其興趣并不濃厚,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改善,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程,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出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按照學生能力對其進行分組,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索,并且利用小組分組模式還可以增加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被分為不同小組以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按照小組為單位對其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在小組內自行發表意見,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到思政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及應急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相應實踐課程,讓學生參加學校內部各類比賽,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全面吸收到其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實力,為后期就業奠定基礎,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也可以通過一些較為典型案例培養學生愛國情懷,讓學生擁有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師在進行職業價值觀這一課程教學時,職業價值觀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抽象,教師可以利用實際案例,讓其知識更加形象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價值觀內涵及重要性。需要注意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時可以選擇社會上層次高質量案例,也可以根據學校內部發展情況選擇一些較為接地氣案例,吸引學生眼光,讓學生能夠理解到課程內容。
此外,教師進行日常教學時也需要將其課本脫離而出,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講座,如職業生涯講座、就業指導、企業專家講座等,加強學生與企業之間聯系,了解自身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社會發展情況,根據其情況對其自身職業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最后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應該將自身引導作用發揮出來,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改變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程完成以后需要對學生心理變化及需求進行動態化監測,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方式來了解學生心理變化,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對其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以及道德觀。
總而言之,大學院校作為培養優秀人才重要基地之一,相關教育人員在進行日常教育時必須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培養,尤其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職業主要課程,將其與思想教育元素進行融合,可以幫助學生畢業以后能夠快速融入社會,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奉獻自身力量。大學生只有擁有較為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對自身進行精準定位才能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必須基于我國國情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課程中思想教育元素進行有效挖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職業,能夠對自身職業重要性有的充分了解,相關領導人員必須要對其課程教師專業素養進行培養,通過提高教師思想水平來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成長,讓其課程能夠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以及基層意識,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成為時代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