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敏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肖像畫是現代油畫課堂的一門重要課程,肖像畫的歷史悠久,從石器時代至今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這主要在于肖像畫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從肖像畫的種類來講,分成了單人肖像,雙人肖像,和團體肖像。我國的肖像畫也有悠久的歷史,其中顧愷之在《論畫》中提出了關于人物肖像創作的重要觀點傳神論,“神儀在心而手稱其目”“以形寫神”把神和形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依據以上這些觀點定義,中西方從古至今對于肖像畫的界定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形似某人的繪畫。
從字面意思來說,畫面背景是指畫面中襯托主體的景象,或襯托其他事物的因素。不同的作品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作品給人壓抑、沉悶之感;有的作品給人歡快、喜悅之感;也有些作品給人寧靜、平和之感。給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畫面的背景,色彩的設定環境的組成。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畫面背景處理的和諧、整體與否,并且間接的左右著作品的質量。油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背景的處理也各不相同,因此背景與圖像之間的關系也不是永恒不變的。
在肖像畫中人物就是畫面的主體,主體與背景的關系就像主角與配角的關系,主角帶動了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而配角則起到了強化主體的作用,使內容更加的飽滿豐富,故事性更加的連貫完整。還可以起到調節氛圍節奏的作用,渲染出不同的效果。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主體之所以為主體,它在畫面中起到了統治作用,畫面的構圖,顏色,形式的設定都要遵從主體,背景的存在也是為了襯托主體。為了使畫面達到統一和諧,背景需要根據主體的需求營造出一種特定的氛圍,這種氛圍就是藝術家想要帶給觀者的感受。主體和背景的相互依附,給觀者的感覺往往是強烈的、統一的、完整的、協調的。
表現形式是繪畫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在油畫肖像畫面背景創作中主要分成三類:具象構成,抽象構成,表現性構成。具象構成的背景常常會給人帶來易于理解、真實、熟悉、親近的感覺。抽象構成可以分兩類:一類是造型比較生硬,但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幾何抽象,也可稱為冷抽象;另一類是構成方式比較自由奔放,具有濃厚浪漫色彩的抒情抽象,也可稱為熱抽象。表現性構成的背景比較自由,程式化的東西比較少,背景多為拼湊、重組[1]。
從歷史角度來分析畫面背景與人物關系也是畫面背景創作教學的重要方法,繪畫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文化共同發展的,從秦漢、魏晉、隋唐、五代、兩宋、元明清、近現代時期介紹了不同社會對于繪畫人物以及背景的影響,清晰地看到了人物畫的發展歷程。拜占庭鑲嵌畫、意大利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藝術和法國現實主義,通過對大師的作品分析,探究畫面背景之間的關系。從文藝復興之后的威尼斯畫派、巴洛克藝術、古典主義、浪漫主義這一系列畫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分析各個時期的畫面背景由什么原因產生,導致了什么變化,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每個學生在創作或寫生過程中,想要表達的思想也是不盡相同的,不同的作品想要表達不同的主題思想,因此在繪畫時使用的表現方式也不相同。畫面背景作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承擔著一定的象征寓意,學生在創作作品時會根據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繪畫手段賦予作品特殊含義。所以象征性是繪畫作品常用的方法。王榮在“論當代繪畫背景圖像的象征性”一文中就詳細的探究過象征性在畫面背景中的表達,主要分成了四類,觀念性象征表達、情感性象征表達、時空性象征表達、隱喻性象征表達。觀念性象征表達是當代非常流行的一種象征性表現手法,情感性象征表達,通過對當下藝術思考,畫家根據自己創作的主觀情感需要進行布局,體現了畫家的個人情感和精神追求。時空性象征的表達,當代畫家在傳達觀念情感時,對時間、空間有了新的思索,產生一種超越時空的對話。隱喻性象征表達,是指通過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歷某一類事物,當代畫家徐累和張見擅長隱喻[2]。
此種教學方法在繪畫課堂中是經常運用的,是基于繪畫本身語言為切入點的,也是畫面背景經營最基本的方法。一,背景顏色的純度和明度,背景要襯托主體,所以不能搶主體的光環,根據色彩的基本原理,純度和明度越高物體就越突出越明顯,相反明度純度越低就越隱晦;二,背景中其他圖形的位置,畫面的主體一般在黃金比列分割點上;三,背景中其他圖形的大小,主體物一般會在畫面前方,遵從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主體物相對來說會比較大;四,背景的虛實處理,虛實是非常難把控的,在處理背景的虛實上通常會遵循近實遠虛、前實后虛的法則,處理好虛實關系會使整個畫面的層次更多[3]。
美術文化的多元化,已然成為當前美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無論是美術創作理念,還是美術構思方式,乃至繪畫手法,都表現出明顯的多元化特點,處于這種背景下的學校油畫教學,也應該積極去進行改革,以實現美術教育的多元化。從當前美術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入手,倡導以多元美術文化發展理念為引導,積極促進學校油畫教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提出對應的教學改革策略,以供參考[4]。以上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分別介紹了當下社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畫面背景的主要表現方法,以表現形式來分析畫面背景,該觀點脫離了社會環境,只是把繪畫機械概括成了三類,沒有過多考慮到社會對于繪畫的影響,但在某些方面總結了畫面主體和背景在表現形式上需要統一和諧,這一點我們在設計畫面背景的時候還是可以借鑒的,在常規畫面中,比如說抽象畫的背景放上具象元素就會有些奇怪。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畫面背景,整體的思路是正確的,藝術作品必然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多多少少會和社會現實有關,但是每個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考慮的因素不一樣所以在具體創作當中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畫面需要的背景是不同的,不能僅從歷史角度來分析。以主題思想畫面象征性來分析畫面背景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學生的主觀情感,主張畫面背景只是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象征寓意,是主觀能動的夸大,而沒有看到繪畫本身所具有的形式語言。以繪畫要素來分析畫面背景的觀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繪畫的要素確實是組成畫面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如果僅從這個觀點出發,就必然否認了藝術與藝術家情感之間關系,而是主張作品的畫面背景只是簡單的遵循現有的繪畫規律,是由顏色、構圖、空間、虛實等構成的。這樣的觀點是不夠全面的。
通過以上分析,創作畫面背景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畫面是屬于抽象繪畫還是具象繪畫還是表現繪畫,然后在根據畫面風格結合時代背景并且融入藝術家的主觀思想進行畫面背景設計,在畫面背景創作過程中不斷推敲繪畫本身的形式語言。將以上四種畫面背景分析方法融合到一起,全面的去考慮畫面背景的布局方法,在寫生和創作過程中時刻思考畫面背景的畫法。真正做到背景與主體的和諧統一。當前學校美術專業課程體系中,油畫寫生與創作是兩門分開設置的課程,客觀上使寫生教學與創作教學相互割離。此外,傳統油畫教學重技輕藝的教學模式又進一步造成寫生教學與創作教學的相互脫節。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諸多方面進行改革,才能促進油畫寫生教學與創作教學的相互轉化與對接,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