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倩

首輛理想L9于2022年8月18日在常州智能制造基地正式下線。
“智能制造”正成為工業發展中的熱點議題。2021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強調促進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向制造強國邁進。
作為支柱產業,中國汽車工業2021年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近10%。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量增長高達145.6%。目前,各家車企力爭換道超車,實現從傳統汽車工業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探路“智能制造”成為必然選擇。
今年6月,理想汽車發布2022年全新款旗艦車型理想L9。這款旗艦產品中理想自研的MES生產制造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用上了國產自研分布式數據庫OceanBase,通過打造工廠中的“超級大腦”,將先進的制造業能力和互聯網數字化技術融合,邁出新能源汽車走向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有專家指出,過往新能源汽車爆款車型的增加與投放增加,整個行業發展已經從量變到質變,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逐漸顯現。無論是在車聯網、自動駕駛以及整車自主產研等角度來看,智能制造正在重構車企的核心競爭力。
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較于傳統制造業,智能制造在制造裝備方面,突破了單一執行能力,涵蓋了多維感知、自分析、自決策及自執行能力的完整閉環;在工藝管控方面,突破了對人工經驗的依賴,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大數據給出的精準優化建議,由人工經驗決策進化成大數據智能決策;此外,在運營管理方面,突破了線下人工管理,提升了線上自動化智能運營管理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在數據挖掘方面,智能制造打破傳統制造行業的數據孤島,形成多維度,全量數據的閉環。
理想汽車在11月交付量達到15034臺,再次創下單月交付紀錄。其中理想L9自開啟交付以來,已經連續兩個月成為中國大型SUV市場的銷量冠軍,成為中國大型六座家用SUV車型的首選。8月、9月和10月,理想汽車自建工廠-常州制造基地分別完成理想ONE第20萬輛下線、理想L9第1萬輛下線和首批理想L8下線。目前,理想汽車擁有常州工廠、北京工廠生產基地。這是理想汽車與其他新勢力的不同之處。
“堅持自建工廠,這是最初進行智能制造頂層設計時就考慮在內的規劃”, 馬東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理想而言,把控產品質量,提升交付能力,是重要的現實需求。回歸到長遠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作為智能化產品,在產品快速迭代的過程中,要確保智能制造同樣能實現快速迭代,自建工廠顯然更好把控。此外,制造效率的提升顯而易見。他指出,理想汽車已將自研的機器視覺、AI算法、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制造技術應用于制造產線,這些項目在兩年內就可以回收成本,長期收益顯著。
理想汽車率先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交出一份“科技答卷”,試圖從底層邏輯上實現突破。
在自建智能制造基地過程中,理想汽車從整車制造企業的角度進行一些行業沒有過的創新嘗試:通過自研的智能制造操作系統(Li-MOS),整合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賦予工廠“超級大腦”,打造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智能生產系統,通過AI智能,讓制造機器更智能;開發工藝質量預警系統,實現對工藝數據的實時采集與監控,覆蓋超過1萬個全流程工藝點;研發國內首條無人化檢測線及無人電檢技術,通過科技手段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制造系統關乎整車制造及四大車間的穩定運行,所以底層數據庫的連續性至關重要。隨著業務發展、技術突破,理想方面意識到原有傳統數據庫很難擴展延伸,對于中國市場業務的多元化場景需求難以滿足。
“當時數據庫類型多樣,沒有集中式統一管理的數據庫運維平臺,效率低下”,理想DBA負責人趙海軍回憶起當時與OceanBase數據庫的合作,正值Li-MOS系統開始自研,急于尋找一款極致穩定、可靠、擴展性強的數據庫,“OceanBase投產至今,始終保持零故障穩定運行”。
據了解,在OceanBase 智能運維體系的護航下,異常 SQL 的診斷可以實時自動分析,DBA 在關鍵時刻只需看一眼可疑 SQL 列表,就能快速判斷問題根因,并且獲得合理的應急優化建議;OceanBase還穩定支撐了理想“智造業”的產線執行以及倉儲類系統,有效解決因宕機、死鎖、大查詢等導致的影響生產連續性問題,真正做到了“先恢復,后分析”,將數據庫故障抖動事件及影響降低80%,故障事件做到30秒恢復。
作為已有12年歷史的數據庫,OceanBase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原生分布式數據庫,連續支撐了10年雙十一,在最核心的金融業務場景經歷了多年的考驗。它在被譽為“數據庫世界杯”的 TPC-C 和 TPC-H 測試上都曾刷新了世界紀錄,并在2022年入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OceanBase目前已應用于超過1/4國內頭部金融機構,并從金融開始走向國計民生、走向海外,助力金融、政務、運營商、零售、互聯網等多個行業代表企業實現關鍵業務系統升級。
探路“智能制造”,需要邁出關鍵一步。
“我們用了3年時間與百億級別的技術研發投入,實現了核心技術的全棧自研;通過自建工廠、成立控股合資公司兩種方式自建供應鏈體系,保障核心技術的落地”,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此前曾表示。
OceanBase CEO楊冰認為,理想汽車堅持核心技術全棧自研,自主研發了增程電動2.0系統等,此外也實現智能駕駛全棧自研,跟OceanBase堅持的全自研,“用技術讓海量數據的管理和使用更簡單”的理念不謀而合。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中國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一次“勝利會師”。
馬東輝向《中國新聞周刊》總結了理想汽車在戰略上如何思考智能制造:前期需要合理的頂層設計,像智能產品一樣明確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在團隊內部共識出可量化的目標。在整個智能制造推進過程中,應堅持三個原則,一個是堅持價值驅動,另一個是堅持智能制造核心技術自研,最后還要堅持打通研發、制造、供應鏈、交付,實現用戶端到端的數據閉環。
而在雙方的數據庫底座合作中,OceanBase一方面可以應用于智能制造系統,提供極致穩定的數據庫服務;另一方面在車聯網業務上,基于OceanBase構建單元化+跨云異地多活架構,云端服務的穩定性不再綁定于某一朵云,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云中立。這種方案在整個智能制造行業尚屬首例,也將為其他公司云上架構的演進起到引導性作用。而在成本方面,OceanBase存儲高壓縮比以及日志副本都是降本利器,能實現大幅降本。楊冰表示,“OceanBase通過技術創新與迭代,能為不同行業場景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在滿足性能剛需的同時降本增效,降低數據庫的使用門檻。”
自研是為了未來走得更遠。不論是理想的智能制造操作系統Li-MOS,還是OceanBase全自研分布式架構,自研都是一以貫之的信條。隨著這兩種科技新勢力的聯合,勢必將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重塑價值鏈,讓中國的智能制造走向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