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莉(東安縣自來水公司,湖南 永州 425900)
生活飲用水來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兩部分。若水源水質受到污染,就會影響人體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80%的人類疾病與水質污染有關,在發展中國家,每年因缺乏清潔的飲用水而造成死亡人數達1 240萬。飲用水安全足夠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而水質檢測是保障水體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對水資源的保護有重要意義。提高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讓水資源進一步得到過濾,保障水體安全都依靠水質檢測人員工作的進行。根據污染物的種類和指標可以將水質檢測工作分為兩種情況:其一,能夠充分反映水質情況的綜合指標,如:水質的溫度、酸堿度、渾濁度、色度、懸浮物以及含氧量等;其二,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質。水質檢測目標是相應的工作人員在充分了解水質的實際污染情況之后,運用相應的設備對污染物進行數據檢測,然后將得出來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在找出一定的規律之后掌握水質變化的方向,提高水質檢測的質量,使水質檢測的結果同時具備準確性和穩定性。
水質檢測的基礎工作就是水源的選擇及檢測點位的布設問題,相關檢測工作人員只有按照要求科學地選擇水源才能夠保證之后水質檢測工作的有序進行。而關于水質檢測點的布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因此,有效地選擇水質檢測點非常必要。
為了確保水質檢測能夠達到穩定和準確的結果,檢測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嚴格按照單位的具體操作流程來進行水質的采集、運輸、保存和檢測工作。
一般情況下,水質檢測需要反復多次才能完成,相應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重復多次的水樣采集工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合理地設計水質采樣的頻率,如果采樣的頻率過高,就非常容易發生水體污染的情況,從而影響水體的正常結構。如果水質采樣的頻率過低,那么水質檢測工作的實施是無法發揮真正成效和價值的。
在進行水質檢測的過程中,相應的檢測工作人員往往會將待檢測的水質來源搞混,這樣一來檢測的結果也就失去了準確性,不能代表當時水質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展開相應的檢測工作時,應認真填寫“采樣記錄表”,表中應有以下內容:名稱、目的、檢測項目、采樣點位、采樣時間、樣品編號、采樣人姓名及其他有關事項等。相應的檢測工作者一定要按照嚴格的檢測流程來開展工作,水質的來源需要進行反復的確認,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
由于水質的類別有許多種,不同的水質類別所包含的成分、污染物分布情況也各有差異。因此,在檢測人員進行水質檢測工作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先確認水質的來源和實際污染物,然后再確認其水質的類別。如果工作人員發現是工業廢水,那么相關的檢測工作人員應該在充分了解工業企業的實際生產工藝之后,再展開相應的檢測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針對性地展開相應的水質檢測工作,結果才能更加準確。但是當前許多地方在進行水質檢測的過程中并沒有對水質的類別進行深入地探究,最終導致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檢測單位應當做好水體類別的分類工作,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類別要素造成的不良影響。
由于水質檢測點的設置情況會直接影響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水質檢測初期準備工作時,一定要從整體考慮水質來源以及對環境方面的影響,然后科學地設置相應的檢測點。同時在保證檢測成效較好的基礎上,盡量避免待檢測水質出現擴散的情況,因為一旦待檢測水質發生了擴散就會直接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例如,相關工作人員在按照實際需求設定垂直形式的檢測點時,應該先全面剖析水質的條件,或是在水源地附近建立相應的檢測點,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縮短待檢測水質和水源的距離,避免一些外部要素對水質結果造成影響,從而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1]。
相關工作人員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水質檢測工作時,經常會由于管控機制建立的不完善以及檢測工作標準度較低的問題,而直接導致整個檢測結果受到較大的影響,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有所降低,準確性也難以達到預期要求,檢測結果的參考性難以滿足實際要求。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當地的檢測部門應該立即采取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建立高標準的管控機制,保證水質檢測工作能夠順利正常開展。同時提升各種不同類型檢測設備的調試工作水平,定期進行精密儀器的送檢。
工作人員在正式開展水質檢測工作時,應該對檢測環境進行適當優化,保證檢測的工作環境能夠滿足水質檢測的各項要求,檢測單位在這時應該制定嚴格的責任管理制度,使所有的檢測工作人員都能夠明白自己的職責,這樣就能夠在檢測出現問題時快速地完成相應的追責工作,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2]。
相應的檢測工作人員只有學會合理地運用檢測設備和檢測技術,才能得到有效的水質檢測結果。在檢測單位進行實際檢測過程中,應該加大對必要研發成本的投入,增強對相關內容的研究力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優化整個水質檢測的過程。同時,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一些國外的先進檢測技術,加強對先進設備的引進,然后根據國內的水質情況和檢測要求進行科學的優化改良,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設備應用的性能和相應的技術水平。除此之外,檢測單位在對設備和技術進行升級的過程中,還要在保證檢測結果可靠性的基礎上,有效地防范檢測單位由于過度升級而出現檢測結果穩定性降低的情況[3]。
3.4.1 科學設定采樣時間
待檢測的水質如果是來源于河流,這類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環境中,那么在采樣時間的設定上應該以豐水期和枯水期為主,然后根據相應的時間要求科學地設計水質的采樣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如果待檢測的水質是來自于工業企業的廢水,或是生產設備中所應用的冷卻水,那么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長期監管,然后再進行取樣。在這里應該以企業的實際生產規律為準則進行動態化監管,才能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得到正確的檢測結果[4]。
3.4.2 恰當設定采樣頻次
為了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除了需要科學地設定采樣時間,還需要科學地設定采樣的頻次。如果頻次過高,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果頻次過低,那么采樣結果的可靠性就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檢測單位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應該特別注重這一點,在實際的采樣過程中,水體會受到多方影響因素的干擾,水質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水質的實際變化過程來選擇采樣的頻次。比如,如果待檢測水質污染的雜質存在波動較大的問題,那么相關工作人員就應該適當地提升采樣的頻次,盡量縮短兩次采樣之間的間隔時間,保證采樣結果能夠具有較高的準確度[5]。
用多功能微生物自動測量分析儀測量各抑菌圈的直徑,并照生物檢定統計法進行可信限率檢驗與效價計算,當可信限率不大于5%時,檢測結果有效,測定結果見表2。
3.4.3 合理設定檢測地點
檢測部門在進行水質檢測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水質來源的環境,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水質監測地點。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盡量避免由于水體流動性較強而對監測點造成的干擾。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為水體流動過大而使檢測點出現移位的情況,以工業廢水檢測點設定為例,相關工作人員在工業企業進行深入調研之后,不僅需要科學地設置污水平面的位置,而且還要合理地設計檢測點的高度和位置。而對于流動的水體來說,檢測點的設定需要考量的要素有很多,如:水體的流量、寬度、深度等,根據實際經驗,檢測點的設置應該在0.2~0.4 m之間[6]。采樣時,應認真填寫“污水采樣記錄表”,表中應有以下內容:污染源名稱、檢測目的、檢測項目、采樣點位、采樣時間、樣品編號、污水性質、污水流量、采樣人姓名及其他有關事項等。
水體檢測工作的一線參與者就是檢測人員,而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職業觀念、道德水平、專業技能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因此,檢測單位就應該在日常的運行過程中,讓檢測人員定期參與相應的培訓。雖然當前我國科技的進步使各種先進的檢測設備能夠運用到實際的水質檢測過程中,提升了水質檢測結果的有效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檢查單位引入先進的檢測設備之后,就需要對所有的檢測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讓其能夠充分掌握各種設備的操作方式,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其實除了加強對內部人才的培訓,檢測單位還需要積極地引進專業技能較高的人才,可以通過加大招聘力度來建立一支優秀的水質檢測團隊。另外,檢測單位還要建立嚴格的考評機制,定期對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評價,然后將評價結果作為績效發放的依據,這樣檢測人員也會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只有檢測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和專業的技能,才能夠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和穩定[7]。
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相應的工作人員應該應用科學性較高的水質檢測方法,在檢測單位綜合考量待檢測水質的各項指標之后,就可以確定哪項為最適用的水質檢測方法。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后,為了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及時地進行復檢,然后對比之前的檢測結果。如果對比之后出現較大的誤差,就應該追其原因,然后對不確定性進行評估。在水質檢測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保證嚴格按照流程來進行,然后再對測定值進行相應的對比,探討水質指標數據的各項內容。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水質檢測結果在不合理的范圍內出現偏差[8]。
為了保證水質檢測工作的有效性,應該提升所有檢測工作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使水質最終檢測結果能夠與真實的水質數據相符。為了達到這一結果,相應的工作人員就應該在進行水質檢測數據分析整理時,做好數據的審計、審核與整理工作。從數據審計工作進行分析,在進行數據審計工作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先合理地分類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其中包含水質中含有的氮物質分類、磷物質分類、有害物質的分類等,在工作人員完成對數據的統計和記錄之后,在進行計算數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搜集而來的順序完成數據信息的相關記錄工作,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數據記錄出現混亂的情況。而在進行數據審核工作時,需要將核算好的數據信息上報給相應部門進行審核,一般情況下,相關部門都需要集中審核水質檢測工作的數據結果,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相應的數據結果來判斷水質的變化情況,然后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而在進行整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整理審核之后的水質數據情況,這是為了后續工作人員的查詢和管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員對水質檢測的監管力度[9]。
在進行實際的水質檢測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是必然的。而這里的誤差指的是水質檢測的最終數據結果與實際的水質數據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分析處理誤差來得知之前真實的水質數據,這種方式能夠避免誤差對水質檢測工作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度。由此可知,做好誤差的分析和處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進行誤差分析和處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先檢查相應的檢測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在之后的工作中定期對相應的檢測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在設備使用完成之后,應該及時做好相應的清潔和記錄工作。如果需要運用到玻璃材質的設備,那么就需要在用完設備之后,對其進行徹底的清理。在清理之后,做好相應的校正工作,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10]。
水質檢測工作的有效實施必須運用相應的檢測設備,這是因為大部分檢測工作得到的數據需要運用針對性較強的檢測設備才能夠獲得,所以檢測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會直接關系到水質檢測的結果。因此,檢測單位應該盡量應用先進的檢測設備,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精確性和穩定性。而應用先進的檢測設備不僅可以提高檢測工作的成效,還能夠對多種不同的物質進行檢測,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檢測的流程,對我國水質檢測工作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積極地引進相應的檢測設備是非常必要的[11]。
在運用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過程中,為了保證檢測工作的有效性,不僅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具有相應的職業素養,能夠充分意識到水質檢測工作實施的重要現實意義,而且還要按照規則落實好相應的檢測流程,做好相應的檢測工作。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懂得設備的使用方法,知曉水質檢測的應用原理,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檢測結果的精確度。如果檢測設備出現了一些小故障,工作人員需要能夠按照相應的檢測原理來分析出現的故障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水質污染問題越來越復雜,從未見過的水污染問題也逐漸出現,需要檢測的污染物變得越來越多。一部分設備無法有效地檢測水中所有污染物的成分以及相關的數據,所以檢測單位應該及時更換先進的檢測設備[12]。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水質檢測的過程中,有些檢測樣本是需要在現場進行檢測的,但是還有一些檢測樣本需要運用一些精密儀器,所以應將其運輸到實驗室中。檢測單位為了保證水質樣品運輸環節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使其不會遭到破壞,就應該選擇飲用水水質保存試劑,選擇科學的保存方法,只有這樣才不會破壞結果的準確性。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在采樣的過程中,需要保證采樣環境的整潔,相關工作人員不可以與樣本進行直接接觸,因為這樣會直接導致樣本被污染[13]。
在實際檢測水質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水質檢測工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需要合理地選擇檢測地點,設置好采樣的頻次,提升工作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積極地引進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水質檢測工作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