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稱:廣播電視學/傳播學(視聽傳播方向)
講述人:吳佳怡(浙江大學)
本專業適合:性格外向、思維活躍;喜歡團隊合作、擅長溝通交流;對影視文藝作品有自己的審美理解,對時事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對傳媒行業感興趣的同學
廣播電視學專業到底學什么?
很多人,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對廣播電視學專業有一個認知誤區,即認為就讀于這一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最對口的職業發展方向就是電視臺主持人或是新聞記者。其實,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選擇這兩種職業的畢業生大多為播音主持和新聞學專業出身,而廣播電視學的研究和應用范圍更寬、更廣。電視頻道播放的各種節目,電影院放映的電影、紀錄片,手機上的各大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發布的信息,隨處可見的產品廣告,等等,都屬于廣播電視學的研究范圍。
廣播電視學專業立足于新聞傳播學的內在規律,著眼于廣播電視事業的現實需要和發展前景,培養能夠在廣播電視機構以及其他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采訪、報道、拍攝、編輯、主持、策劃等工作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廣電學子有機會接觸傳媒的方方面面,如果你總是有獨出心裁的創意、想法,對傳媒行業充滿好奇,廣播電視學專業會是你的不二之選。
專業課學習感受
毫不夸張地說,廣電學子的專業課一直是外專業學子所羨慕的,因為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其作業形式以實踐為主,形式豐富。
以浙江大學為例,我所學習的傳播學(視聽傳播方向)專業在改革前就叫廣播電視學專業,我們專業的課程數量相對其他專業來說比較少,因而還被戲稱為“養老專業”,但其實在外專業學子一整天都坐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我們常常一整天都在外出拍攝。
因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大一下學期才進行專業分流,故學校在我們大一時主要開設專業基礎課程,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基礎寫作、廣播電視學、大眾傳播通論等,讓我們對新聞傳播學的整體知識和學科框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在專業分流時選擇了偏向廣播電視學方向的傳播學(視聽傳播方向)專業,然后,從大二開始,我就正式接觸廣播電視學方向的核心課程了,如影視攝像與后期制作、節目主持與策劃、劇本寫作基礎、短片創作、影視色彩學等。你從課程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的實踐性特別強。
專業學習中,我們的大多數課堂是由老師講述理論知識和鑒賞典型的影視作品、紀錄片、綜藝節目、廣告等,而許多課程作業的要求可謂充滿個性。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份課堂作業就是教授“劇本寫作基礎”這一課程的老師要求我們創作一段男女朋友吵架的情景,同學們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場景對話令人忍俊不禁。課后實踐部分,則需要我們擔任導演、編劇、攝像、剪輯師的角色,和整個小組一起完成一項團隊作品。由于課程作業幾乎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因此如何與小組成員協調分工、合力實現效果最大化等能力可以在專業學習中得到充分鍛煉。
我們每學習一門專業課就像是參加一次訓練營,具體技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得到提升。前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因為大家都是零基礎的“小白”,即便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專業細致地教授過方法,但寫劇本、規劃拍攝腳本、調度現場機位、剪輯視頻對我們來說難度還是很大。不過,有志者事竟成,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老師和學姐學長們的細心指導,我們憑借自己的努力依然能夠完成一項作品,同學們的作業也都各有千秋。
經過兩年的“訓練”,我們幾乎都可以獨立完成一項拍攝作業了,這對我們以后的就業是有助益的。猶記得,我在地方電視臺實習的時候,有一次就需要剪輯一條晚間播報的新聞,因為我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熟練掌握如何使用視頻剪輯軟件,所以在剪輯新聞的時候上手特別快,節省了在工作中學習的時間,這讓我意識到學習的知識是可以真正運用到工作中的,增強了自己的專業自信。
專業學習注意事項
第一,注重閱讀積累。雖然廣播電視學專業的課程作業以實踐為主,但是我們在學習這一專業時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積累。如果我們只有專業技能而缺乏知識儲備,會對專業知識系統的構建產生不良的影響。
第二,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對于我們廣電學子來說,多參與各種競賽有利于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和靈活的動手能力,也會成為簡歷上的加分項。適合廣電學子參加的比賽非常多,比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簡稱“學院獎”)和各類媒體創新創業比賽,都是含金量比較高的賽事。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想沒有額外的時間參賽怎么辦?其實,像我們的專業課作業,只要符合大賽要求就可以拿去參賽,這樣既完成了課程的作業,又能參加相關的比賽,一舉兩得。
廣電學子將來可以從事哪些職業?
就我個人的實習經歷以及身邊同學、老師的看法來說,大家一致認為,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生擁有較好的就業前景,而且職業發展很多元化。當下傳媒行業發展迅速,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需要大量具備專業技能、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專業人士。從整體的就業情況來看,廣電學子大致有三個就業方向。
一是進入傳統媒體行業,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地方廣播電視臺等廣播電視中心,新華社、人民日報、澎湃新聞和地方報社等媒體機構。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生一般可以選擇進入剪輯師、攝像、編導等崗位工作。傳統媒體相對來說發展比較穩定,但是傳統媒體對應聘人員的要求較高,有國外留學經歷或是自己有嘗試運營某一平臺且保持內容產出的畢業生在就業時會更具有優勢。同時,很多傳統媒體有在打造自己的新媒體平臺,這也是廣電學子可以選擇的就業方向之一。另外,蠻多廣電學子就業時選擇進入影視制作公司,如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劇片頭看到的企業。除此之外,文化傳媒公司、藝人工作室、MCN機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的大量職位,廣電學子都可以勝任。
二是進入新興網絡行業。這一類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相對應,既作為傳播平臺,也產出自制作品,作品以線上傳播為主。比如,視頻類包括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bilibili、抖音、快手等,社交類包括微博、微信、小紅書等。近幾年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各類直播、短視頻、自媒體平臺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所以新媒體行業也是我們在找工作時可以考慮的方向。不過,新媒體行業較為年輕,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相對來說還缺乏完善的發展運營機制,且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較為繁雜,部分平臺內部可能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
三是進入各類單位、公司的媒體宣傳、產品運營崗位。這一類崗位是部分不想進入藝術、娛樂行業的廣電學子的首選,它一方面擴大了就業行業的選擇范圍,另一方面又保證了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中工作,像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大廠”,就提供有類似的職位。
學習廣播電視學專業的人需要有一顆時刻燃燒著熱情的心,當你看到作品的最后滾動著你的團隊的名字,創作者一欄寫著你的名字,你會有一種無可比擬的滿足感和自豪感。這是你在向世界、向他人、向自己,訴說屬于“我”的想法、“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