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趙子涵
早在商周時代,人們就已不滿足于“遠距離交流全靠吼”的通信方式而建造了烽火臺,幾十分鐘就可以將敵情傳到百里開外。近代以來,通信技術飛速發展,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友視頻通話,還可以實時瀏覽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事小事,這是一件多么美妙而不可思議的事情啊!
試想,要是沒有了通信工作者們的努力,手機會出現么?互聯網會出現么?可以說通信工程是當代信息社會的支柱之一。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在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學習的經歷和見聞,以“望遠鏡”的視角,帶大家去領略飛速發展的信息世界之美。
“一百二十八變”的多面手
總有人調侃我們學通信的將來就是去裝路由器的,其實不然。通信工程有很多的細分方向,有偏傳統方向的通信系統、通信信息信號處理方向,也有圖像與視頻處理這類好像與傳統意義上的通信工程有所區別的方向。此外,現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非常火熱,通信工程也將其融合了進來,形成了智能通信系統、智能信息信號處理、機器視覺等一系列新興方向。
總的來說,通信工程是一個很“萬金油”的專業,因為在該專業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軟硬兼施”。我們需要像程序員一樣掌握C、Python、Java等編程語言,以及熟練使用MATLAB、SIMULINK等可視化仿真軟件;也需要學習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等電路課程,以及掌握Verilog、VHDL等硬件描述語言;還要學會擺弄51單片機、Arduino、FPGA等開發板或平臺。
學會以上技能,你可以自己動手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小玩意,比如家用物聯網小設備等。筆者就曾使用Arduino搭建過一個智能灌溉系統,通過監測家里花盆中土壤的溫度和濕度來控制灑水器給植物噴水,同時實時傳送數據到手機,當灌溉系統出錯時還能及時在手機上自動報警,也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澆水……目前市面上運用物聯網技術的家電、家具單價普遍比較高,而我們只需花幾十塊錢,就能把家改裝得充滿未來科技范兒,想想都覺得炫酷。
會手動美顏,那才叫“硬核”
除所有工科專業都要學的數學、物理,我們還要學習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是本專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有賴于這些課程,我們不僅學習了傳統通信領域的基礎技術,還學會了處理如前面所說的看似與通信沒什么關系的視頻與圖像(從本質上來講,視頻和圖像也是信號,只不過它們屬于“二維信號”)。
想一想,自己以后不僅能給朋友們大秀PS技術,甚至能把PS、美圖秀秀等軟件里面的工具的原理都介紹出來,豈不是很牛?據說有的同學在MATLAB里面寫了幾行代碼,調用了一個濾波器,瞬間把一個妹子的照片變成美顏十級水平,不僅收獲了贊美,還收獲了愛情;還有的同學動手編寫網頁,祝福女朋友生日快樂或者用來表白……或許這就是“理工男”的浪漫吧。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舉的例子的主角都是男生。沒錯!因為在理工科專業里的女生都是“稀世珍寶”。悄悄告訴未來的學妹們,在我們學校的通信工程專業,你除了能領略前面所說的通信世界之美,還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個不錯的“男票”哦。
精金百煉,不一般的“萬金油”
回歸正題,筆者認為學這么一個“萬金油”專業是挺有好處的。相信大家在高考結束之后,看到那琳瑯滿目的專業,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學什么。萬一隨隨便便報了一個專業,等到上大學時才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根本不感興趣,那就只有努力轉專業或者考研時跨考其他專業了,這些都是比較艱辛的道路。
保持興趣是讓人在一個領域堅持一輩子最好的方法。在大學本科學完通信工程后,你在研究生階段可以繼續鉆研其他通信相關的方向,以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為例,本專業為教育部學科評估A+級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ESI全球前1‰專業。學院不僅擁有多所通信相關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而且依托于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通信學子深造的理想選擇。我們的同學在畢業時,往往受到移動、聯通、華為等公司或者各種通信相關研究所的青睞。
不僅僅是各大企業的研究所和國家通信相關的研究所,如果你有濃厚的家國情懷,也可以在日后選擇航空通信作為研究方向,畢業后去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軍工企業,在我國的新一代戰機上留下你的航電研究成果。另外,你也可以專攻軟件和計算機技術,或專攻計算機硬件,為國家通信技術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加把勁,我要引領時代潮流
有人說通信技術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正在走下坡路,筆者認為這是不準確的。誠然,傳統通信技術沒有了十多年前發展的空前盛況,但這并不代表通信技術走到了盡頭,而是代表著它需要革新。與其他一些更為成熟的工科專業相比,通信工程仍是一門熱門專業。等到不遠的未來,會不會有什么新的技術革命,引發新的“6G”“7G”熱潮也說不準,更不用說結合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領域仍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通信相關的人才。科幻電影中美妙的未來世界,仍需要一代代通信人的不懈努力。加入我們吧,一起建設信息時代的“超級高鐵”!
·院校鏈接·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學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簽約共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該校以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思路,依托電子科技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A+學科優勢,實行電子信息類大類招生與學生自選專業的模式,促進共性教育與個性培養相融合。包含通信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特色專業)、網絡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建設專業)、信息對抗技術(省級特色專業)5個專業。
該校畢業生主要在華為、中興、騰訊、谷歌、百度、中電集團、中科院等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國內外龍頭單位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