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稚松 邸鴻龍 牛沈琛 楊旭
(1.黑龍江省農墾管理干部學院 2.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3.哈爾濱理工大學)
北大荒的“三大一航母”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北大荒集團擘畫的,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是北大荒集團的三大任務,是集團形成農業領域航母的戰略支撐。圍繞“三大一航母”戰略目標,北大荒集團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科學研判、果斷決策,提出了“1213”工程體系,即以綠色智慧廚房為引領,以“雙控一服務”建設大基地,以“一體兩翼”構建大企業,以“三庫一中心”布局大產業。
“十四五”以后是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時期,也是北大荒集團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建設國際化新型糧商、進軍世界500強的關鍵時期。集團創新實踐“1213”工程體系,對服務國家戰略、參與國際農業競爭、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集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三大一航母”發展戰略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曾說:“‘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北大荒集團實施“雙控一服務”(控制生產資料成本、控制農產品的銷售,全過程的數字服務)模式,建設生產力水平先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農產品大基地。集團的產業基礎取決于4500萬畝耕地和400億斤以上的糧食生產能力,大基地是集團戰略資源的核心,是集團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集團承擔國家戰略使命的基礎。
中國是世界農產品市場開放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進口農產品范圍已擴大到糧、棉、油、糖等主要大宗農產品。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對我國的影響深刻,國際資本正加快向我國市場滲透。他們通過并購、合作和租賃等方式大舉進入我國糧食收儲、加工、物流、貿易等領域和環節,對我國糧食安全已經構成嚴重威脅。集團實施“一體兩翼”(以農產品加工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為兩翼)模式,建設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的專業化龍頭大企業。建設大企業有利于產業公司、農場有限公司、家庭農場一體化發展,有利于集團擴大經營規模、資本規模、品牌效應、降低市場風險,有利于與國際糧商爭奪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在維護國家農業安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證國家食品安全等方面貢獻北大荒力量。
產業強則經濟強,實體興則百業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實體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優勢產業、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有效手段。集團實施“三庫一中心”(產地供應庫、物流節點庫、城市分銷庫和交易轉化中心)模式,建設以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社會化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集團對生產運營的關鍵環節進行整體把控,打造“產業龍頭+基地”的全產業鏈企業集團。
新冠肺炎疫情間國際經濟循環出現貿易流通斷點,國內經濟循環出現產業鏈供應鏈堵點,融入雙循環是當務之急、長久之策。集團找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角色和定位,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趨勢,尤其是注重需求側管理,建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通過建設統一的營銷平臺,布局直達消費者的市場前端。綠色智慧廚房擁有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職能,具備一手聯工廠、一手聯市場的重要作用,可以促進集團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協調產業公司、分公司、農場有限公司的利益關系。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的建設能夠實現從田間到餐桌食品安全完整產業鏈,推動集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集團實現打造“農業領域航母”的宏偉目標。
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在《中共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實施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的決定》(北大荒發〔2021〕1號)中已經明確了集團的目標與任務。
到2025年,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00億斤,經營土地5000萬畝以上,初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北大荒集團進入世界500強,“北大荒”品牌價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營業收入2285億元以上。農場有限公司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北大荒幸福家園建設實現新突破,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發展活力充分激發,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職工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到2035年,全面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實現更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農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北大荒集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躋身世界企業500強中上游;全面實現產業強、城鎮美、職工富,職工收入再上新的大臺階,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成效,鄉村振興取得定性進展。
到2050年,全面引領更高標準農業現代化,北大荒集團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世界一流現代農業產業集團。以全產業鏈為導向的全球化布局,控制從種子到餐桌的農業產業鏈各環節。以價值鏈為目標,關聯產業多元化發展,經營業務領域涉及除糧食外的其它重要的農產品和涉農產業,乃至金融證券、房地產、咨詢、電信等高端產業領域。通過橫向和縱向的資本擴張,快速進入和控制農業產業鏈關鍵環節,控制上游和下游核心企業。通過遍布全球的專利技術,構筑有效技術知識壁壘,使后來者無力超越,為集團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和永續的競爭優勢。
伴隨北大荒集團全面市場化進程的開啟,落實黨和國家提出的“三大一航母”重要指示,加速體制機制轉型,構建新型營銷體系,發揮北大荒央企的戰略作用,北大荒集團面對新使命,立足新起點,確定新目標,推出新舉措,“1213”工程體系應運而生。
2020年10月29日,北大荒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有了正式的、強有力的支撐。北大荒食品集團統一對外營銷,構建大營銷主體,通過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打造中高檔農產品和綠色安全食品營銷平臺,此平臺的基本運作過程是通過銷售端倒推到加工、存儲、配送再倒推到糧食生產基地的整個過程。為建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集團提出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保障體系,即以“181”戰略來建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181”戰略就是打造一套以北大荒優質產品為基礎的動態化產品榜單,創建標準、創制、倉儲、制造、營銷、檢測、金融、培訓8大體系,聯結一個以綠色為底色、智慧為特征的專屬定制化基地。
建立8大體系:一是建立標準體系,依托北大荒研究院,對綠色智慧廚房各環節實行標準化管理,創建標準中心。二是建立創制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綠色智慧廚房產品,創建創制中心。三是建立倉儲體系,對產品進行分布式存儲,在各節點創建倉儲中心。四是建立制造體系,依據創制中心研發成果,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對產品進行壓茬式加工,創建深加工中心。五是建立營銷體系,整合內部資源,推進北大荒食品集團運營,創建營銷中心。六是建立檢測體系,嚴把產品質量關,創建檢測中心。七是建立金融體系,強化戰略合作,多渠道引進金融資本,創建投資和交易中心。八是建立培訓體系,依托北大荒大學,創建培訓中心。
2021年,北大荒糧食總產達463.1億斤,創造了北大荒糧食總產的新紀錄,2021年全國糧食總體增產267億斤,北大荒貢獻了12.2%,糧食增產中北大荒增產總量占全國糧食增產總量的1/8。北大荒集團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生產任務體系方面的創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集團致力于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種業、黑土地、智慧農業的建設,通過實現農業投入品的“控供”、農牧產品的“控銷”和全過程數字服務的“雙控一服務”模式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
北大荒核心競爭力都來自土地和糧食,在此基礎上進入大企業——糧食加工、轉化,然后進入大產業——物流、保險、金融、營銷、市場、品牌。北大荒的大企業、大產業、綠色智慧廚房都是在大基地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雙控一服務”是發揮耕地規模優勢,對農業種植養殖產業的上游(農業投入品供給)、中游(種植養殖生產)、下游(農產品銷售)產業進行整合。此外,大基地建設還包括3件事:第一是黑土保護;第二是現代種業的建設;第三是如何提高生產力。
北大荒集團現有黑土地4500萬多畝,開墾以來一直處于高強度使用狀態,土地肥力過度透支,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集團啟動以土壤修復及有機質提升為核心的黑土保護專項課題研究,建設黑土地質量數據庫,跟蹤黑土地質量變化趨勢,編制《黑龍江墾區黑土耕地保護“十四五”發展規劃》。除此之外,還巧用秸稈還田增加有機質,運用格田改造讓黑土不流失,使用輪作休耕讓黑土地“休息”;應用“三減”給黑土地減負,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通過高性能噴藥機化控方式減少農藥使用量,通過綠色除草劑或者人工除草方式減少除草劑使用量。
種業依然是農業領域科技含量最高的關鍵領域,種子進入了分子合成的技術階段。2020年隆平高科占據我國種子市場4%的份額,先正達為3%,北大荒墾豐種業、江蘇大華種業與廣東鮮美種苗分別占比為2%、2%與1%,CR5合計為12%,行業集中度較低。種業依然是我國農業的短板,也是北大荒的短板,糧食產量的保證本質上是種子的問題,所以中央提出種子要解決“卡脖子”問題。北大荒作為國家農業領域的“航母企業”,有責任為我國農業做出種子方面的貢獻。集團成立了北大荒研究院,與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合作,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種業,選育水稻、大豆、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新品種,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建設,著力破解種子“芯片”難題,為打贏種業翻身仗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現階段糧食產量的保證還體現在生產力上,歷史上農業生產力水平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當今主要依靠機械化水平,農業的機械化能力是農業生產水平最核心的體現。集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9.7%,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目標,集團在此基礎上推進智能農機技術應用,積極探索農業智能化發展,促進農業機械化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2018年12月,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北大荒集團告別政企合一的舊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成為大型央企集團。改革后,集團經濟效益逆勢而上,2020年第二產業增加值45.2億元,同比增長16.2%。直屬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占集團全部營收的90%左右,其中薯業集團的馬鈴薯淀粉產銷量居全國第1位;墾豐種業種子營業收入和陽光保險農險保費收入均居全國第2位;九三集團的大豆加工量和通航公司的綜合運行能力均居國內同行業第3位;米業集團水稻加工量居全國第4位;完達山乳業營業收入居全國同行業第7位。集團市場影響力顯著增強,2021年“北大荒”品牌價值已達1439.85億元,名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49位。
雖然“北大荒”農業品牌價值已達千億,但北大荒產品的價格在國內較低,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與控制力仍然不足,銷售收入還沒有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北大荒集團旗下企業多數大而不強,產業鏈較單一,缺乏有市場控制力的龍頭企業,缺少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產品,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基地之間缺乏聯動,生產要素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配置和流動。面對這些問題,集團提出以食品和農副產品制造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為支撐的“一體兩翼”模式,建設現代農業大企業。“一體兩翼”依托特色主導產業和集群優勢,通過做優做強做大米、面、油、乳、薯、肉、種、蔬菜等產業化龍頭企業,來提高集團的經營規模、資本規模、品牌規模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資產整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形成主導產業優勢明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特點的農業加工企業產業集群,當好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排頭兵。
用產地供應庫、物流節點庫、城市分銷庫和交易轉化中心(或現貨交易平臺)的“三庫一中心”模式建設大產業,形成集團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活動的完整網絡體系,提升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管理效率,縮短物流時間,提升交易公平性,維護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三庫一中心”在構建“三大一航母”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是在生產基地布局產地供應庫,主要承擔農產品倉儲功能。集團在產地供應庫建設加工、分揀、糧食烘干、庫內包裝等環節所需的設施,并形成與功能相適應的供應鏈體系和信息化系統。二是在物流節點布局物流節點庫,起到中轉樞紐的作用。集團在產品銷售相對集中的城市設立物流倉儲、分撥、中轉設施,其功能為接收產地供應庫發來的產品,并迅速分撥,集配到消費地,是整個流通網絡體系的產品銷售中轉站。三是在產品終端消費中心布局城市分銷庫,服務終端消費。集團在產品銷售終端城市設立物流倉儲、分撥、配送設施,接收物流節點庫或產地供應庫發來的產品,根據消費需求進行高效分撥、配送,并及時反饋末端消費市場信息。四是交易轉化中心主要指現貨交易平臺,是集團及其它大型農業企業建立的產品買賣現貨合約場所,即以現貨為主的倉單式交易中心,其功能是為供需雙方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用分布式倉儲和金融屬性公開透明交易,掌握產品控制權和價格話語權。
北大荒集團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三大一航母”戰略目標,勇擔“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創新實踐“1213”工程體系,構筑食品制造、農產品加工、農業生產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循環體系,充分發揮現代“農業領域航母”的整體競爭力,更好地融入以國內循環為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更好地參與全球農業競爭,力爭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