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明
(廣州中學,廣東 廣州 510630)
高中物理實驗中明確要求學生具備實驗數據分析處理能力[1]。高中物理用到的數據處理方法主要有函數法和圖像法,相比而言,圖像法更加形象、直觀,是進行實驗數據處理的首選方法。受高中生知識水平以及手動繪圖的限制,高中物理實驗通常采用最簡單的線性圖像來處理數據[2]。通過對往年的高考實驗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線性圖像出現的頻率極高[3]。然而,高考中出現的線性圖像往往是非常規的性線圖像,比如:在“探索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一實驗中,要求學生繪制的是a?F、a?M圖像,而在高考試題中給出的卻是圖像。因此,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解題思路,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著手,使這類問題成為學習難點。由于試題中給出的是線性圖像,那么圖中代表橫坐標的變量x和代表縱坐標的變量y必然要滿足一次函數關系式:y=kx+b,這里k為斜率,b為圖像在y軸的截距。因此,解決這類實驗題的關鍵在于建立對應的一次函數關系式。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套用于解決這類線性圖線問題的普適性方法,我們稱之為“一次函數法”。該方法將解題過程分為以下四步:(1)明確圖像中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變量;(2)將實驗的物理情形用數學表達式表式;(3)以題目中代表橫坐標的物理變量為x,以代表橫坐標的物理變量為y,將列出的數學表達式轉化成:y=kx+b的形式;(4)找到斜率k和截距b所代表的物理意義,并將其它物理量用k和b表式。接下來,我們將分別以力學實驗中“探索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測量滑動摩擦系數”以及電學實驗中的“測量金屬電阻率”、“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為例,介紹利用一次函數法解答與線性圖像有關的高考實驗題。
如圖1 所示,砝碼在重力作用下拉動小車在木板上作勻加速運動(在此之前平衡了小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在運動過程中,利用打點計時器在小車后面拖動的紙帶上打點,用以計算小車的加速度。通過改變砝碼的質量可以獲得力和加速度的關系;通過改變小車的質量(在車廂中加法碼)可以獲得質量和加速的關系。
例題1:某同學使用圖1 所示的裝置,通過小車的運動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圖2 為研究“在合外力F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質量的關系”時所畫出的函數圖象。其中,以小車上砝碼的質量m為橫坐標,以小車加速度的倒數為縱坐標,直線的斜率為k,圖像的縱截距為b,若牛頓第二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F為___________,小車的質量m'為___________.

圖1 實驗裝置

圖2 ? m圖像
解題方法與步驟:
(1)明確圖像中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變量:從圖2 中可以看出,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量是代表橫坐標的m和代表縱坐標的;
(2)將實驗的物理情形用數學表達式表式:法碼在重力作用下拉動質量為m' 的小車,小車上裝有質量為m的砝碼,使小車和法碼在木板上作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a,用數學表達式表式為:F=(m+m')a;(3)將列出的數學表達式轉化成:y=kx+b的形式:圖1(b)中代表橫坐標x的物理變量是小車上法碼的質量m,代表縱坐標y的物理變量是加速度的倒數,因此,我們將F=(m+m')a變形為:;
(4)找到斜率k和截距b所代表的物理意義,并將其它物理量用k和b表式:從式中可以得到圖像的斜率為,截距為,所以作用力.
測量摩擦系數的實驗是高中物理中的常考實驗,而且用來測量摩擦系數的實驗也有很多。圖3 所示裝置為利用牛頓第二定律來測量摩擦系數,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當重物落地后,物塊再運動一段距離后停在水平桌面上,用打點計時器和紙帶記錄物塊的運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動能定理來測量摩擦系數,如例題2 所示。

圖3 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測量滑動摩擦系數的實驗裝置
例題2:利用如圖4 所示的裝置可測量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光電門A、B 兩點高度差為h,水平距離為s,一滑塊自斜面上下滑,滑塊上有一寬度為d的窄遮光片,滑塊每次從斜面上不同點由靜止開始滑下,記下其通過兩個光電門時相應的時間tA、tB值。某實驗小組同學實驗測量得到h=0.3 m,

圖4 利用動能定理來測量摩擦系數的裝置
d=0.5 cm,根據多次測量tA、tB值,由計算機處理得到和,圖像如圖5 所示,可計算得到滑塊與斜面動摩擦因數μ=(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圖5 圖像
解題方法與步驟:
(1)明確題目中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變量:從圖5 中可以看出,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量是代表橫坐標的和代表縱坐標的;
(2)將實驗的物理情形用數學表達式表式:質量為m的滑塊在外力(重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滑塊從A 運動到B 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外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塊動能的增量,可得:

例題3:某實驗小組利用圖6 所示電路圖來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率,圖7 為測得的實驗結果。螺旋測微器測得的金屬絲的直徑為0.200 mm。圖像中圖線的斜率k、電源電動勢E和金屬絲橫截面積s的乘積代表的物理量是,其數值和單位為(保留兩位小數)。

圖6 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率的電路圖

圖7 ? L 圖像
解題方法與步驟:
(1)明確圖像中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變量:從圖7 中可以看出,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量是代表橫坐標的L和代表縱坐標的;
(2)將實驗的物理情形用數學表達式表式: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
(3)將列出的數學表達式轉化成:y=kx+b的形式:圖7 中,代表橫坐標x的物理變量是金屬絲的長度L,代表縱坐標y的物理變量是電流的倒數,因此,我們將變形得到:;
(4)找到斜率k和截距b所代表的物理意義,并將其它物理量用k和b表式:從式中可得圖線的斜率,截距為:。因此,圖像中圖線的斜率k、電源電動勢E和金屬絲橫截面積s的乘積為:。因此,圖像中圖線的斜率k、電源電動勢E和金屬絲橫截面積s的乘積代表的物理量是電導率ρ。由圖(b)可以得出圖線的斜率k=10.7A?1m?1,代入數據:E=3V,s=π/2×(d/2)2=1.57×10?8m2,可得:ρ=kEs=1.01×10?6Ωm。
如電路圖8 所示,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滿足U=E?Ir,實驗中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電路中的電流I和路端電壓U均發生相應的變化。通過做出電源的U?I圖線(如圖9),可以獲取以下信息:縱軸截距表示電源電動勢E;橫軸截距表示短路電流I短;線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電源的內阻r(由,知,而直線的斜率,所以。

圖8 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電路圖

圖9 U ? I圖線
例題4:某實驗小組利用電壓表、電阻箱組成如圖10 所示電路,用來測量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其中電池組由兩節干電池組成。實驗中測出幾組電阻箱的阻值R和對應電壓表的示數U。實驗結果如圖11 所示,若直線的斜率為k,縱軸截距為b,則電源電動勢為,電阻為 。

圖10 實驗電路圖,

圖11 ?圖像
解題方法與步驟:
(1)明確圖像中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變量:從圖11 中可以看出,滿足線性關系的物理量是代表橫坐標的和代表縱坐標的;
(2)將實驗的物理情形用數學表達式表式: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
(3)將列出的數學表達式轉化成:y=kx+b的形式:圖11 中代表橫坐標x的物理變量是電阻箱電阻值的倒數,代表縱坐標y的物理變量是電壓表讀數的倒數,因此,我們將變形為:
(4)找到斜率k和截距b所代表的物理意義,并將其它物理量用k和b表式:從式中
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豐富多樣,利用函數圖像是處理數據的一把利器。本論文通過有關力學和電學的四道實驗題,簡單解析了線性圖像在力學、電學實驗中的應用。不管線性圖像中橫坐標和縱坐標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先根據物理性形列出相應的數學表達式,然后經過變形處理,將表達式變換成y=kx+b這種一次函數形式,從而利用函數的斜率和截距求解出相應的物理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