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5 月26 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 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1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1 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會,介紹2021 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和海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
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關于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介紹說,公報顯示:2021 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主要指標順利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體現在“四個更加”:
一是空氣更加清新??諝赓|量達標城市數量、優良天數比例持續上升,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339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18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64.3%,同比上升3.5 個百分點;優良天數比例為87.5%,同比上升0.5 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六項指標年均濃度同比首次全部下降,其中,PM2.5為30 微克/m3,同比下降9.1%,“十三五”以來,已實現“六連降”;O3為137 微克/m3,同比下降0.7%,PM2.5和O3濃度連續兩年“雙下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明顯。
二是水體更加清澈。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4.9%,同比上升1.5 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實現“六連升”。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長江、珠江流域等水質持續為優,黃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淮河、遼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全國地下水Ⅰ—Ⅳ類水質點位比例為79.4%。地級及以上城市監測的876 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4.2%,總體保持穩定。
管轄海域海水水質整體持續向好,水質優良海域面積比例持續提升、劣四類海域面積持續下降。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97.7%,同比上升0.9 個百分點;劣四類海域面積同比減少8720km2。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為81.3%,同比上升3.9 個百分點。
三是土壤等更加安全。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324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5.4%,同比上升0.8 個百分點;夜間為82.9%,同比上升2.8 個百分點。輻射環境質量和重點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總體良好。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達到“十四五”序時進度。
四是生態更加優美。全國生態質量指數(EQI,Ecological Quality Index)值為59.77,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表明我國生物多樣性較豐富、自然生態系統覆蓋比例較高、生態結構較完整、功能較完善。其中,生態質量為一類的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7.7%,主要分布在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青藏高原東南部等地區;二類的縣域面積占32.1%,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昆侖山、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一類、二類合計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