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嬋娟 張成都 白兆林 海濱 武文程 李從文
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域,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我省生態環境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阿夏保護區不斷加強造林綠化工作,森林覆蓋率越來越高,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完善。但是阿夏保護區有害生物問題多次發生,對森林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嚴重阻礙阿夏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加強病蟲害防治研究,找準林業病蟲害發生特點,創新防治技術,制定針對性防治措施,為阿夏保護區林業建設和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確保阿夏保護區林木健康生長,正常發揮其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
阿夏保護區下屬旺藏、達拉、阿夏、洛大4 個保護站,總經營面積236.83 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07.16 萬畝,占總面積的87.47%,非林地面積29.67 萬畝,占總面積的12.53%。
在林地中,有林地132.87 萬畝,疏林地2.39 萬畝,灌木林地(特灌林)65.92 萬畝,未成林地2.48 萬畝,苗圃地0.09 萬畝,無立木林地1.30 萬畝,宜林地1.67 萬畝,林業輔助生產用地0.44 萬畝。主要樹種有針葉樹種油松、云杉、岷江冷杉、黃果冷杉、青杄、麥吊云杉、紫果云杉、柏木、刺柏等;闊葉樹種白樺、紅樺、栓皮櫟、遼東櫟、山楊、青楊、糙皮樺、虎榛子、鵝耳櫟、五裂槭、中華槭等;下木有金露梅、山毛桃、山柳、箭竹、峨眉薔薇、忍冬及青海杜鵑等。
阿夏保護區位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舟曲縣和四川省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岷山山系北麓,迭山山系南緣,白龍江上游。阿夏保護區管護中心種苗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參照原迭部林業局2014-2016 年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結果,結合阿夏保護區實際,于2019 年5 月至2020 年6 月對所屬旺藏、達拉、阿夏、洛大四個保護站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發現,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面積23.43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11.4 萬畝,輕度發生面積4.2 萬畝,中度發生面積5.9 萬畝,重度發生面積1.3 萬畝;中華松針蚧3.2 萬畝,輕度發生面積0.5 萬畝,中度發生面積1.3 萬畝,重度發生面積1.4 萬畝;落葉松球蚜1.5 萬畝,全部為輕度發生面積;油松切梢小蠹6.0 萬畝,輕度發生面積1.1 萬畝,中度發生面積3.4萬畝,重度發生面積1.5 萬畝;云杉球果銹病1.0 萬畝,全部為輕度發生面積;華山松大小蠹0.3 萬畝,全部為重度發生面積。四個保護站苗圃發生苗木立枯病、大云斑鰓金龜、粗綠彩麗金龜、象甲等危害,危害面積0.03萬畝,輕度發生面積0.01 萬畝,重度發生面積0.02 萬畝。
因資金有限,保護區僅對部分中度、重度區域進行了防治。2019-2021 年共完成防治面積13.9 萬畝。
(一)發生特點
自2021 年3 月下旬開始,迭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降雨,抑制和降低了部分有害生物危害,云杉落針病、中華松針蚧在2020 年基礎上有所降低。洛大保護站2020 年新造林0.11 萬畝,發生中華鼢鼠危害0.1 萬畝,阿夏保護站落葉松球蚜再次復發危害,其它保護站也均有發現。暫時沒有發生重大災害和突發事件。
(二)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分述
2017 年保護區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3.30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2.85 萬畝,中華松針蚧0.20 萬畝,落葉松球蚜0.25 萬畝。
2018 年保護區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3.89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3.09 萬畝,中華松針蚧0.5 萬畝,落葉松球蚜0.3 萬畝。
2019 年保護區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4.35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1.82 萬畝,中華松針蚧0.23 萬畝,落葉松球蚜0.35 萬畝,舞毒蛾1.85 萬畝,中華鼢鼠0.1 萬畝。
2020 年保護區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4.97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3.47 萬畝,中華松針蚧1.5 萬畝。
2021 年上半年保護區共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4.05 萬畝,其中,云杉落針病3.55 萬畝,中華松針蚧0.25 萬畝,落葉松球蚜0.15 萬畝,中華鼢鼠0.1 萬畝。按危害程度分,輕度危害面積0.1 萬畝,中度危害面積3.48 萬畝,重度危害面積0.47 萬畝,成災面積0.47 萬畝。云杉落針病發生在旺藏保護站、達拉保護站、阿夏保護站和洛大保護站,主要危害人工云杉純林;中華松針蚧發生在旺藏保護站,主要危害油松林;落葉松球蚜主要發生在阿夏保護站,危害云杉林、落葉松林;中華鼢鼠發生在洛大保護站,危害新造林幼苗。
(三)成因分析
通過近幾年有害生物發生態勢觀察及防治效果分析,造成2021 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主要原因有:
1.有害生物發生區域多為上個世紀營造的人工林,結構單一,密度過大,林內通風、光照條件很差,造林樹種以云杉為主,該樹種對云杉落針病、云杉葉銹病抗性極差,病蟲害長期得不到有效防治。
2.防治藥品單一,基礎設施落后。迭部林區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使用13%多硫顆粒煙劑已近20 年,各類病蟲害早已產生抗藥性,防治起不到較好作用,且防治技術落后,缺乏噴霧器等防治器械。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建設不健全,專業人才嚴重斷檔,不能及時開展病蟲情調查,影響了普查工作的時效性。
4.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松材線蟲病普查和監測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依托專業設備進行調查,阿夏保護區這方面的專業設備和工具材料嚴重短缺,造成監測結果不準確。
根據2021 年阿夏保護區有害生物發生現狀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混交林栽植模式。混交林在抗病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不同樹種對病蟲害有不同表現,要嚴格按照標準混交模式,根據林木特有優勢選擇最佳混交組合,優化樹種組合。在選擇混交林樹種時,切忌混交樹種之間存在滿足病蟲害生長條件的轉主與寄主,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
(二)采用無人機或飛機防治。甘南州近年來大力發展旅游業和林下經濟養殖,阿夏保護區使用煙劑防治時產生的濃煙,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受到當地群眾的干涉阻撓,建議采用無人機或飛機防治。
(三)使用無公害技術。利用營林技術及時消除地下害蟲,避免其損害林木根系。做好育苗工作,盡量提前播種,合理施肥,對種子實施消毒處理,科學選用抗性較好的樹種。同時,要將林分培育與病蟲害防治相結合,合理間伐,清理枯枝,修剪蘗生枝,確保林木健康生長,提升抗病蟲害能力。
(四)建立森林健康防治管理體系。采取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等手段,防治措施科學環保、針對性強,將多種防治技術統籌協調,構建起全面、完善、系統的病蟲害防治體系。通過全面實施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實現立體監測以及數據自動采集、遠程實時發送、智能化處理功能,形成有害生物測報體系,科學指導保護區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